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日本內涵旅游開發及其在云南的實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內涵旅游已經成為日本旅游高速成長的重要模式。本文介紹日本內涵旅游產生的背景、定義和特點,并結合日本內涵旅游的成功實踐,闡述內涵旅游的規劃理念及其對產業的推動作用。日本內涵旅游具有產銷合一、消費者文化再生產等特點,在日本迅速發展起來,在中國云南也有成功實踐。通過學習日本同行的經驗,期待對我國的旅游產業提供有益借鑒。
  【關鍵詞】日本;內涵旅游;啟示
  【作 者】朱鵬,廈門大學人文學院民族學專業2015級博士研究生;董建輝,廈門大學人類學與民族學系教授,三峽大學“楚天學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吳明鑫,廈門大學人文學院2017級博士研究生。福建廈門,361005。
  【中圖分類號】F590.75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4-454X(2019)02-0122-008
  引 言
  近年來我國旅游業發展勢頭良好,成效斐然,但同時也還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表現在:重基建、輕文化的旅游開發模式使景點吸引力不足;景區和非景區居民收入懸殊;急功近利的開發模式無法可持續發展;同質化競爭導致零負團費、購物團和高投訴等。與我國一衣帶水的鄰國日本,多年來旅游業一直保持高速增長,入境游客接待量居高不下。據日本國土交通省觀光廳統計,中國公民赴日游客數從2004年的60萬人次躍居為2016年的600萬人次,10年間增長近10倍,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觀光立國。根據JBT綜合研究所的調查,赴日旅游的中國游客中,3次以上的占41%,多次前往同一目的地的旅行也非常普遍。日本旅游業成功的原因何在?本文基于PEST模型,從日本內涵旅游開發的背景、產業推動作用、發展歷程及規劃原理和方法等方面進行分析和探討。
  一、日本內涵旅游開發的背景、定義和特點
  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阿吉拉爾在《商業環境掃描》中提出了“ETPS”(經濟、科技、政治、社會)產業宏觀環境分析模型,[1]在世界一流跨國公司和調研機構得到推廣和應用,后來稱之為PEST模型。本文采用PEST產業宏觀環境分析模型,從日本社會變革(S)、政策制定(P)、經濟環境和產業格局(E)以及技術環境(T)來分析日本開發內涵旅游的原因。
  進入二十一世紀,日本社會發生劇烈震蕩(S)。在邁向消費社會過程中,全球化浪潮沖擊著日本傳統社會結構和價值觀,國家民族宏大主題被個人主義思潮取代。人口出生率下降和老齡化造成傳統文化后繼無人,文脈斷流。經濟發展也困難重重:股市樓市泡沫經濟相繼破滅;“工業立國”“貿易立國”產業政策屢屢失靈;全球化打破了旨在保護本土中小企業利益的《大店法》,跨國公司大舉進入,中小企業紛紛倒閉;交通設施提升雖然助推大都市發展,但由于投機資本外逃后地域資源枯竭、城鄉發展不均衡的馬太效應愈演愈烈;產業集群分布多位于東京、大阪等一級核心城市,始終無法擺脫經濟增長的非均衡格局和不平衡增長趨勢;人口紅利消失,過密的同質化商業圈無法針對不同目標客戶提供有效供給,導致客戶忠誠度下降和利潤流失。這些現象似乎都在印證“失落的十年”1這一預言。
