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問”+“研學旅行”導向下的高中歷史教學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讓問”+“研學旅行”是當前課程教學中的新理念、新趨勢,有效地將學生提問與自主研究結合了起來,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有著重要的應用價值。本文以《從漢至元的政治制度》教學為例,探討了“讓問”+“研學旅行”導向下的高中歷史教學,并提出了針對性的建議,包括巧借歷史故事、結合教學內容、緊扣學習難點、做好教學總結等。
【關鍵詞】高中歷史;“讓問”+“研學旅行”;課程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9)06-0123-02
歷史課程作為高中教育的重要課程,也是學生人文教育的主干課程之一,在學生的歷史文化知識學習以及歷史思維發展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來,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日益普及,高中歷史課程的重要性也在不斷提升,如何從學生的學習特點以及課程教學的主要特征出發,提高歷史教學的效率與效果,成為教學工作中的主要問題。對此,“讓問”+“研學旅行”有著很好的應用作用[1]。以讓學生提問,引導學生研究為主要內容,是凸顯學生學習主體地位,啟發學生學習思考,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師在歷史教學中,需要以“讓問”+“研學旅行”作為教學活動開展的切入點,逐步提升歷史課程的教學效果。
一、巧借歷史故事,營造學習氛圍
無論是“讓問”,還是“研學旅行”,都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需要學生具有較高的學習自主性、積極性,這是發揮“讓問”+“研學旅行”教學價值的先決條件??傮w而言,學生對歷史課程的學習均有較高的熱情,但在實際的學習活動中,卻經常出現三分鐘熱度的現象,這和教師沒有準確地把握歷史課程的趣味性有著很大的關系。歷史知識,尤其是歷史概念、歷史規律、歷史意義等,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很容易出現學習氛圍不高的現象。因此,歷史故事有著重要的教學應用價值。歷史故事具有一定的情節,且蘊含著一定的歷史道理,不僅是學生歷史學習興趣的源泉,也是學生把握歷史知識的基礎,教師要善于借助歷史故事來營造學習氛圍。在《從漢至元的政治制度》一課中,漢代的推恩令是重要的教學內容。推恩令由漢武帝頒布,但具體的實施工作在漢景帝時代便開展,筆者在教學中介紹了漢景帝分封梁孝王五位兒子的故事。梁孝王是漢景帝的親弟弟,梁孝王覲見的時候,漢景帝分別賜予他五個兒子侯爵爵位,梁孝王死后,景帝將王國分為五份,每位侯爵一份,并提升他們為王。借助歷史故事,能夠讓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更加濃厚。
二、結合教學內容,啟發學生提問
在“讓問”+“研學旅行”導向下的高中歷史教學中,“讓問”是基礎,能否讓學生提出有意義、有價值的問題,對后續“研學旅行”的開展有著重要影響[2]。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將啟發學生提問作為重點內容,在借助歷史故事的同時,結合課程教學內容,來啟發學生思考、提問,讓學生真正投入到課程學習中。中央與地方的矛盾是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下最為主要的一對矛盾關系,漢武帝頒布推恩令的目標就是加強中央集權,降低諸侯王的勢力。而漢朝中央地方矛盾的根源則在于漢初實施的郡國并行制,劉邦在繼承秦朝郡縣制的基礎上,又做了一些損益,最為主要的便是在全國推行封國制度,將劉姓子孫分封到各地。在秦朝郡縣制的學習中,學生已經知道“天下共苦戰斗不息,以有侯王?!蹦菫槭裁磩钊匀灰菩锌⑿兄颇??從劉邦到劉徹,僅僅經過了惠帝、文帝、景帝三任皇帝,為什么漢武帝又要推行分封令,削弱諸侯王國呢?這主要和當時的歷史背景有關,教師要以教材內容為重點,引導學生自主總結歸納課程學習中的問題,使教學重難點問題化,為教學活動的開展打下基礎。
三、緊扣學習難點,設置“研學旅行”任務
“研學旅行”是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以任務為中心的學習方法,借助研究性學習,能夠讓學生充分地投入到課程學習中,也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在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與提升中有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在“讓問”+“研學旅行”導向下的高中歷史教學中,需要緊扣學生學習中存在的難點,從學生的自主提問出發,將學生常見的、典型的問題任務化,再將任務布置給學生,要求學生來探究解
決[3]。如此,學生既是提出問題的主體,又是解決問題的主體,可以很好地提高學生的課程學習效果?!稄臐h至元的政治制度》一課講述了我國封建時期從漢代到元代的政治制度變化,貫穿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中最為重要的兩對矛盾:中央與地方的矛盾、君權與相權的矛盾。不同時期的地方管理制度對中央集權的影響有著很大的差別,如秦始皇廢分封,推行郡縣,加強了中央集權,而漢初郡國并行又削弱了中央集權,筆者讓學生從歷時性的角度出發,將不同時期的地方管理制度列表,并指出其對中央集權制度的影響,分析為什么有些朝代會出現削弱中央集權現象的原因。學生在研學中可以發現,中央集權總體上呈現出螺旋式上升的趨勢,盡管在漢初、西晉初年以及唐玄宗后出現過削弱的現象,但中央集權的強化仍然是歷史的主要趨勢。
四、做好教學總結,深化教學效果
教學總結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環節,有效的總結不僅可以全面歸納上一階段課程教學的具體表現,對后一階段課程教學活動的深入開展,同樣有著重要的影響?!白寙枴?“研學旅行”以學生的自主提問以及自主研究為中心,學生受學習基礎、學習能力等因素的影響,在讓問與研學中難免會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教學總結是幫助學生歸納提問、研究經驗,提高學生學習能力、水平的有效舉措[4]。教學總結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教學評價。教師不僅要重視教學評價在課程教學中的重要地位與價值,更要從“讓問”+“研學旅行”的實際需要出發,轉變教學評價的模式,積極構建以學生提問、研究為核心的過程式評價,借助評價活動來準確地反映學生課程學習中的表現,強化教學評價在學生激勵以及學生指導中的作用。第二部分是學生學習結果的總結。研究性學習的順利開展既離不開完善的研究方案、明確的分工機制,也離不開學生間的通力合作。在具體的研究性學習活動中,學生經常存在一些問題,如,研究方案可行性不高、研究目標不明確等,教師需要借助活動總結來幫助學生克服研究中的不足。
著名書畫大家董其昌曾經說過:“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痹诟咧猩臍v史學習中,學生的自主提問是學生學習思考的產物,是學生課程學習中的難點所在,而問題的解決則是學生獲取新知識的重要方式。教師要重視“讓問”+“研學旅行”的教學價值,從營造學習氛圍、啟發學生提問、設置研學任務、深化教學效果等角度出發,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
【參考文獻】
[1]馬進才.試析高中歷史研究性教學[J].中學教學參考,2016(22).
[2]趙顯瓊.淺談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如何應用研究性學習[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8(10).
[3]付艷云.新課改后高中歷史問題教學的探索與實踐[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1.
[4]蔡伯建.“高中歷史問題教學法”初探[J].學苑教育,2011(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39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