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問題意識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在小學階段,教學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產生了十分重要的影響,教師在實際開展教學的過程中,就應該對學生的問題意識進行重點培養,讓學生在實際成長的過程中擁有一個明確的方向。教師要讓小學語文教學上升到新的發展階段。小學語文教學展現出了人文性和工具性,教師就應該積極關注這個學科特點,讓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全面提升和培養。在此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創新能力進行培養,讓學生在實際學習的過程中大膽的進行質疑。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情況下,為學生今后的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 問題意識 培養策略
引言
在新課程教育改革背景下,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語文是一門基礎性學科,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要對教學目標進行準確定位。在新時期背景下,立足于小學語文學科的特點,讓小學語文教師教學展現出一定的影響力。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進行重點提升,完成小學語文教學目標。在教學中,教師要從問題意識層面出發,讓整合教學活動得到順利開展。在為學生提供針對性教學模式下,保證學生更好的進行學習,促進小學語文教學的發展和進步。
一、結合學科特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通常情況下,小學生的學習效果會和自身的心理狀態之間存在聯系,良好的情緒會對學生產生良好的學習效果。因此,教師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中,從學生的問題意識培養層面著手,在教學中要緊緊立足學生的年齡特點。隨之,要創建多樣的教學形式,讓學生形成較強的問題興趣。學生在積極參與課堂學習之后,才會提升小學語文學習的效果。在小學階段,學生展現出了比較強烈的好奇心,從小學生的這個特點出發,激發學生大膽進行質疑,在提出問題和分析問題的過程中,讓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教師在創建小學語文教學課堂的時候,就要制定出開放性的問題,讓學生在進行知識學習的過程中獲得充足的成就感。這也會讓學生擁有良好的情緒體驗。比如,教師在進行人教版小學語文《桂林山水》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針對文章中描寫桂林山水景色的語句進行提問,讓學生進行分析和研究,并為學生提供質疑的空間。學生在擁有較強提問意識的情況下,保證小學語文教學課堂變得更加擁有生機和活力。
二、創建良好教學情境,鼓勵學生積極提問
一般來說,小學生會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教師的言行都會對學生的學習產生影響,同時在良好的學習環境下,也會促進學生成長和發展。在小學時期,很多學生存在疑問,但是卻因為膽怯而不敢提問。在此模式下,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就要為學生創建良好的問題教學情境,鼓勵學生進行提問,并大膽的展現出自身的想法。教師在教學中不能束縛學生的想象力。[1]學生在輕松和良好的學習氛圍下,能夠積極展現出自己的觀點,提升學生學習的效果和質量。教師為了讓學生的問題得到有效的培養,就應該從班級學生的整體學習情況,關注問題的難度,教師所提出的問題不僅要展現出一定的水平,還應該展現出相應的挑戰性。在把問題和所學習的知識聯系在一起的情況下,讓學生能夠受到問題的啟發。在進行問題設計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通過良好的教學情境創建,讓語文和生活相聯系。在這個過程中,會提升學生問題的解決能力。比如,教師在進行人教版小學語文《觸摸春天》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通過問題“同學們,你們喜歡春天嗎?春天有什么樣的景色呢?你發現了春姑娘身上的哪些美?”的提出,激發學生探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能夠自然的進入學習狀態。另外,教師不能對課堂進行過分的干預,要為學生提供相應的思考空間。針對一些簡單的問題,給予學生做答的機會,讓學生更對知識進行總結和歸納。在質疑之中,提升學生的問題意識。
三、關注方法,讓學生“會問”
學生在實際進行學習的過程中,緊緊擁有提問的欲望是不夠的,教師就應該引導學生敢于提問,展現出會問的效果。通常,小學生展現出了比較強的模仿性,教師要為學生提供相應的典范,不管是正在提問層面上,還是在在提問的方法上,教師都要為學生提供相應的示范。教師對提問的形式進行創新,通過逆向思維法、正反對比法等形式,讓學生打破思維定式,在長時期的指導下,能夠保證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教師還要引導學生自行進行提問,學生自主思考,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不再緊張。教師讓學生學會提問的具體方法,展現出提問的有效性。[2]通常,教師在面對學生的各種提問過程中,就應該具有針對性的進行問題梳理和分析。教師在多個問題中選出具有研究價值的內容,在長時間背景下,學生的提問就會更加具有針對性,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效果。
四、創建良好教學氛圍,豐富提問的途徑
通常情況下,學生的問題意識和課堂氣氛之間存在了很大的聯系。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會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問題意識。因此,教師就應該和學生之間進行密切互動,為學生創建良好的提問氛圍。教師制定出多種提問途徑,可以實行師生互問互答形式,讓學生的學習思路更加清晰。同時,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讓學生積極展現出自身的想法,并提供針對性指導。[3]比如,教師針對《臥薪嘗膽》教學內容,就可以讓學生實行角色扮演模式,讓學生在真實的體驗中,領略人物情感。教師讓課堂更加開放,進行多個學科的融合,為學生交流提供充足的準備。
結論:綜上所述,教師在開展教學時候,從語文教學內容出發,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提問教學課堂。教師對教學模式整合,讓學生在面對小學語文知識學習的過程中擁有一個清晰的思路。在提問教學策略上著手,引導學生對小學語文知識產生清晰的認知和理解。在提問的過程中,教師要細心觀察學生,讓提問真正帶動小學語文教學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暢.淺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10):163.
[2]楊玉翠.學生問題意識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培養研究[A].北京中教智創信息技術研究院.新課改背景下課堂教學方法與手段的有效性研究科研成果集(第二卷)[C].北京中教智創信息技術研究院:北京中教智創信息技術研究院,2016:7.
[3]李成山.小學語文教學中問題意識的培養[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十卷[C].:中國教育教學叢書編委會,2015: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38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