  在此社會背景下,為實現產業轉型和經濟復蘇,日本政府推出了“觀光立國”政策(P)。2005 年,日本召開了第一次“觀光立國”推進戰略會議。2006年,日本國會通過《觀光立國推進基本法》,并于2007年通過根據基本法制定的《觀光立國推進基本計劃》,開始有計劃地實施與推進觀光立國的各項政策。該“計劃”明確指出,為實現“觀光立國”國策,必須舉全國之力,官民并舉。為此,國土交通省下設觀光廳作為政府管理機構,全面而有計劃地負責統一組織與管理旅游相關事務。2008 年,直屬國土交通省的觀光廳正式宣告成立,觀光廳由總務科、觀光產業科、國際觀光政策科、觀光區域振興科、觀光資源科、國際交流推進科共六個部門構成。 22015年,觀光廳長官久保成人在致辭中說:“首先,讓旅游業推動地方經濟的復蘇。其次,要大力推動入境游。最后一點,則是要通過旅游促進國際間的相互交流?!?《觀光立國推進基本計劃》明確提出,到2010 年實現“觀光立國”五項目標:(1)訪日外國人游客數達到1000 萬人次;(2)日本人赴海外游客數達到2000 萬人次;(3)日本國內旅游消費額達到30 兆日元;(4)日本人國內觀光人均過夜數達到4 宿;(5)在日本舉辦的國際會議次數增長50%。4同時,觀光廳把2020 年入境外國人游客人數與日本人出境游人數相當,即均達到2000萬人次,作為奮斗目標。
  伴隨不同經濟形式(E)的發展,日本旅游業的產業格局也在發生深刻變化:第一階段,從戰敗到1980年之前的經濟高速成長期,在旅游業上表現為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和大興旅游(Mass Tourism),其特征是旅游業寡頭壟斷了旅游產業;第二階段是20世紀80年代后半期,日本進入泡沫經濟巔峰狀態,重商主義思潮泛濫,政府和地方開發商共謀壟斷旅游;第三階段是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日本經濟大蕭條迫使利益相關者擺脫零和博弈思維,實現多方共贏,游客、民眾、民間機構和政府共同參與開發旅游,從而孕育出一種嶄新的旅游形態——“內涵旅游”。
  在以互聯網和多媒體為代表的現代科技(T)推動下,內涵旅游發展迅速,逐漸成為日本觀光產業發展的主要引擎。日本是傳媒大國,媒體是傳播信息的介質,傳統四大媒體為報紙、電視、廣播和雜志。此外還有戶外媒體、網絡媒體、新媒體等。日本的平面、移動和網絡媒體的覆蓋率和客戶忠誠度極高。日本發行量最大的報紙《讀賣新聞》發行量超過1000萬份,大約是《紐約時報》的10倍、《泰晤士報》的14倍、《費加羅報》的27倍。據第三方機構研究數據顯示,日本是世界上手機日使用量最高的國家,90%的日本人使用手機上網,電信運營商多為ASTEL、DDI、Pocket、NTT和DoCoMo等。雖然日本人口只有1.6億人,但根據AC尼爾森公司(ACNielsen)1的調查顯示,最受歡迎的日本十大社交網站,每個都有上千萬用戶,它們分別是:Ameblo.jp(2100萬)、博客平臺Livedoor.com(1860萬)、類似于雅虎的門戶網站@nifty homepage (1600萬)、類似于雅虎的門戶OCN(1370萬)、博客平臺Seesaa(1310萬)、雅虎的博客平臺Yahoo.co.jp(1300萬)、網站設計服務Infoseek isweb(1230萬)、博客平臺@nifty kokorogu(1220萬)、匿名論壇2 channel(1180萬)、相冊、日記和互聯書簽網站Hatena(1170萬)。2   2005年,日本交通運輸和旅游部、經濟產業省和文化事務廳共同起草《關于利用影視等內涵資源實現地域振興計劃調查報告書》,首次提出“內涵旅游”的概念。內涵旅游(Contents Tourism)是指探尋文化內涵(contents)發生的舞臺或者背景地的旅游行為。虛構類或非虛構類的神話、傳說、史實皆屬內涵范疇;文藝、戲劇、照片、電影、漫畫、動漫、游戲也都是內涵的來源;故事、角色、地點和原聲音樂等作品要素也是內涵來源。要素和特定地點的結合,可以賦予特殊的內涵于無意義的地點。日本學者秋山以動漫旅游為例,論述有關空間的敘事性改變:“基于動漫作品的情景線索,御宅族們步入作品中出現的生活場景進行實地體驗,生活空間從而轉變為旅游空間”。 [2]生活區由于“走向街區的御宅族”的主觀審美而被賦予了文化的“內涵”,原本默默無聞的東京谷中、根津、千馱木等居民區成了領略市井風情、漫步閑游的“谷根千”旅游區3。
