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校園特色活動 疏導寄宿制初中生心理問題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近年來,以寄宿制方式就讀的初中學生愈來愈多。這一學段的學生因生理、心理發育變化、學習內容、環境等變化,易出現各種心理問題。這些寄宿制學生與走讀生相比,他們不僅需要遠離父母家庭,獨自適應學校這個小社會,而且還要解決日常學習,生活中存在的各類問題,再加上他們心理尚未成熟,缺乏各方面經驗,極易導致厭學、抑郁等各類消極情緒的產生,久而久之使其心理負擔不斷增加造成心理扭曲。因此,對他們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導就顯得十分必要。本文闡述了如何以開展校園特色活動來疏導寄宿制學生心理問題的策略。
關鍵詞:寄宿制學生;心理問題預防;疏導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9)07-101-1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研究得出積極、愉快的情感狀態可以有效降低感覺器官的感受閾限,提高對信息的敏銳性,積極的情感狀態就像催化劑一樣,可以轉變人的消極心理。弗洛伊德、杜威等知名心理學家也都不同程度的指明體育運動、文化藝術等活動能給人愉悅的心理感受,對人的心理疾病有很好的治療、預防作用,而今此理論已被廣泛應用于心理治療的實踐中。寄宿制初中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由于寄宿會產生許多的心理問題,寄宿學校若能應用這一理論,通過有效組織各類校園活動,尤其是青少年比較感興趣的特色活動,讓其處于愉悅的氛圍當中,在活動中創設與同伴交流、融合空間,盡可能減少獨處的時間,便可內向為開朗自信,淡化、遷移消極情緒,讓其長期保持愉悅振奮的心態,渡過心理發展的脆弱期,迷茫期與關鍵期,使他們以健康的心理茁壯成長。
一、注重豐富多樣校園特色心理輔導活動組織
在寄宿制學校當中,學生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學校中度過的,對此,班主任應給予充分考慮和恰當引用,基于此來組織一些針對性較強且更加新穎的心理輔導活動。例如:帶領學生去救助一些流浪小動物,或者是到孤兒院與孩子們一起做游戲等等,通過組織這些有意義的活動來幫助學生積累特殊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在實踐、互動中可以真正向教師、同學,或者是新朋友敞開心扉。同時,在此過程中,教師也能夠對學生的一舉一動做出細致觀察,從學生與新朋友之間的相處真正了解到其此階段面對的難題,準確把握其在哪些方面需要心理疏導。這樣既有助于寄宿制初中生心理問題預防與疏導,也能夠為其健康人格的形成發展創造良好條件,各學校及廣大教育工作者應給予足夠重視[1]。
二、重視良好校園心理環境的恰當創建
首先,應重視良好校園文化環境的構建,使得學生可以在潛意識中增加對校園文化的認同度。良好校園文化環境的創建,不論是對學生道德品質、言行舉止培養,還是對學生思想情感的引導都能夠帶來積極影響。對此,各學校應充分重視、有效發揮校園環境給學生帶來的積極影響,通過校園美化、綠化來陶冶學生情操,為學生心理問題預防與疏導創造良好條件。為此,可以進行多樣化校園文化活動的有效組織,從不同角度來激發學生的愛校熱情。如,舉辦校園文化節,全面提升師生文化素養,優化宿舍文化建設,為學生提供更理想的住宿環境。良好的生活環境也能夠在不同方面為學生創新、人際交往,以及獨立能力的形成發展帶來積極影響[2]。教師可以在學校黑板報等區域加入關于心理健康的名人名言,比如汪國真的:寬容能讓別人愉悅,自己也快樂,刻薄讓他人痛苦,讓自己也痛苦。這句話可以讓學生知道,生活需要寬容友善,懷著這樣的心態可以過好當前的生活。再比如,尊重生命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的生命,是生命進程中的伴隨物,也是心理健康的一個條件。弗洛姆的這句話,可以讓學生了解到尊重別人的重要性,任何事情都需要推己及人,通過換位思考來得出最佳的做事思路。
其次,要重視良好校園人文環境的創設。在校園中,為了給學生的身心發展提供有力支持,應重視和諧、溫馨與平等人文環境的創建,通過平等、融洽師生關系,以及友好、互助學生關系的建立,使得學生可以真正感受到大家庭的溫暖,從而最大限度的避免學生產生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問題。此外,也可以從不同層面,為學生健康心理情緒的形成發展提供有力支持,這樣學生在遇到各類問題時,也可以更積極向上的態度去面對和解決,將自己的思想情緒積極表達出來,以此來為寄宿制初中生心理問題預防與疏導工作的有效落實奠定堅實基礎[3]。
三、組織校園特色活動中增加家庭與學校聯系
寄宿制的學生通常都難以獲得與父母相處的時間,再加上家庭教育給孩子帶來的積極影響是不容忽視的。所以,為了給學生提供更健康的心理教育,應重視學校心理輔導、家庭教育的有機整合。如,可以通過家長會、家訪等活動來為家長普及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識與方法?;蛘呤嵌ㄆ诮M織依稀學生、家長特殊見面等新穎、有趣活動的靈活組織來為寄宿制初中生心理問題預防與疏導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就目前來看,學校共有23個社團,800多名學生,通過組織靈活多樣的社團活動,不僅使學生的學習、生活得到不斷豐富,每天過得更加充實,而且打架斗毆現象也逐漸銷聲匿跡。為此,各學校及其教師應結合具體情況,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各項社團活動,如,對成績不好的學生,可以挖掘其運動天賦,以此來促進其自信心的不斷增強,特別是對于初中生來講,若能夠安然度過這一年齡段,身心發展也會越來越成熟。
[參考文獻]
[1]李棟.寄宿制中學生心理狀況存在的問題探究[J].學周刊,2018(31).
[2]李宇晨.寄宿制中學生的學校環境感知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D].陜西師范大學,2017.
[3]劉曉嬋.基于青春期心理的校園景觀設計方法初探[D].四川美術學院,201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50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