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金融風險管理》實驗課教學改革初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在復雜多變的經濟環境下,加強金融風險管理意義重大?!督鹑陲L險管理》作為金融學類本科專業質量國家標準中5門專業必修課之一,在金融風險管理人才培養中具有重要地位,但目前該課程多側重理論模型的講解,亟待進行應用性改革。在《金融風險管理》課程中嵌入實驗課,將理論與實操相結合,不僅可以加強課程的應用性,還能促進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綜合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金融風險管理 實驗課 應用型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8-0046-02
一、前言
金融學類本科專業包括金融學、金融工程、保險學、投資學4個基本專業以及金融數學、信用管理、經濟與金融3個特設專業。金融學類專業必修課采取“5+X”模式,即5門金融學類本科專業學生必須完成的專業必修課和各高校根據特色另行安排的其他專業必修課程。其中,《金融風險管理》是金融學、金融工程、投資學、金融數學以及信用管理5個專業的專業必修課之一,可見《金融風險管理》在金融學類本科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二、《金融風險管理》開設實驗課的必要性
《金融風險管理》開課時間多在大三,學生需要有金融學、投資學、統計學、概率論等知識為基礎。目前多數《金融風險管理》教材主要側重在各類金融風險度量模型的講授,理論性較強,給學生產生難度大、內容多、抽象、枯燥的印象,學習積極性不高。通過學習《金融風險管理》學生應該掌握各種具體的金融風險管理技術,能夠利用所學的金融風險管理理論方法為金融機構制定科學的風險管理方案。在真實的金融風險管理中,需要利用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分析,進而衡量金融風險,并制定管理方案。而在目前的《金融風險管理》教學中,主要是老師講理論,學生聽理論,沒有做到理論聯系實際,缺乏對金融風險管理實際應用操作的講解。
三、《金融風險管理》實驗課教學設計
《金融風險管理》主要通過對不同類型的金融風險進行管理來開展教學,根據國際清算銀行對金融風險的分類,可分為信用風險、操作風險、利率風險、市場風險、流動性風險以及投資風險。從實驗可操作性來看,信用風險、利率風險、市場風險和投資風險比較適合進行實驗教學,實驗課可以安排在上述某一風險管理理論講授完成后開設,能夠更好的幫助學生消化理論知識,達到理論與應用的較好結合。在《金融風險管理》實驗中,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通過情景模擬,將學生放在不同類型的崗位上,從不同的視角來進行金融風險管理。
實驗課教學流程如下:
1.課前準備。在相應理論模型授課完成后,教師需根據實驗內容準備3-5個實驗材料,以保證實驗的多樣性。
2.課堂實驗。教師首先對本次實驗目的進行說明,然后構建模擬情景演示實驗流程,同學們根據實驗內容扮演不同的角色,就自己所選擇的實驗材料進行操作,老師負責指導答疑。
3.課后討論。在“雨課堂”等信息化學習平臺上,同學們可以就實驗中遇到的問題進行討論,同時分享自己的心得收獲。 4.實驗報告。實驗結束后同學們需撰寫實驗報告,就實驗流程,實驗結果以及相應的金融風險管理策略進行總結。
本文將以利率風險管理為例對實驗課教學設計進行具體說明。在完成關于利率風險管理的利率學習后,學生應掌握了利率風險管理中主要涉及再定價模型和久期模型。對于再定價模型,在課堂實驗中,教師可以提供3-5家商業銀行的部分財務數據作為材料,并設立不同的再定價期限和利率變化情景,學生扮演銀行風控總監的角色,根據材料對利率敏感性缺口及凈利息收入的變化進行分析,最后讓“風控總監們”根據自己對利率變化的預測對利率風險進行管理。而在久期模型的實驗中,同學們則變成債券類基金經理,需要對所持倉的債券組合的利率風險進行管理,利用Excel里的Duration(久期)函數,輸入參數settlement(發行日),maturity(到期日),coupon(息票率),yld(到期收益率),frequency(付息頻率)計算各債券的久期,進而衡量整體基金的利率風險,對基金的利率風險進行管理。
四、總結
在《金融風險管理》課程中融入實驗環節,通過對金融風險環境進行情景模擬,將學生設定于不同的角色中,從而打破理論與實操的障礙,增強了課程的應用性,同時也促進了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吸收,真正做到教、學、做的一體化結合。
參考文獻:
[1]李鵬.高校金融學專業實驗教學改革的思考[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6):131-133.
[2]單繼娟.角色扮演法在財會教學中的應用[J].財會學習,2017(18):210-211.
作者簡介:
林姝妤(1991-),女,重慶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金融投資。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61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