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幼兒探究式科學教育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幼兒探究式科學教育指幼兒對某一科學現象的一系列探索環節,包括提出問題,預測、假設,觀測或實驗,得出結論和形成解釋,最后與同伴討論、交流等基本探究過程。樸素理論認為幼兒對事物的看法有一套自己的邏輯體系、解釋機制,有著對世界的獨特認識,每個幼兒都有自己的“樸素理論”,且該理論和科學理論一樣,具有解釋、預測功能及反例處理機制。提供反例等策略反思樸素理論和現象之間的契合度,促進幼兒理論和證據的協調。
  【關鍵詞】探究式  科學教育  對策  樸素理論
  【基金項目】四川省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基金項目“探究式科學教育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及策略研究——基于兒童樸素理論的視角”,項目編號:CJF17042。
  【中圖分類號】G61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8-0033-01
  探究式科學教育是指在幼兒和教師共同組成的主動探究環境中,讓幼兒經歷科學探究的活動過程?!?-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在科學教育中明確提出“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樸素理論認為:幼兒并不是一塊“白板”,幼兒對事物的看法有一套自己的邏輯體系,有一套對事物的因果解釋機制,每個幼兒都有自己的“樸素理論”。我們不妨從樸素理論的視覺來解讀其中出現的問題并提出解決策略。
  第一個環節,觀察現象,提出問題。聚焦現象,提出具體的問題是“探究式學習”的源泉,提出問題的心理實質是個體覺察到物體的實然狀態與按經驗推測出的應然態之間存在的差距。如果兩者沒有差距,幼兒會對現象置之不理,如果存在差距,即當幼兒不能根據自己的樸素理論合理解釋、預測發生的現象時,就與先前的樸素理論產生了強烈的認知沖突,只有在這種沖突下提出的問題才是幼兒愿意解決的問題,才能吸引幼兒開展探究活動解決存在的問題。
  教師如何引導幼兒提出有價值的問題?那就需明確幼兒對待觀察的現象有哪些經驗,它們是零散的、碎片式的低層次經驗,還是已經達到了樸素理論抑或是科學理論的高度。在以往探究式活動中,問題的提出是教師認為的有價值、需要探究的問題,而忽視幼兒對問題了解的程度。為此,提出問題前需要喚醒幼兒的樸素理論。杜威認為:“教育就是生活、教育就是生長,教育就是經驗的改組和改造?!庇袃r值的問題才是幼兒經驗改組、改造的前提。
  第二個環節,作出預測、假設。指引導幼兒對提出的問題作出進一步具體的預測和解釋,預測未發生的現象,解釋已經發生的現象。理論的兩大功能是預測和解釋,大膽預測、假設不是毫無根據的,幼兒的預測、假設是樸素理論對現象的解釋力度的體現。預測使得幼兒更有目的的關注即將要發生的現象, 有利于幼兒明白我本來想的是什么,我實際上又看到了什么,明白實然和應然狀態之間的差距。因此,這種對比促使主體要么增強原有的“理論”,要么反思原有的“理論”,甚至進一步做出修改、調整以及完全放棄。
  現實的科學教育中,對這個環節做的不夠深入。只有在明確了幼兒對該現象的樸素理論是什么,為什么有這樣的想法之后,教師才知道接下來的觀察、實驗環節應該怎么辦。
  第三個環節,觀測和實驗。這個環節中提供適宜的物質材料就特別重要。教師的任務就是提供適宜的材料引發反例的出現,以使已有樸素理論不能解釋現在的現象,從而引發對已有樸素理論進行反省、改造、重組,即不斷修正、調整、完善、甚至改變自身的樸素理論。
  那么在科學活動中,就需要我們教師不要抱過急的心態,希望通過一次活動讓幼兒達到科學理論的高度,必須馬上拋棄已有的樸素理論,而是要給幼兒足夠的時間、機會讓他們意識到有大量的反例出現,而自己一直堅持的樸素理論不能解釋、預測這些反?,F象時,幼兒也許才會思考是否需要修正、調整自己的理論,正如皮亞杰提出兒童思維的發展模式中的同化、順應與平衡的機制是一樣的。
  第四個環節,得出結論和形成解釋。傳統的科學教育認為:必須讓幼兒通過觀察、實驗得出正確的科學知識,科學結論?只是在目前人類認識范圍里的相對準確性。也許幼兒一時無法得出科學的結論,但是它在一步步逼近科學理論。
  此環節中,我們的目的是引導幼兒依據自己觀察到的事實得出自己的結論,用事實說話,明確地意識到已有理論和現實證據的不一致、不契合,已有的理論確實不能解釋目前的現象,引發其自主地思考,并樂于對已有理論進行反思,并非強調立馬獲得統一的科學結論、科學知識,而不是把幼兒不能理解的科學結論強加給幼兒,試圖通過一個科學活動就讓幼兒掌握科學知識。
  第五個環節,與同伴討論和交流。談科學是幼兒社會地建構科學經驗的過程,這個環節指幼兒根據科學探究的記錄把之前作出的假設,活動中觀察到的現象、最后得出的結論進行對比,并與其他幼兒相互的討論、交流的過程。
  總之,基于幼兒樸素理論的探究式科學教育, 需要在充分喚醒幼兒樸素理論前提下,通過解釋、預測、提供反例等策略, 促進幼兒理論和證據的協調?;跇闼乩碚?,挑戰樸素理論,從而引發對已有樸素理論進行反省、改造、重組的自我建構過程,以期達到科學理論的高度。
  參考文獻:
  [1]庫恩(金吾倫,胡新和譯).科學革命的結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612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