  基于不同的文化內涵素材,誕生了一系列旅游衍生物,如影視游、文學旅游、神話之旅、歷史旅游、學術之旅和動漫旅游等。用語言學家索緒爾的理論來說,內涵旅游中的地點成為能指(Signifier),而內涵則是所指(Signified)。內涵旅游的實質是,通過造訪作為景觀的“能指”,體悟其“所指”的過程。旅游目的地亦可視為一種文本,游客根據自身的文化背景和內涵認知理念的不同,會產生不同的理解。舉個例子來說,西雙版納的傣家竹樓,對于看過電影《孽緣》的上海知青們來說是他們蹉跎歲月的指喻,而合掌民居(日本古代干欄式建筑的一種)對于日本游客來說代表的則是日本古老文化的比喻。
  內涵旅游的特點是產消合一,即旅游消費者在旅游過程中同時也在進行著文化的再生產。以動漫旅游為例,旅游者在消費的同時,也通過如下環節進行著文化再生產:一、消費者在動漫作品中出現的背景地攝影,并把作品上傳網絡;二、在景點的留言簿留言,放置木片繪馬(一面是馬的圖案,另一面留白,供動漫愛好者填寫自己的姓名和心愿)或動漫模型人偶,供后續游客參觀;三、和當地人及其他動漫朝圣愛好者交流互動;四、返回后整理旅游攻略,上傳到同人志4網站數據庫,供后續的旅游者參考。如此這般,游客通過更新景點數據和增添繪馬、人偶等,完成了景觀的文化再生產。
  現代媒體的強大功能使得旅游出行、旅游吸引物、游客反饋等相關信息得以在社交平臺上互動,實現了不同個人與組織對商品和服務的創造、生產、分配、交易和消費的共享。未來學家埃爾文托夫勒把這種類型的消費者描述為產消合一者(Prosumer),亦稱生產性消費者,并且預測其將成為未來經濟的主角。①
  二、日本內涵旅游的成功實踐和規劃理念
  日本各地在推進內涵旅游常態化和制度化方面涌現出大量成功的案例。以埼玉縣為例,由于本土動漫作家樋口朝作品《王牌投手振臂高揮》的播出,報考其母校立浦和西高等學校的考生大幅增加。漫畫家臼井儀人的作品《蠟筆小新》描寫了埼玉縣春日部市一名5歲小孩野原新之助的日常生活,該劇播出后,主人公蠟筆小新被登記為該市市民,并成為當地兒童成長計劃的代言人。2008年成立了“魅力埼玉觀光協會”②網站,下設動漫部、娛樂部、影視基地部、精彩地點部和動漫主人公部,后來又增設了英文、中文和韓文網站,以吸引海內外游客。③2009年埼玉縣產業勞動部觀光課下設“埼玉縣動漫旅游檢討委員會”,其宗旨即在于挖掘利用本地動漫資源,以發展地方經濟。
  在東京和中部地區,2008年石川建議,以日本漫畫家秋本治的《烏龍派出所》漫畫和衍生影視作品為藍本,對位于東京都葛飾區龜有、東京都臺東區淺草(兩津勘吉的出生地)等所謂“下町”(古鎮、老街)地區進行城市形象設計。同年,財團法人中部產業地域活化中心在調研基礎上,提出了整合動漫、時尚、美食和主人公等元素的資源活用策略,并擬定以名古屋為中心的次文化區內涵文化活用的標準旅游行程。2009年內田提出以影視作品開發旅游城市的“產業文化都市創造論”。
  而在位于日本列島西端的鳥取縣,由于“水木茂之路”④一度吸引了170萬游客,目前正在推進“漫畫王國鳥取縣”項目。⑤北栄町的《名偵探柯南》和倉吉市的《遙遠的小鎮》項目也已經啟動。⑥各地方自治體的項目得到了縣級行政主管部門(相當于中國的省級行政單位)的支持。此外,富士電視臺還播出了推介立山黑部阿爾卑斯、不可思議的海富山灣和滑川熒光烏賊旅游三大旅游線路的“富山觀光動漫”節目。⑦位于飛彈高地山谷間的白川鄉和五個山的“合掌造”村落民居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后,一部反映此民居特色的《富山魅力》動漫作品在日本和海外發行。預計在不遠的將來,部分動漫作品的粉絲將轉化成為成規模的內涵旅游消費者。
