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自然課程開發,促幼兒園的內涵發展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自然課程開發是秉承美的教育“與自然接觸”的教育主張,以“自然融合教育”為依托,以戶外原生態資源為題材,順應集團課程逐漸園本化的趨勢來進行開發。文章在挖掘自然價值的基礎上,通過解讀自然課程開發的特點、實施戶外主題教學的影響,依據真實性、多元性、人性化、園本化的教學理念,從而讓幼兒走進大自然的課堂里欣賞、探究自然之美,促進幼兒全面發展、促進教師專業水平發展,促進園所內涵發展。
關鍵詞:自然課程開發 特點 實施策略 影響
隨著社會的發展,幼兒園的自然環境由于空間的有限也會逐漸減少,在各種理論、不同課程體系和戶外環境不足的影響下,兒童逐漸失去了與自然親密接觸的機會。然而大自然是幼兒最好的課堂,大自然課堂的趣味性和探究性符合幼兒愛玩的天性,因此,即使自然環境的空間有限,我們也要努力創設條件讓幼兒走進大自然中去學習與感受它們的奧秘。
一、自然課程開發的背景
課程開發對一個幼兒園的發展前景起到非常關鍵作用,一個好的課程體系,能夠促進幼兒園的全方位的發展。我國現代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和幼兒教育專家陳鶴琴指出“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1]他認為幼兒應該走向大自然、大社會,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充分地利用這本活教材。杜威認為,“教育即生活”,[2]最好的教育就是從生活中學習、從大自然中學習的理論。我們所認為的自然就是一種課程資源,意思是課程應該向自然界開放,與自然溶為一體,使幼兒有機會走向自然,并在感受、認識和探索自然的過程中,謀求人對自然的倫理精神、審美體驗和求真意志的統。為了順應美的教育集團對課程逐漸園本化的趨勢,縱觀我園18年的發展歷程,我們不僅擁有能開發課程的雄厚師資力量,也擁有得天獨厚的環境資源優勢,如:5000平方米超大戶外綠地:草坪、山坡、 果蔬區、沙池、泥巴區、游泳池、種植區、涂鴉墻、拱橋等特有的環境,因此我們進行自然課程的開發與研究。
二、自然課程開發的特點
1.生活性
自然課程開發時一種直面生活的綜合課程,首先素材來源于自然生活,能從廣泛的知識領域、自然領域等多維度表現生活的元素——水果、樹木、魚類、花草等等,從幼兒已有的生活認知水平出發,展現一個充滿自由的空間,讓幼兒在快樂中獲得與身邊相關關的經驗、感受自然的奇妙,喚起情感的共鳴。
2.自主性
在自然課程中我們必須遵守一個原則:構建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教師學會放手,讓幼兒自主去探索自然的奧秘,活動中教師要確保幼兒有足夠的自主空間,擁有自主探究的權利,自由想象的環境,自我探索的過程,在活動規中師幼同享探究之樂、創造之樂的獨特風格學習樣式。
3.多元性
在自然課程開發中,融合不同領域的進行開展,內容既要關注本領域的主要目標進行,要又問繞五大領域進行整合教學,如進行玩沙活動,在探究裝運沙子容器的過程,綜合了健康、藝術領域,到達了教學過程的多領域性。
三、自然課程開發的實施策略
1.設置自然課程的內容,促進課程有序開展
結合新《綱要》中各地區要因地制宜地開展教育活動的精神,來充分利用和挖掘幼兒園內外自然資源的教育因素,并創設能激發幼兒活動興趣的情境,從而把自然環境轉化為有利的教育因素,引導幼兒感受自然、了解自然、探索自然,使幼兒在大自然廣闊的懷抱中愉快地成長,使課程在自然資源中得到完善和創新[3]我們圍繞我園戶外特有的環境,根據幼兒的年齡段分別設置了具有跟蹤性、可行性、遞進式的主題自然課程教學活動,如小、中、大年級組都以“樹”為主題,讓孩子到戶外自由探究樹的種類,樹的外形特征,樹葉、樹皮、樹干的作用等等,又比如“花花世界”,我們根據季節來選擇花的種類進行插畫活動、用花汁進行涂畫等等,從而鞏固了幼兒園園本課程內容的順利開展。
2.建立課程內容的評價機制,提升園本課程的質量
幼兒園課程評價的內容基于不同的研究角度,從不同的觀點來設置,如從課程組成要素的角度,包括教師評價、幼兒的評價,教材評價和環境評價,從課程實施效果的角度,包括“優質課程”評價、“理想課程”評價、“隨機課程”評價和“經驗課程”評價;從幼兒學習領域的角度,包括科學探究課程評價、語言課程評價、藝術課程評價、健康課程評價和社會課程評,[4]可見,基于不同的出發點和立場,可以結構出不同的自然課程的評價內容,讓教師懂得自然課程開發的方向和立場是什么?開發自然課程的目的是為了改變現有的教學模式,不斷完善和發展課程構建和實施的各個環節所存在的問題,并采取相應的措施并解決問題,提高課程開發的質量和園本課程的實施質量。
