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小學語文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問題是思維的起源,問題意識是小學生必備的一種心理素質,而小學語文的學習離不開質疑精神和問題意識,小學生要想學好語文,不僅要想問、好問,還要敢問、善問,通過設計情境,由學生興趣入手,民主平等地溝通,有利于小學生養成勤學好問的好習慣,最終形成“問題意識”,而這種好習慣卻是終身受益的。
關鍵詞:小學語文;問題意識;情境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17-0089-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7.084
問題意識是學生在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過程中的一種尚未解決、難以解決、想努力解決的心理狀態。問題意識的培養在學生思維培養中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促使學生積極思考,提出問題并想辦法解決問題,更有助于培養學生可貴的質疑精神和科學的思維習慣。古人云:“學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問?!闭f的是積極的思維總是從質疑開始,從疑惑開始,從問題開始,而“學問”,說的是學習與疑問是不可分割的,學生求知的過程必然要從問題入手,想問、好問、敢問、善問,真正做到勤學好問,進一步拓展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一、設計情境,使學生“想問”
小學生由于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有限,提出問題的意識還不是很強,這就需要教師設計一定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學習,帶著任務學習,使學生在問題的引領下逐漸產生學習認知的需要,產生“想問”的需求,激發其學習的動機和欲望。
例如,關于《梅蘭芳學藝》教學,我預設了四個問題:梅蘭芳為什么要學藝?梅蘭芳學什么藝?梅蘭芳如何學藝?梅蘭芳學藝效果如何?接著,讓學生在閱讀課文基礎上觀看梅蘭芳演出照片和京劇《霸王別姬》中梅蘭芳的經典表演。由于學生是帶著任務和問題而學習的,學習目的明確、任務清楚,學生在欣賞國粹的同時積極尋找答案,并感悟到我國京劇的博大精深。最后,通過讓學生自由提問,學生得出梅蘭芳學藝時勤學苦練的精神值得學習。點明了教學重點,也激發了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了學生的基本素養。
二、從興趣入手,使學生“好問”
興趣是語文學習的營養劑。教師可從學生的興趣出發,抓住學生身邊發生的小事,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質疑問難,喚醒學生的問題意識,使學生養成“好問”的習慣。
例如,小學一年級拼音教學,既是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學生學習拼音會出現畏難情緒,甚至厭學。為使學生牢固掌握學好語文的第一關,我從學生的興趣入手,每天讓學生到講臺上展示自己是如何學會拼音的,學習的過程又遇到了哪些問題,當時是如何解決的。學生在展示的過程中,我則給予鼓勵,使他們樹立信心和勇氣。這樣,學生每天都有新鮮感,參與展示的學生有成就感,這一做法使學生逐漸養成了勤學好問的好習慣,也激勵了學生要敢于挑戰自我。
三、創設民主氛圍,使學生“敢問”
素質教育要求師生關系是一種平等、民主、和諧的關系,在這種關系指導下,教師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課堂主宰者,而是學生學習路上的引領者。因此,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問題意識,尊重學生的發言,把課堂的話語權主動還給學生,允許學生提出問題,允許學生在回答問題時犯錯,給予學生再思考再補充的時空,多鼓勵、激勵學生,使學生在教師面前成為一個獨立的人、一個平等的人,從而喚醒學生的學習自信心,保護學生的求知心,實現“學習無疑”,真正使學生實現“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使學生養成“敢問”的習慣。
例如,關于《西門豹》教學,我采取“比一比,看誰提出的問題更有價值”比賽形式,打破了教師主導講授、學生被動接受的傳統模式,使學生在民主的氛圍下發揮思維的想象力,提出了一個又一個有價值的問題,其中一生提出,“作為地方長官,西門豹掌握了一方生殺予奪的大權,為什么他不下令把巫婆等人抓起來處死呢?”這個問題提得有價值,我抓住時機,讓學生通過交流探討,總結其中的原因。原來西門豹是非常聰明的,他之所以這樣做就是想一箭雙雕,一是起到“殺雞駭猴”的目的,二是達到“以己之矛攻己之盾”的目的。這里,通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學生加深了對課文人物特征的理解與掌握,培養了學生敢問意識,對教學重點的突破也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四、授人以漁,使學生“善問”
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它啟發我們要善于傳授給學生思考的方法,使學生養成獨立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好習慣,這是貫徹終身學習理念的需要,也是學生個性自我完善和自我發展的需要。因此,我盡量做到能讓學生發言解決的,盡量讓學生通過發言解決;能讓學生獨立思考消化掉的問題,盡量讓學生獨立消化掉;學生能夠自己提出問題和方法自我解決的,盡量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解決。這是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性變革,容易使學生養成善問的習慣,真正實現了“要我學”向“我要學”的轉變。
總之,小學語文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要從學生“想問”“好問”“敢問”“善問”等方面下功夫,既要設計情境,又要從興趣入手,既要創設民主氛圍,又要“授人以漁”,使學生逐漸養成勤學好問的好習慣,那么,學生學習語文的效果和能力才會真正得以實現和提升。
參考文獻:
[1]韓淑平.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J].中國校外教育,2016(12).
[2]蘇曉斌.淺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J].中華少年,2017(22).
[3]趙云.語文問題意識培養的前提與方法[J].小學教學參考,2014(25).
[責任編輯 谷會巧]
作者簡介:莊小燕(1978.8— ),女,漢族,江蘇丹陽人,中高職稱,研究方向:閱讀教育教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23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