  內涵旅游對日本旅游行業的助推作用是巨大的。2009年,法政大學大學院政策創造研究科増淵敏之教授在其論文《內涵旅游及其現狀》中介紹了日本各地發展內涵旅游的情況:
  2001年,由巖井俊二編導的,中山美穗、豐川悅司、柏原崇主演的愛情電影《情書》在韓國播出后,參觀取景地小樽市、函館市的韓國游客數達到了2000年的10倍之多;2002年《北國之戀》播出后富良野市的旅游人數達到了250萬人,為歷年最高;2003年以日本漫畫家水木茂作品為題材的妖怪一條街及紀念館在境港市建成后,該市3至12月旅游直接收入增加13.7億日元,累計各項收入增加26.7億日元;2004年韓國《冬季戀歌》在日本播出后,日本赴韓旅游人數增加了187192人,旅游收入增加2995億日元;2004年《新選組》在日本NHK大河劇場播出后,武藏國多摩郡游客增加100萬人,旅游收入增加170億日元;日本動漫喜劇《幸運星(らき☆すた)2》播出后,主人公巫女出現的埼玉縣鷲宮神社,參訪人數從2007年的12萬,躍升為2008年的30萬、2009年的42萬;2009年《神薙》播出后,宮城縣鼻櫛神社的參訪人數達到歷年人數的5倍。[3]
  日本政府及學者專家與企業通力合作實行“產官學三結合”的體制,是日本戰后經濟起飛的重要經驗。例如,日本取得半導體技術的巨大優勢,就與日本政府及學者和日本企業的通力合作、始終如一地追求和擴展半導體技術的經濟效果分不開。正是因為日本政府的決心與政策的持久性、穩定性,帶動了許多企業轉向發展半導體技術的熱情,并以比政府投資高出若干倍的更大投入發展半導體事業。實際上,日本家電、汽車等許多產業的成長都與產官學結合體制有很大關系,與政府的主導作用密切相關。日本采用產官學結合的成功經驗被其他國家所借鑒。例如美國本來是推崇自由競爭的國家,但近些年來也加大了政府對科技發展尤其是關系到國家核心利益的高技術發展的領導作用,密切產官學的關系。在國家創新系統中,產官學實際上代表了這個系統中三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們之間的相互結合直接關系到國家創新系統的功能和績效。從日本各地內涵旅游的開發中,我們也可以明顯窺見官產學合作的身影。   內涵旅游的興起引起了日本學界的關注。北海道大學旅游學高等研究中心(CATS)和國際傳媒和觀光學院(IMCTS)的研究者,從旅游社會學、旅游人類學的視角對內涵旅游進行了系統研究,大量研究成果不斷涌現。2011年山村高淑出版作品《基于漫畫和動漫產業的地域振興》、2013年岡本健出版作品《N次創作觀光》、2014年日本內旅游學會出版專著《內涵旅游入門》、2015年岡本健出版作品《內涵旅游研究》。內涵旅游研究機構也紛紛成立,例如2010年成立內涵旅游研究會,2011年成立地域內涵研究會,2012年成立內涵旅游學會,2014年成立內涵研究學會等。
  針對如何更進一步從理論的層面對內涵旅游的實踐進行總結,研究者們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日本學者小方孝和川村洋次在總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從宏觀層面提出了有關內涵旅游的生產和消費原理:第一階段是素材選擇。內涵生產的一級分類素材有說唱、小說、戲劇、民間故事、傳聞、儀式、夢境等;二級分類如戲劇的子目錄有能劇 、歌舞劇和新國劇。第二階段是素材通過音聲、音樂、圖像、影像、文字和身體動作等多種媒介載體進行表演和展現(媒介實體再現Entity representation)。第三階段,經過書刊、樂器、電影、電視、身體等類似于電腦的物理傳遞,容納接受的載體后抵達終端消費者(價值傳遞系統value delivery system)。第四階段,消費者在日常和非日常場所消費這些內涵作品。[4]
  小方和川村以日本經典小說為例,從微觀層面分析了內涵制造的四個步驟:一、構思主題、選取材料、確定構成、概要和手法等,執行者是作家和編輯;二、內容創作、插畫制作,執行者是作家、畫家和編輯;三、印刷、配合出版商進行廣告宣傳和演出,執行者是文字編輯、裝訂者、出版社、廣告商、書店;四、接納,即小說在日常環境中被閱讀,執行者是讀者。[4]
