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曲《走向復興》的指揮設計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合唱作為一種音樂藝術門類,在音樂表演領域具有重要意義?!蹲呦驈团d》是一首混聲合唱作品。它是以民族復興為主題的歌曲,表達出中國人民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理想的愿望,這首歌迎合了時代背景所需,能激發起人民群眾對建設祖國美好未來的一種信念。探索該曲的指揮藝術,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走向復興》;指揮設計;合唱曲
一、《走向復興》作品簡介
《走向復興》是由我國當代的作曲家印青作曲,李維福作詞,于2009年完成的作品。印青是國家一級作曲家,擔任當代中國音協理事,獲得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藝術家稱號,創作的歌曲數量高達一百多首,其作品題材大多圍繞部隊軍旅生活所展開的。作品《走向復興》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之際而創作的,是一首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周年獻禮的歌曲。這首作品由初創到最后演唱,中間曲折,創作的道路上充滿了荊棘,就歌詞而言,詞作家就修改了無數次才成型。接著歌曲的取名也是經過了反復的推敲,一開始本來是叫做《復興之路》,后來覺得沒有推動祖國向前的動力又改為《走向復興》。
二、《走向復興》設計過程
《走向復興》是一首降E大調的作品,4/4拍,共有73小節,采用的是進行曲的風格,慷慨激昂有力,使用速度為四分音符等于116的速度,給人向上向前前進的推動。這首作品屬于《五星紅旗》、《走進新時代》、《歌唱祖國》這些作品一類,具有砥礪向前的風格。它那簡潔又振奮人心的歌詞再配上進行曲的作曲技法,正如一個充滿活力的中國正大步走在復興的道路上。指揮在指揮本首作品前需要將作品的背景,風格,歌詞等做一個深刻的研究,這樣才能保證作品的完美演繹,下面我們就作品的具體指揮做一個探討。
前奏(1~8):前奏部分可能很多人都不重視它,可恰巧前奏是一個很重要的部分。指揮作為合唱隊的核心人物,首先指揮在鋼琴前奏開始前站在臺上,需要做好各類準備工作,雙手在指揮的時候我們的手腕和整個手臂都要松弛,雙肩放松,但是又要求有彈性,避免無力。手掌像月亮的樣子稍稍鼓起來,手心向下,手臂是動作的主體,手臂勿太高,肘彎部一般為動作的支點。指揮時應采用直線型與曲線型的四拍子圖式,一切準備就緒的時候向伴奏示意,示意預備時,出手要利索;提示起奏時、動作要果斷,這里需要注意一開始是一個弱起小節,要注意自己的揮拍是否正確。
第一段落(9~24):這里作為合唱的主歌第一部分,剛上來就是進行曲的速度,指揮需要注意剛進來就要進入情緒,手上的指揮拍要明確,有力,而不能像指揮一般的抒情歌曲一樣整個人的肢體語言柔美。這里要展現的是一群抱著長槍昂首闊步走在大路上的士兵形象。指揮時每個指揮拍剛勁有力,節奏快明顯。因為弱起的緣故,在合唱隊進入的時候,指揮需要把動作稍微做的明顯一點?!拔覀冇L雨向前方”可以稍稍舒緩一點,但是歌詞“我們要把親愛的祖國變得更加美麗富強”的時候就要馬上轉回。
副歌斷落(25~33)副歌段落通俗一點也就是說人們常說的高潮,這里以反復的“前進,前進,向前進”簡潔有力的歌詞,充分展現了中華民族走向復興額壯志豪情。這一部分在速度、情感、力度方面給前面有明顯的區別,因為這里是全曲的高潮部分,在高潮出現之前指揮應當在前一小節給合唱隊明確的信號。在力度上進入高潮部分,指揮可采用夸大手上的動作等方式。緊接在后面的(34~40)是8個小節有氣勢的間奏,間奏時指揮可分出一半的注意力在鋼琴伴奏上交流,在接下來一段落時再完全收回來。
第三段落(41~57):這個段落屬于男女對唱的一個段落,指揮要能很好地與合唱隊員配合,首先男高音與低音唱到歌詞“馳騁海洋”時,女生接下一句,指揮在處理時需要換聲部的時候在手勢上給出相當明確的手勢,以此帶出女生的聲部。指揮的視線要以合唱隊為主,指揮的眼神最能引起演唱者之間的注意,是指揮者與演唱者之間情感交流的重要橋梁。眼神不僅常用以暗示某個聲部的進入,而且能調節演唱者的情緒。[1]
末尾段落(58~結束):這里論述的時候不加作品的反復記號,所以結束的時候跳過第一段直接接第二段結束。本部分可以說是這首歌合唱情感的一個升華部分,在情緒上激動無比,指揮在處理歌詞“前進,前進,向前進”的時候,可以前進做一個由慢到快的處理,在指揮“前進”兩個字的時候仿佛自己身后有千軍萬馬,你就是一個指揮官,一聲令下千軍萬馬奮勇向前。連續出現兩次“走向復興”更加強烈的激發起人民群眾對建設祖國美好未來的一種信念,把歌曲再一次推向了高潮,最后在走向復興處,強收拍的時候,全身都要富有內在的力量,特別是手和手臂的收拍動作要舒展有力,在強烈的藝術效果,創輝煌里結束全曲。[2]
三、結語
《走向復興》是以民族復興為主題的歌曲,迎合了時代背景所需,自作品問世以來,深受合唱團體的鐘愛。很適合群眾演唱進行曲,能激發起人民群眾對建設祖國美好未來的一種信念。因此,探索該作品的指揮藝術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通過對《走向復興》這首合唱曲明白了在指揮一首作品時,不是揮揮手那么簡單,指揮應當對作品應有細致深入的理解,需要了解作品意義、背景,通過音樂技巧手段完全展示歌曲的意境等等,才能更好的演繹作品。
[參考文獻]
[1] 李鄉狀.指揮技法與欣賞[M].吉林:吉林音像出版社上海音樂出版社,2006:18-19.
[2] 祝仰東.合唱指揮藝術概論[M].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2014:176-17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25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