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學法應用于初中體育教學的實踐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初中體育課程的設立對于鍛煉學生身體以及掌握一定的體育運動技能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更應該重視對教學方法的改革與應用,提高學生對體育課程的興趣,調動學生參與運動的積極性,才能開展高效的體育教學活動。本文針對初中體育課程中對情境教學法的應用做出相關探究,分析在教學實踐中如何發揮情境法的作用,并且以投擲實心球這一項目為例進行探究展開。
【關鍵詞】情境教學法;初中體育;實心球
現階段下,實心球項目不僅是中招體育項目之一,也是國家規定的學生體質測試項目之一。在實際教學中,它往往以常規練習或者是游戲形式出現,在體育相關教材中沒有詳細的介紹。因此,在教學中存在一定的困難,利用情境法進行教學可以提升學生學習興趣,促進教學的高效進行。
一、情境教學法在初中體育教學實踐中的意義
第一,激發學生對體育活動參與的興趣。初中生正處于對事物好奇的年齡,他們的新鮮感強,往往對充滿趣味性以及競技性的活動感興趣。在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下,初中生對體育項目學習的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難產生興趣,無法感受到體育課程的魅力。利用情境教學法開展體育課程教學,一方面能夠彌補傳統教學方法下的缺陷,讓學生快速地進入到體育項目學習中。另一方面也有助于集中學生注意力,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
第二,提升體育課堂教學的質量與效果。情境法教學應用于初中體育教學中,有利于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體育教學內容。情境法的相關教學計劃是依據現階段學生的興趣愛好、心理特征、發展規律等為設計基礎,能夠營造出輕松愉悅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在快樂的課堂氛圍中進行學習,扎實地掌握體育運動的技巧。
第三,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鍛煉意識。體育不僅僅是一項單純的運動,還涉及到動腦。情境教學法的應用,有助于學生在經歷一系列教學活動之后,逐漸產生一定的思考意識與創造意識。學生通過對教師創造的情境進行分析、思考,進而形成一定的想法與意見,也能提升學生對體育的自信心。另一方面,情境教學模式也能對學生的運動產生積極影響,逐漸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審美觀,讓一些身材偏瘦或者偏胖的同學擁有強壯的身體,加強其抵抗力。在快樂的教學活動中,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在教師的引導之下形成終身的體育鍛煉意識。
二、激發學習興趣,充分發揮主體作用
對現階段的體育教學活動進行觀察,不難發現多數課堂仍以教師為中心,普遍具有教學方法過于傳統、教學效率低下等顯著特點。體育與其他學科不同,學生即使身體在鍛煉中,也不能代表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保障。體育情境讓學生能夠有更加寬廣的空間,發揮了學生在體育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作用。不可否認體育教材部分較為枯燥,難以吸引學生的興趣,經過幾次的教學活動之后,學生就失去了興趣,對體育教學產生負面影響。因此,通過對教學情境的創設,從學生感興趣的角度出發,讓原本枯燥的課堂練習變得生動有趣。
例如,在學習實心球的過程中,可以與“耐久跑”結合進行教學。用實心球的動作技巧與耐久跑的聯系編排成相應的“準備出征”“攻敵碉堡”“勝利會師”等游戲環節,以游戲的形式展開教學,從中再體現出主體內容。在開始的階段,教師可以用裝滿沙子的塑料瓶來作為教學道具,以投手榴彈的方式教會學生最基本的技巧。通過這樣的教學設計促進學生自主探究、主動發現、自行解決問題,構建良好的教學氣氛,調動學生積極性,開展高效的教學活動。
三、以情為中介,構建和諧的雙邊關系
在情境教學的應用中,強調了對學生心理需求的滿足,也指出了需要培養學生在體育能力以及對認知發展過程中的良性推進,符合我國新課改下對和諧教學環境建立的要求。長時間以來,學生大多認為教師的觀點是不可以推翻的,處于一種“師者為長,長者為尊”的思想觀念中,導致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極少,學生總認為自己與老師是對立關系。體育教師在教學中往往認為用嚴厲的態度才能管理好學生,這種狀態下學生與教師保持較遠的距離,影響了教學效果。情境教學法則很好地彌補了這一教學缺陷,強調在教學當中教師將學生當做朋友,是一種互相尊敬的關系,教學過程也是師生情感共同發展的過程。
例如.在實心球的教學中,部分學生會對練習產生畏懼心理。一是怕自己扔的距離過近,受到同學的嘲笑、教師的批平,二是擔心在投球的過程中傷及自己。其實學生類似心理的形成,源自于對教師以及教材的不放心。教師針對這一類學生可以進行保護,以和藹可親的態度鼓勵學生進行嘗試,對學生產生負面的心里要加以引導,正面的心里要積極鼓勵,給予學生安全感,并以適當的夸獎提升學生的自信。
四、以美育人,實現美育價值
情境教學法是學生在教師構建出的科學環境下進行的身體鍛煉,從而掌握基本的體育技能,不僅對學生的身體素質發展起到了強化作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上文闡述的以學生為教學主體與以情為中介的教學觀念都是美育的一種體現,倡議學生在美的享受中實現自身的價值,創造美好的未來。學生在練習一段時間的實心球之后,教師可以通過語言描述、播放輕松的音樂歌曲等把學生引向大自然,讓學生發揮自身的想象力,陶醉在優美的歌曲中。這種心理狀態也是美感的一種體現,對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精神有極大的幫助。學生在經過長時間的體育鍛煉后,身心都能得到一定的舒展,緩解體育教學中過大的壓力,處于舒展狀態下的學生更能從容地面對接下來的體育學習。
情境教學法把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改變了傳統的教學觀念,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教學環境中進行高效學習。能夠讓學生在無盡的快樂當中自由創造、自我發展,享受體育課給他們帶來的快樂,身心都能得到積極發展。情境教學法應用于體育課堂中,更加深刻地揭示了教學觀念的核心,也為我國的素質教育推進提供了途徑。
參考文獻:
[1]洪葉飛. 初三女生實心球三段式教學研究與實踐——以杭州綠城育華學校為例[J]. 運動,2015(18).
[2]崔建. 激勵教學法在大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以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實心球教學為例[J]. 田徑, 2014(6):46-4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28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