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根據學生生理和心理特點上好小學體育課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熱情,從而實現教學目的。
【關鍵詞】小學體育;生理;心理;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2-0122-01
大家都知道,上體育課容易,但要上好小學體育課就比較難。體育課的本質功能是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學生身體生長發育,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如何根據學生生理和心理特點上好小學體育課,是擺在廣大體育教師面前的一大難題。在幾年的體育教學中,根據觀察分析,小學低年級兒童的身心處于發育階段,神經系統發育還不完善,往往對體育課感到枯燥乏味,容易疲勞,而且注意力不易集中,最大的特點是模仿力強。根據這一特點,需要教師提高自身素質和業務能力,使教學有教、有練、有歌聲、有笑聲,充滿情趣、生動活潑。
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與成人不同,為防止低年級兒童成人化教學,在低年級體育教學中應安排多種多樣的教學內容,依靠教材的變換和游戲教材的采用弓起兒童的求學興趣和求知欲,使兒童在課上始終保持有趣和快樂之中。例如:低年級基本運動,多數都是以游戲性教材為主,利用游戲教學,效果明顯,不但誘發低年級兒童上體育課的情趣,而且能培養學生上體育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下面是我多年來在體育課教學上積累的幾點經驗介紹出來,供同行參考。
一、教學內容要適應學生生長發育的需要
小學生好動,競爭意識強,特別是小學低年級學生。這就要求體育教師在安排教學內容時,要根據學校的場地、器材的實際情況確定好上課內容,內容必須多樣化,不能搞單獨一項聯系項目。例如,在上短距離跑教學內容時,如果學校沒有l00米或50米跑道,怎么辦?那就在籃球場上或空地上以“10米×4往返跑”或“10秒25米往返跑”為內容進行教學,在練習中采取個人與個人比賽,隊與隊的比賽,組與組的迎面接力比賽等帶有游戲或競爭性質的多種教學手段進行教學,達到短距離項目的授課效果。這樣才能使學生在練習中適應身體生長發育的需要.真正達到鍛煉身體、提高體質的目的。
二、要合理安排運動負荷
運動負荷過輕,學生練習時達不到鍛煉身體的目的;運動負荷過重,則損害學生上體育課的積極性,造成學生怕上體育課,使學生身心受到傷害。小學生正處在青春發育期,生長發育速度較快,骨骼富有彈性,但容易彎曲變形,肌肉力量較差,容易疲勞。這就要求我們在安排教學內容時運動負荷不要過大,不應上負擔過重的單一教材,應選擇發展節奏快、靈敏性強、柔韌和彈跳力好的練習項目,注重學生完成動作的準確性和姿勢的規范性,并且練習時間不宜過長,以免發生畸形。例如,小學生就不能練習l500米以上的中長跑項目,這只能造成學生練習時筋疲力盡,畏懼上體育課,身心受到傷害。反之,又不能鍛煉學生意志,提高學生的耐力素質。只有合理安排運動負荷,學生才能在體育中得到全面練習,身體得到全面發展。
三、要多采取游戲和比賽的方法進行教學
小學生的年齡較小,注意力不夠集中,不習慣于長時間的做某個單調的動作,總希望參加比賽來較量自己的“本事”,如短距離賽跑、接力賽跑、籃球比賽等具有游戲和競賽性質的練習項目。根據學生這一特點,要多采取游戲和比賽的方法進行教學,使之在游戲和比賽中積極練習,既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又不至疲倦,從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要注意基本動作、技術、技能的反復訓練
小學生可塑性較大,學習動作快,容易建立動作定型,容易掌握動作的全過程,但對動作也容易消失和遺忘,對動作要領理解不透,往往今天學會了,過幾天動作的連貫性和協調性就不夠好、不夠規范,這就要求我們對學生的基本動作進行加強和鞏固練習,進行基本技術和技能的反復訓練,反復練習完整動作,達到熟練掌握動作技術、技能的效果。
五、針對學生性別的不同練習時要求有所不同
小學階段的男女同學在性格上、興趣上、體能上等方面都有所不同。一般男同學好動、好勝心較強,對體育課中的競爭、對抗性的項目表現出極強的參與意識,喜歡在練習中“表現”自己,并有少數男同學還愿意做一些難度較大、具有驚險性的動作。如支撐跳躍的“分腿騰越”或“屈腿騰越”等。而女同學卻有些不同,多數人比較內向,不大喜歡劇烈的活動。如短距離跑,在練習中不夠積極主動,對表現優美身姿的韻律操、健身舞蹈、墊上技巧等卻十分喜愛。因此,我在體育教學中,對男生的練習強度要大一些,對女生的強度則小一些,針對他們的性別不同,采取不同的練習要求。這樣,就使學生得到了適應自己身體素質需要的鍛煉,提高了體育課的教學質量。
六、要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學生集體主義感,注意學生的個性發展
在體育課教學中,一些集體練習項目需要保護與幫助才能完成。如單杠的“翻上或支撐”和雙杠的“支撐擺動——前擺挺身下”等動作,都必須在老師或同學的保護與幫助下才能完成。這就可以因勢利導,培養學生互助、互愛的良好品質。通過組與組的“迎面接力比賽”的集體共同項目培養學生勇敢、頑強的意志品質和集體主義感,養成他們的群體意識和為集體的榮譽而努力的精神。同時,也要十分注意發展學生個性,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能力和聰明才智。
筆者認為,只有根據學生生理和心理特點,以及身體健康情況,因材施教,靈活多樣地安排教學內容,有目的、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進行體育課教學,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使學生的身體得到健康的發展,身體素質不斷得到提高。反之,脫離學生實際,盲目地安排教學內容和采用不恰當的教學手段,教學效果和質量不但得不到提高,反而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身心受到損害。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14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