初級職業技術院校教師學術業績評價淺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目前,初級職業技術院校大多也開展了對教師的學術業績評價,但是在評價導向、方法、標準等方面不甚合理,為此筆者從評價內容出發,提出了人員分類、評價分段、學術代表作等對策建議。
【關鍵詞】教師 職業技術教育 學術業績評價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7-0197-02
一直以來,對于職業技術院校的教師評價,學術業績評價都是作為重要的評價因素。但是,部分職業技術院校特別是初級職業技術院校在對教師進行學術業績評價時偏離了方向,一味地片面強調量化指標、忽視了評價的基本導向是為了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一味地強調評價本身,忽視了院校自身定位與教師成長的符合性;一味地強調公平一致,忽視了教師崗位和專業的差異性。由此可見這些不甚合理的評價,會對教師的成長和發展造成不良導向,對職業技術院校的學術工作良性發展也帶來了不利影響。因此,通過梳理教師學術業績評價中存在的問題,針對性提出行之有效的解決策略,才能增進評價的科學性、合理性,促進初級職業技術院校學術工作可持續發展。
1.明確院校辦學定位,實施分類評價
不同類型的院校在學術業績評價與獎勵上應該有所不同,特別是職業技術教育院校不能盲目照搬學歷教育院校的做法,應力求體現自己的特色。初級職業技術院校有自己的辦學定位,培養人才的指向也有特定限制。初級職業技術院校教師學術業績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以突出院校特色、人才培養目標、學科專業建設為基本原則,以體現自己的辦學特色。學術業績評價是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在不同的評價活動中,用同一評價標準評價不同類型的科研活動,很難客觀、真實、準確地反映不同評價對象的實際[1]。通過對初級職業技術院校各評價對象層次(高職、中職、初職)、學科專業(專業教研室、基礎教研室、教輔單位)特點等進行分類梳理,從每年度、每3年度、每5年度分段開展評價,并為此制定出客觀合理、切合實際的評價體系。
2.引入科學評價理念,注重專業建設導向
學科建設水平是院校培養高質量人才的前提和基礎,科研工作作為推動學科建設的推動力,直接作用于學科建設的發展[2]。特別是職業技術教育院校學術評價有利于促進優勢學科專業的發展,使院校在某些專業領域內形成優勢、形成特色,最終達到拉動其他學科專業發展,構建特色鮮明、綜合實力強、協調發展的學科專業體系。由于學術學術業績評價工作與院校教師個人的切身利益密切相關,具備很強的導向性。因此,學術學術業績評價必須堅持正確的導向,間接推動院校師資隊伍建設和專業建設。職業技術教育院校學術業績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堅持以形成“優勢學科領域”為目標,旨在通過評價扶助優長,進而有針對性、有重點的加以改進,同時根據評價結果對各單位及教師進行相應的幫扶,為院校整體學術水平和專業建設提供支持。
3.探索學術業績評價機制,形成評價方式多樣化
初級職業技術院校教師學術業績評價機制應該是一個動態完善的過程,也是一個從官本位到學術本位的管理轉換過程。為此,評價中應加強依托中介組織,建立獨立的學術業績評價機構,以維護學術業績評價工作應有的獨立性。讓學術回歸本真,初級職業技術院校教師學術業績評價還需以配套的制度做支撐[3]。在具體評價過程中,還應作出以下幾次嘗試:一是改進同行評議。同行評議是國內外公認的最為合理的學術業績評價制度,同時對參與評價的專家進行約束,在同行評議中應實行雙向匿名制、利益枚關回避制及專家組定期輪換制等。二是建立網上評價機制??蒲泄芾砥脚_是學術業績評價體系的一部分,通過網上評價可以實現真正的匿名評審,保證公正的評價;也可以促進學術交流,及時地反饋評價意見,還有利于排除各種干擾。三是自評與互評相結合。成果自評首先是一種自我評價,其次也是一種對研究的再認識過程?;ピu則是形成一種同行間的成果互識、互查機制。比如評價中,首先是個人的自評打分,再組織廣泛的互評。四是查重和查新相結合。查新與查重是關注成果被引用、被重視程度的手段,也是一種評價成果的可行方式。