  日本交通省從政府的角度出發,提出應該從建設展示設施、保留內涵景觀、主辦內涵事件、舉辦內涵演出、設計產品建立品牌、組織信息宣傳工作和培養人才等方面進行內涵建設(詳見表1)。
  三、日本內涵旅游在云南的實踐
  云南省在早期開發日本入境游市場時面臨諸多困難和后發劣勢,在兩國旅行社通力合作下,引入的內涵旅游開發也取得了顯著成效。1
  云南地處西南邊疆,開發日本客源市場初期沒有到日本的直航包機,交通非常不便。日本赴滇觀光游客必須經停有直航日本的城市轉機,出于簽證、飛機中轉等考慮,日方往往選擇和沈陽、大連、北京、青島、張家界、上海、西安、杭州、廣州、桂林、廈門、成都等城市的入境旅行社簽約合作。云南處于日本入境觀光市場的末端,業務嚴重依賴其他國內大型旅行社。中國旅游業初創期的三大支柱是中國國際旅行社(CITS)、中國旅行社(CTS)和中國青年旅行社(CYTS)。當時到云南旅游的日本團隊都要和位于中心城市的這三大旅行社簽約,然后由這三大社調撥給位于邊緣城市的本系統分社。以國旅系統為例,北京國旅總社是日本客源市場的首端,他們負責和日方旅行社簽約,下屬分公司負責接待。云南本土旅行社由于沒有日本直接客戶,外聯和銷售人員總是到國內旅游大城市跑單子拉客戶,爭取得到二手客戶。
  日本游客選擇海外旅游的目的地順序通常為歐美、亞洲、中國沿海、中國內陸、中國邊疆城市,等到云南旅游時,已經積累了豐富的旅游經驗,對相關服務的要求更為嚴苛,投訴率非常高。為此,云南在服務日本目標市場客戶上面臨著巨大壓力。因為云南處于日本客源市場末端,本土旅行社的利潤空間被嚴重擠壓,常規線路又無法滿足求新求異的深度旅行者,所以對云南旅游資源的深度開發迫在眉睫。
  1999年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的舉辦是一個契機。日本JALPAK航空公司為了開拓云南市場,開通了大阪到昆明的航線。日本旅游巨頭強強聯合到云南考察,日本出境游旅行社如交通公社、近畿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日本旅行、阪急交通社、HIS國際旅行社、假日旅行社、農協觀光、讀賣新聞旅行、東武頂級旅游、全日空旅游、日本航空旅行社、歐亞旅行社、日通旅行、佳速航空旅游、風之旅、日通旅行等組成了買家團,和云南入境旅游接待旅行社如昆明國旅、云南海外、云南中旅等進行合作。經過論證,雙方決定開發專門針對日本游客的深度文化旅游。于是,日本內涵旅游的開發理念被運用到了云南旅游的實踐中。
  100多年來,日本人類學界一直都在關注云南多元的少數民族歷史文化,這些研究成果如今被用于內涵旅游開發?;诎蔡锵矐椀牡釃芯?,旅行社設計了往滇王之印發掘地晉寧縣石寨山古墓群的探訪線路。元末明初,日本僧人鑒機先、天祥、斗南、桂隱曾旅居云南,所以旅行社在常規線路中又加入了大理四僧塔參觀的內容。其他還有,基于藤澤以美的《中國西南民族史研究—南詔國的歷史研究》,設計了大理國歷史探訪團;基于村松一彌的《當代中國諸民族考序說》,組織了對云南山地民族和刀耕火種生活的探訪團;基于伊藤清司的《眼睛的象征意義》和齋藤達次郎的《納西族的母系制》,設計了麗江的行程;基于工藤隆對云南少數民族神話和對歌的研究,設計了云南和日本對歌文化之旅;基于君島久子的《中國羽衣傳說—以日本傳說的比較》和《云南德宏地區傣族的佛教禮儀》,組織了西雙版納和德宏州的旅游;基于欠端實的《圣樹以稻魂:哈尼文化以日本文化》,組織了紅河州的旅游,等等。
