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冷鏈物流發展態勢、問題與對策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中圖分類號:F252 文獻標識碼:A
內容摘要:冷鏈物流模式實現產品從生產端到消費端的全流程冷鏈運輸,物流運輸過程注重對產品品質的追求,尤其在農產品物流運輸中得到廣泛運用。我國冷鏈物流在運輸成本、冷鏈連續性、基礎設施建設、企業發展要素投入、農產品標準化及冷鏈意識等方面存在不足,應當從國家層面即宏觀管理、行業層面即標準化、品牌化建設和微觀層面即消費者冷鏈物流意識培養三個角度著力推動冷鏈物流發展。
關鍵詞:商貿流通 冷鏈物流 標準化 農產品
商貿流通業發展與冷鏈物流
商貿流通業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支柱性產業之一,其發展與消費者的基本生活息息相關。商貿流通既包含商品貿易過程,也包含商品流通過程,是一個范圍較廣的概念。由于商貿流通業發展當中不可避免涉及關于涉農類產品物流運輸問題,因此與冷鏈物流之間又存在不可忽視的關聯,而關于這一點的研究目前還較少。冷鏈物流業包含于商貿流通業發展過程中,冷鏈物流是商品貿易流通的一種技術形式。冷鏈物流主要指生鮮農產品的物流運輸方式,是物流模式和物流技術的結合,構成商貿流通的一個重要方面。實際上,隨著我國商貿流通業的不斷發展,不同產品貿易物流方式正在發生革命性變化,個性化、定制化物流模式將會逐步增多,尤其是對冷鏈物流需求將會擴大。
與此同時,推動冷鏈物流業快速發展的主導力量正是以諸多實力較強的商貿流通類企業為主,特別是商貿流通領域逐漸興起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大型電商平臺、大型商超等,它們正不遺余力地推動冷鏈物流業發展,從冷鏈物流模式更新到技術革新,已經成為推動我國冷鏈物流業發展的前沿推動者。
我國冷鏈物流發展原因及現狀
?。ㄒ唬┪覈滏溛锪靼l展的原因
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更好服務效率、更高產品質量得到消費者更多關注,相應需求也在逐漸增加。隨著消費者對生活品質追求的提升,所消費的糧食、蔬菜、瓜果、禽蛋肉制品等產品運輸方式正在發生質的改變,對產品保鮮、保質的要求使得冷鏈物流需求更加旺盛。
消費者對食材新鮮度的要求越來越高,從注重吃飽到注重吃好,食品消費逐步走向品質化、健康化階段,直接加速冷鏈物流的發展。此外,我國冷鏈物流行業面臨嶄新的業態生存環境,適時推進冷鏈物流轉型和升級是滿足市場需求的重要措施(張崤文、李學工,2018)。
?。ǘ┪覈滏溛锪靼l展現狀
生鮮電商成為冷鏈物流主導者。近幾年,以盒馬鮮生、永輝超市、每日優鮮等為代表的O2O生鮮門店不斷涌現,推動了國內生鮮電商市場的快速成長,成為冷鏈物流領域的重要推動力量(見表1)?!盎ヂ摼W+”概念的出現和不斷實踐,構建線上線下有效結合已經成為多數生鮮電商的發展模式(馬小雅、黃武,2016)。2016年我國冷鏈物流市場規模為2200億元,2016-2020年復合年均增長率預計達到23%,冷鏈物流正迎來新的發展期。
第三方冷鏈物流發展開始集中。第三方冷鏈物流是專門針對冷鏈物流產業需要而產生的專業物流模式。發展第三方冷鏈物流可以使生產、加工、銷售等企業能夠專注于自身運營,能夠節約固定資產、人力、物力和資金,從而增強企業柔性管理(袁學國、鄒平、朱軍等,2015)。近年來,越來越多企業開始重視并投入大量資金完善冷鏈物流服務體系,但并不以第三方為主。國內冷鏈物流建設方面,2006年中國外運公司在上海投資興建國內規模最大、設施最先進的單體多溫度分區冷庫,總占地面積7萬平方米;中糧我買網2014年獲得B輪融資用于完善全國60座城市冷鏈物流建設;光明乳業成立上海領鮮物流有限公司發展冷鏈物流。這類冷鏈物流發展模式主要還是依托于企業自身平臺,重點服務于本企業發展,并不屬于專業第三方冷鏈物流模式。
隨著第三方物流業的快速發展和進步,第三方冷鏈物流開始崛起。冷鏈物流核心主導以物流企業為主,前期發展較為分散,2015年我國冷鏈物流百強企業總收入占全國冷鏈物流產業總收入的10%,而且大部分冷鏈物流是由購貨方執行服務,比例在62%左右,專業的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占比并不高,占比為27%,另外有11%由供貨方提供。隨著第三方物流的快速發展和進步,較大規模的物流公司開始布局冷鏈物流市場(見表2),冷鏈物流開始呈現出集中化、專業化的發展趨勢。
