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考中陸地水內容的命題研究及復習建議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本文在對比研究2009-2017年全國卷高考地理試題水運動內容的基礎上,結合實際課堂教學及對學生課后回訪,總結了學生在該部分時容易失分的原因,并提出教學建議。
【關鍵詞】地理高考;水運動;教學建議
【中圖分類號】G63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2-0133-01
廣東省從2018屆新生實行新高考模式,這對于現階段高三學生來說,高考必須一舉成功,因此對高考試題的深入研究就顯得異常重要。陸地水內容在地理高考試題中考查頻率極高,因此就陸地水內容的命題研究對地理教學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一、2009-2017地理高考全國卷試題研究
本論文以2009-2017年的23套全國卷地理部分作為研究對象,經過對高考試題研究分析,水運動命題研究可分為六大類進行,六大類考查的試題數統計見表1。
從表1中可知,水運動知識持續命題,是高頻考點且數量多,其中考查水文特征試題有12題,水系特征5題,水循環19題,流水作用6題,水利開發5題,流水與環境1題。試題有相當數量且命題載體較多,涉及地理要素的變化,常運用豐富的地理圖。
二、學生失分原因分析
筆者通過對本校部分2018屆畢業生文綜成績及對高二140名同學在高二三次月考中水運動答題情況進行了分析總結,得出學生水運動試題失分原因:①對水運動知識點掌握不牢,答題時不能有效聯系到相關知識點。不少的學生因為在學習期間由于記憶不精確不全面,考試時缺乏水運動知識,導致審題不清或者明白題意卻無相應的知識進行解答。②缺乏讀圖分析能力,不能從圖中提取有用的知識點信息。學生平時對原理生搬硬套,缺乏讀圖技能,導致無法從試題所提供的圖中提取到有用的信息,從而失分。③審題不仔細,對材料的理解不足,提取不到有用的信息。水運動試題常給出的是河流的相關信息,需要學生具備解讀材料的能力,進而能篩選出有價值的信息。但有些學生不具備良好調用知識的能力,抓不住關鍵信息。④缺乏社會實踐,無法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能力,不能做到舉一反三。高考命題在材料選擇和命題思路上都具有創新性,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遷移能力,但很多學生在解題時不分題意變化,不能準確地理論聯系實際。⑤答題時缺乏地理專業知識點,不能切中要點,不規范答題,論述答案時不能使用地理專業術語作答,答題時存在不注重細節,答案因果顛倒。⑥字跡模糊,書寫不規范。網上閱卷對學生的答題卷面有了更高的要求,但在高考閱卷時經常發現有部分學生字跡模糊,甚至還有錯別字。
三、在前兩個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筆者總結出水運動試題命題角度及提出針對性的教學建議
1.水文特征。
全國卷在這部分的考查顯得較為深入,不只是局限于對某條河流水文特征進行簡單地羅列描述,更多是考查水文特征之間的因果關系,且注重學生辯證思維的考查。教師在平時教學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在講解河流水文特征時,用詞需恰當,注意不同詞的區分。
?。?)應提醒學生注意同類河流或者同一河流不同河段水文特征的差異,并運用具體事例進行解釋。
(3)平時教學中注重學生綜合分析能力的培養,對于河流水文特征的講解需對它們之間的關系進行重新建構,構建一般模型。注重河流水文特征之間及其與地形、植被等地理環境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的分析。
2.水系特征。
水系特征的考查有河道、源流、流向、流域、落差、水系特征對水文特征的影響,但在傳統教學中對水系特征與水文特征的關系缺乏構建。初中新課標“區域水系特點及與地形、氣候的相互關系”,其中將河流特點改為水系特點,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水系特點的教學,在高三復習時,也要注重水系特征與水文特征的關系,構建兩者之間的關系模型,如
3.水循環。
水循環是水運動中最常考的內容,從統計及分析試題可知,水循環考查涉及水循環多個環節,如大氣與水之間即垂直循環、地表水與雨水花園中水之間的水平循環。另外,全國卷中水循環試題還涉及術語辨別與使用,如分流與匯入、產流量與產生徑流等。通過測試,發現學生在水循環試題中較容易把握答題方向,但一些相近的專業術語易混淆。因此,在教師在高三復習分析試題時需全面分析,注意水循環各環節的組合及人類活動對水循環的影響,適當用生活中的例子進行分析。平時教學水文用詞要注意,教授準確的專業術語,讓學生在析題與答題時需注意區分相近術語。
4.流水作用。
流水作用是近三年課標1卷考查的高頻點,流水作用主要圍繞水位變化對搬運、沉積、侵蝕環節來考查。此部分人類活動影響較大,因此該部分知識在高三復習過程中,需理論聯系實際,讓學生能夠更加清晰明了地理解流水作用過程。流水作用題內容和結構很相似,解題時要理解外力作用的搬運/沉積的矛盾統一,綜合分析流水作用與水系、水文特征的關系。因此高三教師在習題分析時,要從更高的層次幫助學生分析解題思路,要注意培養學生歸納總結,形成一定的解題模式。
5.水利開發、流水環境。
這兩類題型考查較少,在復習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解題思路,構建答題框架,要注重綜合分析能力的培養,對知識進行構建。
筆者在高三水運動知識復習過程中,有意識地在實施本論文提出的相應教學策略,最后通過一年多的研究和實施,在高三某次考試后,對高三140名學生水運動試題答題情況進行統計分析,得分情況總體好轉,學生能夠快速提取出相關知識,地理思維思維能力增強,口語化現象明顯減少,答題專業性更強。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袁書琪.地理教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相煒地理研究室.2014年高考地理試題統計分析與評價[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4,(13):6-2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14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