  民俗和非遺研究成果也被廣泛應地用于內涵旅游開發。大理是五朵金花和三塔的故鄉,而在針對日本團隊的表述中是中日友好見證的日本四僧塔所在地,是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產甲馬的故鄉。大理周城扎染是日本德島阿波藍(藍染)的文化之師,鶴慶的瓦貓或許是日本沖繩風獅(シーサー)的源流。如《孽緣》所描述的那樣,西雙版納對于故地重游的內地知青來說,記載了他們的愛情、青春和蹉跎歲月。而對于日本游客來說,則賦予了完全不同的“內涵”——西雙版納是照葉樹林文化的發源地之一,日本游客目睹當地族群流傳至今的種植野芋、水稻、食用發酵食物、黑齒、漆器、干欄建筑、紋身、貫頭衣等文化習俗,如同迷失在時光隧道的文化孤兒(Cultural Orphan),在承載著先祖記憶潘多拉星球的“哈利路亞山”邂逅阿凡達族群時喜極而泣的體驗?;诖耍毡镜聧uKNT旅行社推出“尋找蘭染的故鄉大理之旅”,日本民間藝術研究會推出“大理甲馬文化研究之旅”,JTB推出“邂逅逝去的干欄建筑——西雙版納之旅”等系列線路。   影視內涵旅游也是旅行社開發的重要項目?!对颇瞎适隆肥潜本╇娪爸破瑥S、香港仲盛影業公司聯合出品的劇情電影,由張暖忻執導,呂秀菱、林健寰等主演,于1993年上映。影片講述了二戰結束后,日本護士樹子隨中國丈夫到云南,逐漸融入當地生活,從而開始了一段傳奇人生的故事。該片在日本上映后,旅行社組織了大量的游客到云南旅游。此外,章家瑞導演的《婼瑪的十七歲》講述了生活在紅河哀牢大山深處17歲少女婼瑪的愛情和對未來的憧憬?!痘ㄑ履铩肥侵袊娪凹瘓F公司、云南紅河影業有限公司2005年出品的愛情喜劇電影,由章家瑞導演,孟家宗、袁大舉編劇,張靜初、印小天等主演。該片講述了敢于打破舊俗的花腰彝族新娘鳳美,為了加入新郎阿龍帶領的女子舞龍隊,引發了一系列沖突和誤會的故事。由張藝謀導演、高倉健主演的《千里走單騎》以麗江束河古鎮為背景,講述了一個父親為了在兒子生命最后時刻表達自己的愛意和懺悔,走上一段自我心靈的救贖之旅?!吨袊B人》由三池崇史導演,本木雅弘、石橋蓮司參加演出,介紹了尋找玉礦石的商貿公司職員、翻譯、負責監工的黑社會大佬3人,偶遇云南某村落的鳥人部落,經過一段時間生活,決定選擇這里作為人生的歸宿,不料這最后一片凈土也難逃都市化進程的厄運。日本BS朝日電視臺1推出了日中聯合制作的《高島政伸秘境云南之旅——探訪世界遺產麗江和樹齡320年的茶樹》,以云南茶文化為主題,介紹茶馬古道沿線的鳳慶縣魯史鎮茶葉市場、普洱困鹿山茶廠、小灣鎮民家烤茶,請高島政伸吃牛干巴的少數民族店主、大理三道菜、茶馬古道研究專家云南大學木繼紅教授、束河村傳統皮革店的李金鳳、麗江馬鍋頭和鈞、麗江東巴文化研究院趙世紅院長,最后由鳳慶縣錦繡村周家富村長帶領參觀了樹齡320年的“錦繡茶祖”。這些影片或節目在日本播出后引起了轟動,日方旅行社不失時機地推出了相關旅行線路,吸引了大量的日本游客來實地體驗。
  文學內涵對旅游業的推動作用也不可小覷。日本大眾文學巨壁司馬遼太郎出生于大阪,其筆名乃取“遠不及司馬遷之太郎”之意,曾經獲得日本國內多個重大文學獎項。從1971年開始,他在《周刊朝日》雜志上發表游記《街道漫步》,到去世為止共連載1146期,其中有介紹我國臺灣、江南、閩南、四川和云南的專輯。作者筆下的云南是古滇國所在,這里生活著“車水捕魚、銅鍋煮魚”的西南夷。而滇王拱手降漢接受“滇王之印”時,也正是日本古國受賜“漢倭奴國王印”之時。為了撰寫《漫步云南》,司馬遼太郎曾到云南采風。在他的游記里,關于云南的記述很多。《滇池登高》描寫了從昆明西山山門(三清閣)登上半山腰石窟(龍門)的情形;《海不揚波》描寫了他回程時參觀附近漁民祈禱平安的華亭寺;《選勝登臨》描寫了司馬遼太郎登上大觀樓,遠眺“睡美人”(西山的別名)和滇池的美景。此外,游記中還提到其考察云南省博物館的青銅儲貝器,造訪撒梅人(彝族支系)的聚居地高橋村,品嘗呈貢寶珠梨,邂逅露天市場賣豆腐和苦瓜的小販和茶室抽旱煙的老漢。NHK文化中心播出司馬的云南特輯后,深深打動了日本觀眾,從而掀起了一股“司馬的云南熱”。日本各大旅行社趁熱打鐵,推出“司馬的云南”旅游線路,追隨者們紛紛乘坐直航包機第一時間奔赴云南,爭相體驗司馬遼太郎作品中的美妙意境。
  四、結 語