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升。冷鏈基礎設施是發展冷鏈物流的前提和條件。生鮮農產品的預冷、加工、儲運、裝卸及銷售等每個物流環節都需要在低溫環境下進行,冷鏈基礎設施建設首當其沖。發展初期,包括各種類型和規模的冷庫、冷鏈運輸工具和制冷裝置等的建設不足,一直是制約我國冷鏈物流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冷鏈物流只是局部現象和小規?,F象,冷鏈物流供給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十一五”時期,我國冷藏能力可以滿足食品總產量的25%,距發達國家75%的水平存在很大差距,從“十二五”開始國家投入更多資源支持冷鏈物流建設,2010年發改委出臺《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規劃》進一步加快了我國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步伐。我國人口眾多、地域廣闊,冷鏈物流市場規模潛力巨大,具有良好發展前景,大力推進冷鏈物流發展需要完善的基礎設施做支撐,隨著更多批發市場、大型農業企業、電商巨頭的加入,冷鏈物流供應鏈配送系統開始大規模建設。
冷鏈物流技術和標準不斷更新。冷鏈物流發展對技術依賴度極高,冷鏈物流代表現代物流業發展的新方向,是物流技術發展的重要體現。和國外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冷鏈物流技術一直處于落后水平,對現代科技的運用相對不足。近年來,我國農產品物流企業引進了國際先進的WMS(倉儲管理系統)、HACCP(危害分析和臨界控制點)認證、GMP(良好操作規范)、虛擬倉儲等技術,極大促進了我國冷鏈物流的發展(孫春華,2013)。在保鮮方面,過去常用保鮮方法是使用殺菌劑進行保險,但是這種物質對人體健康和自然環境危害較大,因此亟需研發新的冷藏保鮮技術。近年來,包括微生物保鮮技術、超高壓保鮮技術、復合生物保鮮技術等在內的一批基于生物或物理手段的安全保鮮技術得以運用,使得農產品保鮮保質更加安全有效。 此外,冷鏈物流發展標準的不斷制定和完善極大促進了我國冷鏈物流的規范化發展,成為奠定冷鏈物流規模發展的基本要素。當前,我國已經制定了多項能夠達到國際要求的冷鏈物流標準,冷鏈物流標準處在不斷完善過程中(見表3)。
我國冷鏈物流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第一,冷鏈物流成本高。物流成本高是我國物流業發展過程中較為明顯的問題,而冷鏈物流更是如此。有數據顯示,我國冷鏈物流成本較普通物流成本平均高出45%,且在能源價格不斷上漲過程中逐步提升,冷鏈物流成本呈現不斷攀升的趨勢。全程冷鏈物流體系成本約占產品銷售價格的50%-70%,非冷鏈物流運輸模式下該比例僅為20%,兩種物流模式下價格存在較大差別。信息不對稱因素下消費者很難辨別物流過程是否采用冷鏈技術,這就給欺詐和“逆向選擇”創造了空間。一方面,部分商家可以宣稱采用冷鏈物流以吸引高質量追求的消費者;另一方面,消費者會傾向選擇價格較低的非冷鏈物流產品,“逆向選擇”使冷鏈物流產品滯銷。
第二,全程冷鏈實現難度大。冷鏈物流要實現從生產地到消費者每個環節的冷鏈過程,而在現實當中這一點很難做到。一方面是冷鏈意識不足,多數產品在運輸過程中僅對其進行冷藏,例如水果采摘到運輸環節基本沒有使用冷鏈運輸,在倉庫存放期間選擇冷藏,短途或短時間轉運過程則基本按照常溫運輸,很難保證產品的新鮮度和品質。另一方面是一些生鮮農產品在運輸途中由于節約成本的需要會關閉冷藏設備或間斷關閉設備,造成連續性冷鏈中斷。此外,體系完整、設備齊備的冷鏈物流系統尚未建成,運輸當中或多或少存在非冷鏈運輸的情況,例如我國多數冷藏車無法開進冷庫,這就給非冷鏈物流制造了空間。
第三,冷鏈基礎設施建設不足。有數據顯示,我國冷庫總量的63%位于東部地區,而中西部地區冷庫數量不足,無法滿足日常需求。冷庫類型和功能發展方面,我國大型冷庫建設項目比較多,中小型冷庫建設少,可以滿足大規模冷藏需求,但無法滿足小規模冷藏需求;肉類建設冷庫較多,果蔬類冷庫建設較少。在人均冷庫容量方面,我國人均0.056m3的容量水平遠低于美國的0.356m3和日本的0.233m3。冷庫基礎設施建設的不足將會制約我國冷鏈物流發展規模,隨著消費者對冷鏈食品需求的增加,現有冷鏈物流規模已經無法滿足需求,物流成本將會增加,而消費者效應水平則呈現邊際遞減趨勢。