3.建立與社區、家庭的自然課程聯盟共同體,拓寬自然課程的空間
自然課程開發研究中,環境也是影響學習的重要因素。我們通過充分利用社區環境資源、家庭有效資源,多種元素的環境,讓幼兒在充滿真實的環境情境中去學習體會,多渠道地參與到自然中去,從而獲取更多的自然知識。如例如我園一直開展的“綠野尋蹤”活動之“尋找家鄉之美”,讓家長和幼兒了解家鄉特有自然風光的同時,也讓她們在享受自然、感受自然、獲得親身體驗的同時學習有關大自然的奧妙。建立與社區、家庭的自然課程聯盟共同體,提供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目的是指導家長參與實施,成為課程實施的支持者、欣賞者、參與者,讓家長參與到有趣的自然課程教學活動,去體驗自然課程的快樂,分享共同的成長喜悅,形成了教育共識,增強家長對教育的信心,激發家長的參與熱情,從而提升了自然課程的宣傳度。
四、自然課程開發的影響
1.自然課程開發對幼兒的影響——提高幼兒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對生活教育非常重視,他說:“必須以大自然為您的生物園,才會有豐富的收獲……真教育是在大自然與大社會里,不能常到大自然里去,還能算是真教育嗎?”[5] 對此我們也認為保持幼兒與自然的親近關系是至關重要的。我們利用我園戶外生態環境的優勢,引領幼兒到自然環境中去探究學習,讓孩子根據自己的想法去發現自然界的奧秘。例如大班數學認知測量大樹活動,教師放手和鼓勵中去探究樹的高度、探究哪些樹是用哪種工具來測量,測量的時候應該注意哪些問題,測量時一個人完成還是小組完成會更好點?測量后記錄任務的分配如何做的更好?從而形成了自己的學習方式如“發現問題——猜測結果——進行探究的方式,進而讓幼兒成為自然的關愛者、成為環境的主角,在自然環境中與環境對話,與同伴對話、與自我對話,成為一個勇敢、自信、敢于表達的孩子,如下 2.對教師的影響——更新教師觀念,調整教學模式
目前的教學活動大部分在室內進行,在大自然中進行教學活動的探究性和操作性還有很大的開拓空間。因此我們在自然課程的開發與實施的過程中,大膽嘗試把教學活動搬出教室,設置直觀,探究性、有序性和可操作性并存的活動,創設生態化、真實化的自然課堂,不僅順應自然的發展規律,更重視課程真實的外在自然環境,為幼兒創設生態化真實化的自然課程。因此,我們打破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改變了以往幼兒學習過程中教師主講幼兒旁聽的教學模式。自然課程開發中,教師大膽放手讓幼兒進行探究學習,讓幼兒在觀察中學習,注重教學的過程評價,注重幼兒在活動的感受和學習品質的培養,通過更新教師觀念和對教師進行新教育理念的培養,培養了創新型和思考型的教師隊伍,教師全面認識到自己要以人格魅力引導幼兒的心靈,發掘幼兒的廣泛、興趣,承擔著促進每個幼兒健康成長、發掘每個幼能的重任,從而認識到是課程開發的推動者和建設者。如之前教師帶幼兒到戶外活動,在整個過程中,教師是采用“指揮式”的方式讓幼兒完成活動,注重結果?,F在教師在組織活動時在旁邊觀察幼兒的表現,更注重幼兒在活動中過程的表現來完成教學目標。如表2(中班為例)
3.對幼兒園的影響,促進幼兒園的內涵發展
自然課程的開發與實現了從無到有的突破,在開發與實施中我們秉承美的教育的“與自然接觸”的教育主張,構建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切合美的實驗幼兒園實際情況,以“自然融合教育”為特色的課程體系,從而促進了我園課程內涵的發展。自然課程設置多元開放的教學模式,營造信任與愛的氛圍,努力讓孩子們成為一個自我實現的人。此外,我們建立以園長和教師對課程進行質量分析和監控的機制,不斷豐富和完善課程體系,真正使課程能夠促進幼兒的發展,促進教師的發展,促進幼兒園內部的發展。在開發研究過程中,特邀請家長專業人士、特外聘專家來園引領,成為課程的共同體,我們在遵循兒童是自然之子具有親近自然、親近生命的天性和幼兒年齡特點的前提下,大家齊心協力把自然課程打造成家園共育的成果。
探析自然課程開發,主要是期望能夠開發新的教育教學模式,培養全面發展的國家未來之星,同時不斷提高園本課程的多元性。
參考文獻
[1]虞永平.《生活與幼兒教育》[M].合肥:安徽少年兒童出版社,2011年第20,29頁.
[2]3-6歲兒童發展指南[M].中國教育部,2012.
[3]吳晶京.構建“親近自然”幼兒生活課程[J].生活教育學刊,2009
[4]陶行知:《陶行知全集》卷二[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
[5]胡惠閔、郭良菁《幼兒園教育評價》[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38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