  日本的內涵旅游高效整合了地方有形、無形旅游資產,避免了無效投資和重復建設。同時,內涵旅游還帶來了其他諸多顯而易見的好處,例如使生活區轉變為旅游區,增添了地方社會的活力;使產業格局呈多極化分布,舒緩了收入懸殊帶來的社會矛盾;分流了峰值期游客,減緩了旅游設施壓力,改善了游客體驗。內涵旅游倡導主客體互動,也有助于消除旅游中的文化心理隔閡,增強了游客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游客通過參與數據平臺建設參與景觀的再生產,也促進了旅游景區的可持續發展。在我國倡導全域旅游、深度旅游、可持續旅游發展的今天,內涵旅游提供的理念、途徑和方法,無疑是有借鑒作用的。我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民族眾多、文化資源豐富,各地都可以結合自身實際,充分運用內涵旅游的開發理念,設計出符合目標客源市場需求、利國利民的優質旅游產品。
  參考文獻:
  [1] Aguilar, Francis. Scanning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M].New York: Macmillan. 1967.
  [2] 秋山綾.物語消費型観光への基礎的考察[G]//日本觀光研究學會.日本觀光研究學會全國大會學術論文集,2005(20).
  [3] 増淵敏之.コンテンツツーリズムとその現狀[J]//地域イノベーション, 2009年第1卷 ,法政大學地域研究センター.
  [4] 小方孝,川村洋次.物語性から見たコンテンツ創造支援のあり方に関する研究[G]//研究·技術計畫學會.年次學術大會講演要旨集, 1996(11).
  THE DEVELOPMENT OF JAPANESE CONTENT TOURISM AND ITS PRACTICE IN YUNNAN
  Zhu Peng, Dong Jianhui, Wu Mingxin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industry promotion,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programming principle of Japanese content tourism (JCT). Based on the PEST model analysis, JCT has been impelled by Japanese Tourism-based Country Promotion Basic Act since 2005, one outstanding feature about JCT is its Pro-sumer model, tourists generate attractions while consuming the tourist products, JCT has gained rapid progress in Japan, what is more, JCT programming principle has been employed in Yunnan province PRC to develop tourist industry. The experience of Japanese counterpart is expected to provide a beneficial reference to China's tourist industry.
  Key words: Japan; content tourism; inspiration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627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