第四,冷鏈物流企業要素投入不足。企業加快資本經營的步伐并實現資金、人才和技術等要素優化配置是推動自身冷鏈物流快速發展的關鍵(方凱、鐘漲寶、王厚俊、賀嵐,2014)。現階段,冷鏈物流企業在資金、人才和技術等要素投入方面無法滿足市場需求,精細化、專業化冷鏈物流業務開展不足,使得行業內冷鏈物流質量欠佳。發展冷鏈物流需要大量資金投入以支持基礎設施建設、設備購買及改進,需要現代物流技術和人才以支撐物流系統運轉,這些要素投入短時期內難見成效,但從長期看具有重要價值和意義。
第五,農產品標準化程度低,無法與冷鏈物流形成配合。冷鏈物流既是物流運輸過程,也是物流運輸標準,每一類產品都有在物流運輸上的溫度、濕度、時間、震蕩等技術要求,對于生鮮農產品更是如此。我國農產品生產規?;洜I和分散小規模經營并存,許多特殊性農產品基本都是小作坊式、小農戶生產模式,很難像玉米、小麥、大米等大規模需求的農產品那樣實現標準化管理,為冷鏈物流帶來一定困難。隨著居民健康意識的提升和對生活品質追求的提高,許多優質農產品越來越受歡迎,但恰是因為產品標準化的缺失及冷鏈物流效率的低下,導致消費者既無法有效識別產品品質,又不能購買到符合質量要求的產品,二者無法形成有效配合。
第六,我國消費者冷鏈物流意識不高。冷鏈物流不僅是一種物流運輸方式,同時也是一種社會意識的體現,與健康、養生、品質等社會價值觀念密切相關,而在這一點上我國居民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主要原因在于,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飛速發展,全國居民在極短時間內實現了收入增加和生活水平的快速提升,剛剛有意識對生活品質產生需求,對日常飲用食品開始有品質需求,冷鏈物流意識出現時間較短。此外,我國居民飲食習慣中煎炸蒸煮的食用方式多,但生鮮食用方式少,而這類食用方式在國外十分盛行,這就導致國外冷鏈物流需求大而國內需求小的現象。
政策建議
?。ㄒ唬├滏溛锪鳂I自身層面
第一,加強冷鏈物流宏觀管理。首先,應當從國家層面提高對冷鏈物流的認識和重視程度,結合我國消費者消費習慣、消費方式等因素制定行業發展規劃和產業政策;其次,加快研究制定冷鏈物流技術標準和操作規范,實現與國際標準和規范接軌,提高我國冷鏈物流業發展層次;最后,逐步建立企業誠信制度,通過冷鏈物流標準約束企業行為,規范市場發展。
第二,促進農業生產標準化和產品品牌化。一方面,根據市場實際情況制定農產品生產標準,實現農業生產規?;?,按照現代化生產手段進行農業生產;另一方面注重農產品品牌化建設,通過社會認證、品牌宣傳等手段將優質農產品推廣到市場,建立特色品牌,從而提高產品的市場知名度。
第三,消費者應當提高冷鏈物流意識。冷鏈物流不僅是物流運輸方式,同時也是一種消費理念和生活理念,冷鏈物流與品質、健康等觀念密切相關。包括政府、企業、行業協會、社會團隊等在內的市場參與者應當加強冷鏈知識宣傳,提高消費者對冷鏈物流的認識,促進自身生活習慣的改進。
?。ǘ┥藤Q流通業層面
從商貿流通業發展角度出發,應當充分發揮商貿流通業在物流領域的影響力和推動力,推動我國冷鏈物流發展,反過來促進商貿流通業的進步。商貿流通業的發展必將產生多樣化物流需求,冷鏈物流需求將會增強。由于商貿流通業自身廣泛的行業聯系性特點,將會涌現出諸多能夠引領冷鏈物流發展的大型企業。包括專業第三方物流公司、大型電商平臺、大型超市等在內的商貿流通類企業,應當成為冷鏈物流模式創新和冷鏈物流技術革新的主導者和推動者,應充分發揮其在行業內廣泛的影響力和推動力,進一步促進我國冷鏈物流業的長足發展。
參考文獻:
1.袁學國,鄒平,朱軍,吳迪.我國冷鏈物流業發展態勢、問題與對策[J].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15(1)
2.張崤文,李學工.我國蔬菜需求側下的冷鏈物流轉型與升級[J].農業科學研究, 2018(1)
3.馬小雅,黃武.“互聯網+”背景下廣西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運作模式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16(4)
4.孫春華.我國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現狀及發展對策分析[J].江蘇農業科學,2013(1)
5.方凱,鐘漲寶,王厚俊等.基于綠色供應鏈的我國冷鏈物流企業效率分析[J].農業技術經濟, 2014(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41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