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數學作為小學教學中的基礎重點學科,其教學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數學實踐應用能力,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提升,為其他學科知識的學習打好基礎。特別是新課改的不斷深入使得學生核心素養培養已成為小學數學教學的主要目標,為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結合學生的思維水平以及性格特點注重創設相應的立體情境以及趣味情境,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以及自主學習意識的提升,促進學生邏輯思維的發展,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核心素養;培養策略
引言:
新課改與素質教育理念在小學教學體系中的深入推動了數學教學理念的轉變,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愈發受到人們的關注,數學課堂教學不僅要注重對學生數學理論知識的講解和解題技巧的傳授,更加注重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實踐應用能力、學生興趣的培養,旨在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將學生培養成為高素質的全面型人才。鑒于此,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應當注重對數學教學方式的創新以及課堂教學氛圍的營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
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必要性
1.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之處
首先,小學生正處于性格不穩定的時期,對于數學知識的學習缺少探究興趣和熱情,在數學課堂學習過程中經常出現注意力不集中以及各種小動作的問題,嚴重影響了高效課堂教學的構建;其次,數學教學方式缺少創新和相應的完善,數學課堂教學氛圍十分枯燥乏味,缺少吸引力,嚴重影響了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激發和思維的活躍性;最后,教師的干預力度過大,影響了學生主體地位作用的揮發,特別是學生獨立自主學習意識的養成。
2.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必要性
核心素質理念在小學數學教學體系中的深入推動了傳統教學模式的轉變以及教學方式的創新和完善,數學教學不再局限于教授學生數學理論知識以及大量習題的訓練,而是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以及數學實踐應用能力,通過趣味性的課堂氛圍構建以及高效課堂導入環節的創設,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學習上,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應用促進了學生合作學習意識和能力的提升,為學生今后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不但有利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還可以有效的促進學生數學知識體系的構建以及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為學生今后的成長和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具體策略
1.通過數學情境的創設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
小學正是學生求知欲和好奇心旺盛的解階段,興趣和熱情永遠是支持學生不斷前進的動力,同時小學生也缺乏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極易受到外界環境因素的影響,為保證學生在課堂學習中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創設趣味性的數學情境就顯得失分有必要了。例如:在《平移、旋轉和軸對稱》的教學過程中,筆者運用交互式電子白板進行授課,將線條、長方形和三角形等平面圖形進行平移、旋轉和軸對稱的變換演示,在生動的情境中牢牢地吸引住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從而有效的增強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
2.小組合作交流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
分享是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之間想法的交流和探討,大多數小學理論性知識都需要以小組的形式進行探究學習,單獨的學生個體學習極易發生思維僵化和鉆牛角尖的狀況,面對不同類型的同一知識會缺少解題思路。鑒于此,教師可以加強小組交流合作學習模式的運用,學生在小組合作交流中學習,對于統一數學知識的不同看法相互分享,可以更加牢固的掌握所學知識,并提高學生的合作探究學習意識以及合作學習能力。例如:在《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的教學過程中,筆者將學生進行10人小組的分組,對于小組同學百米賽跑的成績進行數據的收集和統計,并制成相應的統計表與條形統計圖。在統計表與統計圖的制作過程中可以鍛煉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以及實踐探究學習能力,幫助學生熟練掌握和運用相關的數學知識。
3.微課教學在課前導入以及課后復習中的應用
課堂導入一直以來都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關鍵環節,可以說良好的課堂導入環節創設是成功教學的一半,通過微課作為小學數學課堂導入環節不僅可以有效的降低教學成本,有效的節省學習時間,還可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養成。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以及智能通訊設備的應用為微課教學模式的應用奠定了基礎,將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知識錄入教學視頻中,由學生自由下載觀看和學習,例如: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教學過程中,筆者將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相關知識錄入教學視頻中作為小學數學課堂的導入環節以及課后復習,將學習的主動權交到了學生的手中,有效的激發了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積極性。
4.注重激發學生的探究學習興趣,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質量
小學數學包含較多的抽象性概念性知識,加之學生正處于活潑好動的年齡階段,使得課堂教學效果不佳,為此教師應當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年齡特點制相對應的教學方案和計劃,激發學生對于數學學科的學習興趣,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效果。尤其是利用信息教學技術,增強數學教學的網絡信息化進程,在視覺和聽覺方面加深學生的印象,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所學的數學知識理論。
教學案例:在“時、分、秒”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放映教師制作的PPT動態課件,為學生演示巨大的鐘表的指針行走一格所代表的含義,以及一天24小時等于24*60=1440分鐘,等于1440*60=86400秒,掌握時、分、秒之間的單位換算,以及一天之中不同時刻的時間表示。例如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開幕時間是8月8日晚8點8分,可以表示為二十點零八分,經過3小時52分后是幾點鐘?可以表示為?
5.激勵教學模式的應用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信心
小學正是學生心理敏感和自尊心形成的關鍵時期,這一階段教師的教學評價以及教學用語對學生的自信心確立有著直接的影響作用,積極鼓勵的教學用語有利于學生良好的自信心確立,并以高昂的積極性投入到數學知識的學習中去;與之相反,嚴厲和消極的教學評價則會打擊學生的數學學習熱情和自信心的樹立。鑒于此,教師可以采用激勵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行為和成就予以客觀和積極的評價,引導學生建立起良好的數學自信心。
三、結語
綜上所述,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推動了小學數學教育理念的轉變和教學方式地創新,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已成為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為此,教師應當注重對學生探究學習興趣的激發以及教學方式的創新和完善,全面促進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以及自主探究學習意識的發展,為學生今后的成長和學習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曾秋霞.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有效路徑探索[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18,1(19):87-88.
[2]陳紅永.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8(35):132-133.
[3]趙廣超.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研究[J].學周刊,2017(09):79-80.
[4]梁文潔.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7(07):84-85.
(重慶市彭水縣諸佛中心校 40961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90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