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課程內容要貼近學生的生活,有利于學生經驗、思考與探索。”“了解數學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現象,感受數學與生活有密切聯系?!睌祵W來源于生活,并且服務于生活,數學和生活的關系息息相關。在小學數學中如果可以將數學知識和生活實際有效的結合起來,那么在小學生眼里數學將不再是枯燥乏味的學科,而是他們看得見、用的到的學科。這對學生來說,學起來親切、真實,有利于更好的學好數學,培養學生用數學眼光看待世界。
關鍵詞:小學數學 生活化 探究
數學學科從小到大都是學生最頭疼的學科之一,數學知識本就枯燥乏味,學生不喜歡學習也在情理之中。甚至有學生提出“我們為什么要學習數學?數學對我們來說有什么用?”這些問題。這對小學生以后的數學學習都是十分不利的。前一段時間有過這樣一個調查“是否同意將數學從高考中剔除?”結果有一部分人認為此舉甚好,我為此感到十分悲哀。有一個回答說得好“高考就是負責將這一部分人刷下去”。數學學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學生學好數學可以幫助學生提高邏輯思維能力、運算能力等等。我們作為數學教師,將數學知識和小學生生活相聯系會幫助學生改變看法,讓學生知道生活之中處處有數學。[1]
一、生活化教學的優勢
1.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小學生對于學習普遍出現抵觸心理,尤其數學學科本就枯燥乏味,更是讓學生提不起興趣。將數學知識和生活實際相聯系,即使知識點很難,但是學生從一開始就從心理上接受了,就不會有很大的厭煩心理。在“間隔排列”的教學中,我讓學生按照小兔子和木樁的樣子去站,男生充當木樁,女生充當小兔子,找到男女生之間的關系,引入間隔排列這一知識點。間隔排列這一方面的計算對學生來說理解方面可能有點困難,讓學生親自實驗就更容易幫助理解,并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會提高。[2]
2.加深知識的理解
數學的很多知識都是抽象難理解,需要學生有很強的想象能力,而小學生的思維是以形象性為主,如果可以將這些抽象的知識和生活相聯系,學生理解起來會更容易。比如,在教學相遇問題時,存在著三種類型的題目:相向而行(或相對而行)、相背而行和同向而行。這一類的應用題是小學數學的重點內容,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我組織學生做了一次表演,同桌兩個人演示這三種情況,演示完畢之后,互相交流分享。學生們對此興致很高,通過這次演示,能夠加深學生的理解。
3.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
如今所需要的是創新型人才,需要人才對于知識有著作用能力,利用適合的數學知識恰當的解決問題,有助于學生培養各種現代社會需要的各項數學素質,有助于學生形成用數學思維和眼光看待生活中的問題。平時,我會給學生留一些和生活密切相關的作業,寫數學日記或者辦數學手抄報,將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數學問題記錄下來。
二、生活化教學方法
1.用生活實際導入新課
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可以用生活實際引入新課,學生會對新知識產生一種親切感而且會激發學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例如,在教學“千克與克”時,讓學生到生活中觀察幾件物品的包裝,記下他們的重量,在交流時,同學們提出了許多現實的問題,如:方便面袋上印著總量:80克,面餅:75克,從而知道調料袋和包裝袋重5克。食用鹽包裝袋上印著凈含量:500克±10克等實際問題。然后引入本節課所學“千克與克”,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體驗一下一千克東西的重量,然后再請學生想一想生活中有什么物品大概有一千克重。最后讓同學間相互估計對方的體重有多少千克,再把自己的真實體重告訴猜的同學,看誰估得準。將這一單位和生活實際充分結合。在教學三年級下冊“認識小數”時,可以這樣創設情境:星期六,小明自己到超市去購物,但是小明不認識商標上的價格,不知道應該付多少錢?你可以幫幫他嗎?接著我出示準備好的一段逛超市的錄相,讓學生邊觀看錄相邊幫助小明說出商標上的數表示幾元幾角幾分。讓后自然進入到認識小數中,給學生一種數學就在身邊的感覺。[3]
這種用生活實際案例導入新課,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可以和生活有機的結合在一起,讓學生知道學習數學對于生活有幫助,給學生更好的數學體驗。
2.在生活中鞏固知識
知識的鞏固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學生的新知識接收可以用“狗熊掰苞米”這個故事影響的表示出來,往往學生學習了新的就忘記舊知識。平時教師在上課時,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插入舊知識的鞏固,幫助學生學習。學習“兩、三位數乘一位數”是,教完兩位數乘一位數之后,在教學三位數乘一位數時,就可以幫助學生回憶兩位數乘一位數,然后尋找二者之間的聯系,讓學生記憶的更加深刻。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能夠認識到數學存在于現實生活中,并被廣泛應用于現實世界,才能切實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三年級的數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十分廣泛,甚至可以說是在生活中無處不在?!俺顺ā薄捌揭菩D軸對稱”都在生活中隨處可見。于是我想到了一個家庭作業,就是在學生學習之后,除了課本的習題,讓學生在生活中再找出實際應用題寫出來。例如“平移旋轉軸對稱”,學生就可以在生活中找出符合條件的圖形,建筑物,列舉出來。在學生的作業中,各種各樣的圖形建筑“鐘表的時針分針秒針在旋轉”“正方形豆腐是軸對稱”“盤子規則的桌子都是軸對稱”等等。讓學生在生活中找到數學知識,體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
數學家華羅庚曾說過:“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這是對數學與生活的精彩描述。通過生活化的數學教學可以讓學生真正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和實際應用的廣泛性。
參考文獻
[1]熊覓.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3.
[2]丁愛華.關于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3):97-97.
[3]胡慶正.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5):203-20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33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