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世界上對于人才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因此教師要培養學生敢于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思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學會思考,還要培養學生處理和分析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在教學方法,方面,教師要致力于創新和改革,以鍛煉學生積極解決問題和參與實踐的能力,主動參與、勤于思考、敢于總結是當今教育的方向和途徑。發現問題是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前提,不僅要求學生有靈活的頭腦,還要有踏實的精神。
【關鍵詞】 語文課堂;問題意識;教學方法
什么叫作問題意識?問題意識就是在傳統教學的基礎上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分析自己遇到的問題,并積極地處理和解決這一問題的意識。教師為什么要用這種方式來教導學生?因為教師在課堂中發現學生和老師在交流和運用知識的過程中出現了盲點,為了解決這一盲點,教師通過實例加以研究,最后發現學生缺乏問題意識,造成跟不上課程的結果,老師也不能很好地帶領學生融入語文課堂。
一、簡要分析問題意識的來源和影響
在語文課堂中,傳統的教學方式通常會讓學生覺得枯燥無味,難以深入學習。教師作為教學工作者,要十分注重這一問題。除此之外,在學習課堂知識之后,學生雖然理解了這一內容,但是通常不會很好地運用,這是教師非常遺憾的事情,因此,教師大力進行改革,希望找出出現這一問題的根源,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知識 。比如有些內容,學生在聽老師講授之后,十分被動地領悟這一知識,完全做不到實際應用。教師要認識到,學生并不是真正地學習到了這一知識,學生是不善于發現問題,也不善于解決問題,因此會造成一個實實在在的誤區出現,即學生以為自己學習到了這一知識,實際上并沒有。真正良好的語文教育并不是填充和灌輸知識,而是讓學生主動理解,并把語文知識運用到實際的學習和生活中。
例如:在《二泉映月》這篇課文中,學生并不了解這篇文章表達了什么內容,只是知道小阿炳和師傅有著很深的感情,但是因為學生不善于去發現自己的問題,缺乏問題意識,于是就忽略了自己的問題。其實這篇文章講的是阿炳對音樂的追求和對生活的熱愛。阿炳是一個生活在社會底層飽受欺凌的人,但是他不屈服于現實,敢于和命運做抗爭,終身為了自己的夢想而奮斗。這就是學生在語文課堂上需要理解和領悟的內在精神,但是因為學生不善于發現自己的問題,因此錯過了良好的學習機會,沒有學到真正有價值而且更加寶貴的知識。
二、合作學習對于培養問題意識的意義
合作和交流能積極地調動學生的問題意識。當學生不能發現和主動解決自己問題的時候,與其他學生在相關內容上的交流有助于發現這一問題。因為語文知識的學習常常融入日常生活中,如果學生之間能夠相互交流和協助,將能夠幫助有知識盲區的學生發現自己的問題,他們能夠更好地主動參與到課堂當中去。
比如在《鄭和遠航》一文中,老師已經講到鄭和是一個民族英雄,但是有同學不理解:鄭和為什么要下西洋?為什么鄭和需要組織那么多艘艦船、千里迢迢地來到其他國家?這個時候,其他同學就可以對這名同學提供幫助,比如對鄭和很感興趣的同學就可以想到鄭和這一事跡與宣揚民族文化和鼓舞文化自信有關。鄭和帶著國家的珍寶作為禮物和其他國家進行文化上的友好交流,并且加強民族之間的理解,可以友好地化解很多矛盾,更好地減少民族之間的隔閡,增進各個國家之間的友誼,加強和睦共處。
在課堂上積極探索,平等交流,提出自己獨特的見解,可以幫助同學們參與課堂,深入交流,有時候還可以從一個嶄新的角度進行挖掘。除此之外,這個探索問題和共同解決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還推動了學生迅速建立起友誼的橋梁,一同學習,一同進步。
三、如何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教師需要有耐心,要細心,發現學生的問題,并把學生的問題指出來,有時候還需要家長和其他同學的配合,這一過程通常分為以下幾步:
首先,加強學生對實用知識的引導。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關注課本上表露出來的內容,還要注意課本之外所展現的內容,這一知識也期待著學生加以學習,教師不能局限于課本教學,那樣過于狹隘,不僅會縮短學生的眼界和眼光,還會把學生培養成“高分低能”的人,這并不是社會所需要的人才,也不是我國教育制度下所需要的有品德的優秀人才。
例如:在《埃及的金字塔》的教學實踐過程中,有些同學不僅不會讀“木撬”,還不知道木撬是做什么用的。這一知識不僅屬于書本知識,還屬于實踐知識,是非常實用的,因為它和如今的社會生活息息相關。我不僅給同學們放了相關的圖片,進行了課堂上的演示,還告訴同學們這是人類的智慧。因為它是古埃及人民建造金字塔必不可少的工具,因為金字塔上的石頭非常沉重,普通人很難把它運到金字塔塔頂上去,這是一件幾乎不可能完成的工程,但是木撬的使用解決了這一難題。木撬作為建筑金字塔必不可少的工具,輔之以人工和牲畜,就可以把沉重無比的石頭送到塔頂上,因此實用知識必須講授,這也是教學工作的任務之一。
其次,要巧妙運用同學間的合作解決各種語言上的難題。同學之間會更容易發現知識上的漏洞,幫助周圍的同學合理友愛地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例如:在《秦兵馬俑》的學習過程中,有同學不知道“鳥瞰”的具體讀音是什么,我讓同學之間相互討論,學生很快解決了這一問題,而且印象深刻,比老師傳統教學效果更好。
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是提升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一步,對學生們的幫助是很大的,不僅需要老師加以引導,還需要學生之間的互助學習,這些都有利于使學生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為學生提供更好的語文學習模式,營造更好的語文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曾建瓊.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朗讀策略[J].教育革新,2019(01).
[2]陳治洲.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J].中國校外教育,2019(10).
[3]劉穎.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0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742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