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基強的松龍在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治療中的臨床價值探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目的:探析甲基強的松龍用于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患者治療中的臨床效果及價值。方法:此文收入分析的資料是2016年3月至2018年4月蘭州陸軍總院納入藥物治療的60例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患者,依據抽簽法分組,一組歸入30例,試驗組采取人血丙種球蛋白結合甲基強的松龍治療,對照組采取人血丙種球蛋白結合地塞米松治療,兩組治療有效計算率、藥物不良反應計算率。結果:試驗組治療有效計算率顯著高于對照組相關計算值,P<0.05,證實指標間統計學意義,試驗組藥物不良反應計算率顯著低于對照組相關計算值,P<0.05,證實指標間統計學意義。結論:對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患者實施甲基強的松龍治療呈現較優臨床效果。
關鍵詞:甲基強的松龍;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藥物不良反應
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屬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之一,感染病毒之后會累及患者的中樞神經系統,現今常采取激素類藥物予以治療[1]。本文歸入研究的數值來自蘭州陸軍總院納入藥物治療的60例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患者(時間是2016年3月至2018年4月),分析將甲基強的松龍使用在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患者治療中的臨床效果和意義。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礎資料
本文開展研究的樣本為蘭州陸軍總院納入藥物治療的60例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患者,選取時間為2016年3月至2018年4月,分組方法為抽簽法,一組入組30例。對照組:男女之比是16比14,年齡最低21歲,最高49歲,其年齡均值為(32.63±2.45)歲;試驗組:男女之比是17比13,年齡最低23歲,最高47歲,其年齡均值為(32.66±2.47)歲。對比對照組與試驗組基線資料,P>0.05。
納入標準:(1)經由臨床表現癥狀、腦脊液檢查、顱腦CT檢查或是MRI檢查等確診存在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2)患者及家屬閱讀和簽名知情同意書,上報醫學倫理會得以準許及蓋章。
排除標準:(1)存在呼吸衰竭;(2)存在顱腦腫瘤。
1.2 方法
對照組:每天對患者靜脈靜滴0.5mg/kg地塞米松加400mg/kg至500mg/kg人血丙種球蛋白加200毫升10%葡萄糖液,治療一周是一個療程,予以四個療程治療。試驗組:每天對患者靜脈靜滴15mg/kg甲基強的松龍加400mg/kg至500mg/kg人血丙種球蛋白加200毫升10%葡萄糖液,治療一周是一個療程,予以四個療程治療。
1.3 相關指標
(1)記錄以及觀察對照組和試驗組治療有效計算率,顯效:予以患者兩個療程治療之后其癥狀基本消除;有效:予以患者四個療程治療之后其癥狀得到明顯改善;無效:并不符合以上指標。
?。?)記錄以及觀察對照組和試驗組藥物不良反應計算率。
1.4 統計學分析
臨床數據核對之后錄入SPSS 21.0予以檢測,計數資料(治療有效計算率、藥物不良反應計算率等)表示成例數(n)或率(%)形式,開展X2檢驗,P<0.05,展現出指標間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統計和研究兩組治療有效計算率
試驗組治療有效計算率與對照組相關計算值對比并分析更高,P<0.05,展現出指標間統計學意義。
2.2 統計和研究兩組藥物不良反應計算率
試驗組藥物不良反應計算率與對照組相關計算值對比并分析更低,P<0.05,展現出指標間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多繼發于急性出疹性相關疾病,在感染之后或是預防接種之后的腦脊髓炎會累及患者的小腦、脊髓、大腦半球等,存在比較高的殘疾和死亡幾率,需要選取適宜藥物予以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患者盡早治療。
甲基強的松龍的親和力比較高,可以結合糖皮質激素相關受體而產生作用,甲基強的松龍的脂溶性也高于地塞米松,可以將血腦屏障通過而作用在靶器官,將患者的水腫、炎癥、脫髓鞘程度等予以改善,具有更優治療效果[2-4]。此文數據展示,試驗組治療有效計算率比對照組相關計算值高,P<0.05,顯示指標間統計學意義,試驗組藥物不良反應計算率比對照組相關計算值低,P<0.05,顯示指標間統計學意義。體現出將甲基強的松龍應用于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患者治療中比對地塞米松的優勢。
綜上所述,對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患者采取甲基強的松龍治療展示較優臨床效果,存在比較高的治療有效情況,且藥物不良反應少,呈現進一步推廣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王雷.甲基強的松龍治療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的療效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18,13(4):87-88.
[2] 張吉凱,黃竹航,謝莘等.2011-2013年廣東省預防接種后發生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的風險評估[J].廣東醫學,2015(9):1418-1420.
[3] 張洪嘉.甲基強的松龍在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治療中的應用價值研究[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3):157-15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95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