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會“問”才會學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如何讓學生發現問題,呈現問題,主動去解決問題,這是每個教師應在教學的全過程中必須完成的首要任務。沒有問題也就難以誘發和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本文就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從:“構建平臺,鼓勵學生‘敢問’; 巧設疑難,引導學生‘多問’; 適時點拔,培養學生‘會問’?!?這三方面進行闡述。
  關鍵詞:問題意識 敢問 多問 會問
  自從我校開展了“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研究”這一課題研究之后,我在教學中更加關注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并對此進行了嘗試,課堂的氣氛亦有了很大的改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以前高了,下面我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對培養學生問題意識談談自己的一些體會。
  一、構建平臺,鼓勵學生“敢問”
  課堂教學中很少有學生敢于把自己的問題展示出來,這就取決于是否有適宜的互動平臺。要想達到這一點重在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形成和諧的課堂氣氛。我認為教師應時刻銘記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他們永遠是教育活動的主體,不要居高臨下,盛氣凌人,教師自個唱獨角戲,使學生望而生畏,畏而不敢言,這樣的教學方式只會適得其反。很經常的,老師們會抱怨“學生都不提問”。老師說“有問題的同學請舉手”,下面無人舉手,課堂上出現了冷場的現象。學生不提問,是不是真的都理解了所授知識呢?當然不是。既然沒有很好的掌握知識,為什么學生不提問呢?我認為,這里面涉及到了幾個方面的問題:
  1.學習能力的問題
  學生學習能力較低,對所授的知識掌握甚少,甚至是幾乎不懂,因此也就無從問起。就如學生所說,“我全部不懂,要問的話,不是全部都要問?”
  2.學生性格問題
  這類學生性格內向。平時缺乏較好的交際能力,不善言詞,膽小,總擔心同學會認為自己問的問題太簡單,沒有新意,沒有探討的價值,會取笑自己,所以雖然他們知道自己的問題所在,雖然想問,但提問之前總要做一下思想斗爭。最后往往是“不問”戰勝了“要問”。慢慢的,也就養成了不問的習慣。
  3.學習習慣問題
  性格浮躁,沒耐心,不愛思考,對問題總是一知半解,容易放棄。碰到疑難問題直接抄答案或放過去。習慣的問題其實也是性格的問題。而要解決這種馬馬虎虎、大大咧咧、粗枝大葉的性格,不是短時間能夠做到的。
  其次主要是部分教師怕影響課堂教學不敢正視學生的問題,形成問題意識培養的被動局面。所以我向教師們大力倡導:問題提錯了允許學生重提,問題答錯了允許學生重答,答得不完整的允許補充,沒想好的允許學生再想,甚至必要時允許學生不舉手就發表自己的意見。對于學生產生的各種問題,包括學生提出的不著邊際或不切主題、奇思怪想的問題我們都應該給予肯定給予鼓勵,不能強行呵斥制止,更不能隨著吼聲而結束。如果這樣,不僅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而且還打消了學生展示問題的念頭。還記得開學初的時候,每次學習新課之前我都會讓學生在預習的時候把自己的問題寫下來,在課堂上我會請部分學生向大家提出自己想問的問題,無論他們問的是什么,我都給予他們十分的肯定,讓他們消除心理障礙,明白到原來“問”就是這么簡單,學習就是要這樣“問”。
  通過提問,學生們認識到,提出自己的問題,是一次展示自我的機會,而不是一次遭受磨難的歷練。作為教師我們要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問題,應以和藹的態度積極加以引導,構建一個“敢問”的平臺,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開動了學生大腦,久而久之,學生就會逐步形成良好問題習慣。
  二、巧設疑難,引導學生“多問”
  古人云:“學有所疑,才有所思,有所得,才會產生興趣,形成動力”。 例如在教授《白楊》一課時,我就先跟學生回顧《落花生》一文的寫作方法,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通過寫花生贊揚了那些像花生一樣,雖然外表不好看卻對別人很有用處的人。然后引導學生:《白楊》也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從這一提示, 你想到了什么問題?這一問便把學生的問題閘口打開了,“白楊借喻誰呢?”“他們兩者之間有什么共同點呀?”“既然是寫人為什么要以白楊為題?”……實踐告訴我把問題有意識地、巧妙地與學生掌握知識的實際情況融合起來,設下疑難,努力要搞清楚是什么原因,這樣就引導學生從被動學習向主動探索轉變,教學效果自然就出來了。
  三、適時點拔,培養學生“會問”
  問題意識不但會激起學生強烈的學習愿望,同時還會激發學生的求異思維和創新思維。通過實踐發現:經過“敢問”“多問”的培養訓練,同學們遇題就思考的氛圍已經活躍起來 ,思促進問,一個個問題不經意涌了出來,這時候就需要引導學生從“敢問”“多問”向“會問”發展,一開始的時候學生提的都是一些比較表面比較膚淺的問題,例如:“為什么要以這個為題?”“這個詞語是什么意思?”“這個標點符號有什么作用?”……我們不能永遠停留在最原始的階段,必須讓學生會提些有價值的問題。那么怎樣才能讓學生學會提一些有價值的問題呢? 作為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學問”,教學生怎樣問,在“怎樣思考分析問題”上下工夫。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教給學生質疑的方法:(1)對預習提示進行質疑。(2)對標題進行質疑。(3)對重點詞句進行質疑。(4)對矛盾處質疑。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學生們的問題意識有了很大的提高,大部分同學能夠抓住課文的重點和難點提出問題的。例如在學習《草船借箭》這篇課文的時候,同學們就能夠抓住重點語句提了一些比較有價值的問題:“諸葛亮神機妙算表現在哪些地方?”“看到諸葛亮立下軍令狀后周瑜非常高興,從這可以看出他是個怎樣的人?”……當學生遇到障礙疑難或思路山窮水盡停滯時,教師要適時點拔(如果不適時點拔,學生就會失去解題的信心)加以引導,這樣既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求異性,又教會學生善于圍繞問題抓住關鍵提問,自然就能讓學生不但“敢問”、“多問”而且“會問”,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都是從問題開始的。培養學生的“敢問”“多問”“會問”,不斷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這樣既增強了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敢于發表自己的看法見解,又能激發學生的創造欲望,讓學生學會創造性的思維。所以,我們要力求把問題意識的培養滲透于課堂教學中,才能適應新一輪教學研討的挑戰。只有不斷注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才能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有效提升教學水平,最終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348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