4.堅持學術成果認定,建立學術代表作制度
國外大多數高校對教師沒有論文發表數量的要求,對教師的學術水平采用同行評議的方法,既要看他們學術論文數量,更主要是看論文的質量。質量是科學評價的核心,應堅持學術成果認定標準。一是堅持學術性標準,學術性是論文、著作、科研報告等成果能夠稱之為學術成果的基本條件,在學術業績評價中應嚴格堅持這一標準,將新聞報道、隨筆雜談等非學術性成果排除在評價范疇之外。二是堅持專業性標準。在科研成果認定標準中應特別提出專業性要求,即教師發表的論文應與所屬學科專業緊密相連,否則不予認定??蒲行徒處熞幸欢ǖ目蒲谐晒軌蜻M入課堂并轉化為教學內容;而教學型教師,對其科研成果的數量及質量要求可適當降低,但必須要在一定時間范圍內取得教育教學類的科研成果,并能夠對教學活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4]。三是建立學術代表作制度??茖W評價一個學者的學術水準,代表作制度不失為一個好的嘗試。以最有代表性的科研成果,作為學術成果評定和晉級晉職的依據。代表作制在國外已流行多年,得到廣泛好評,其原因非常簡單,只有學術精品,才能反映學者的真實水平。作為對學術評價體系的探索,國內已有高校在學術評定中引入了代表作制度。如中國人民大學從2009年開始在高校范圍內推行論文代表作制度,一篇有學術分量的代表性作品便可替代,而且邀請校外專家對之做匿名評審,并將專家評審意見提交學校評聘委員會。這種評價方式在實際操作中并不排他,可以和傳統的量化標準結合使用,根據不同學科的特點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地反映學者的客觀水平。
5.適度考慮崗位特點,實現學術評價多元化
院校職能能否很好實現,取決于行政、教學、科研等各部門的有機配合[5]。初級職業技術院校教師學術業績評價指標設置,也要充分考慮院校教學、行管及教輔人員不同的工作性質與崗位特點。目前一些院校已經制定了教師的教學與科研工作量相互轉換補充的計分實施細則。同樣,在對行政管理人員考核時,也應為他們制定行管與科研工作相互轉換的實施細則。目前,對初級職業技術院??蒲袑W術內涵的理解普遍認為就是學術論文(論著)、科研項目(課題)、科研成果、學術活動等,教學和育人不納入學術的內涵。而有些學者已經提出學術內涵多樣化的觀點或贊同此觀點,肯定教學也是學術。美國著名學者歐內斯特·博耶在其著作《學術的反思——教授的工作重點》中提出的“教學學術”概念可以對我們有所啟示。為此,對于教學效果好、教學工作量適度的教師可免于考核科研工作量,可作教學型副教授、教授對待或評聘,以激勵教師潛心一線教學,這也是使學術內涵多樣化的具體體現。
參考文獻:
[1]許世宏,李向成.軍校教師業務考評中須處理好的若干關系[J].中國軍事教育,2009(3):38-40.
[2]段洪波.以人才培養為導向的高校學術業績評價改革探析[J].中國高教研究,2013(5):74-77.
[3]劉小松,李鵬,王猛.職業技術教育教師評價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J].桂林空軍學院學報,2010(27):35-36.
[4]丁雙雙,魏子任.軍校教師教學學術業績評價的對策建議[J].陸軍軍官學院學報,2012(6):85-86.
[5]楊晉明,姜芳.談軍隊院校學術業績評價與獎勵的導向功能及實現[J].現代兵種,2004(8):51-52.
作者簡介:
任劍(1979.11-),男,山東淄博人,博士在讀,講師,研究領域是教學管理和裝備綜合保障。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52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