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在幼兒園開展家鄉傳統美食特色活動的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綱要》中指出:教師要善于挖掘幼兒生活中熟悉的感興趣的事物作為課程資源,賦予生活事物予教育價值,根據教育內容,使教育更貼近幼兒的生活經驗。著名教育家馬斯基也說過:教育必須反映本民族、本地方的特色、精神、傳統和特點。我園地處永春,這兒的文化源遠流長,內涵豐富,特別是飲食文化更是豐富多彩,民間小吃是本地民風民俗的一個反映,具有歷史文化價值。在“以鄉土資源 促師幼共同發展”的教學理念的指引下,我班開展了“永春美食”的特色課程。我們嘗試通過挖掘和弘揚永春飲食文化,讓幼兒運用各種表現手段把自己對美食情感和體驗表現出來,讓他們在看看、吃吃、做做、玩玩中,不斷感受家鄉的民俗風情,激發愛家鄉情感。
  一、家園總動員,了解家鄉美食
  我們充分認識開展“讓孩子走進鄉土文化”活動的重要性,組織班級的保教人員學習和研究永春文化的有關知識,明確開展“永春美食文化進校園”活動的目的和意義,并結合本園實際,以“本土特色資源在活動中運用”為指導,開展相關的教育教學活動,并積極向家長進行宣傳活動,以保證“讓幼兒走進鄉土文化”活動的順利開展。
  1.美食搜搜隊:在調查中感受鄉土小吃的飲食文化。開學初,我們鼓勵家長帶孩子們從圖書、網上搜索或實地參觀等收集永春美食的典故、特色介紹及制作方法等,感受家鄉美食的豐富美味。例如:芥菜制成咸菜(俗稱‘糟菜’)、芥菜干、酸菜”的傳統做法,“榜舍龜”、“菜埔龜”的制作過程;“粿籽”的傳說故事與制作方法……每種鄉土小吃的背后都有一段動人的民間故事,它們產生于勞動人民的生產生活之中,寄托了無窮的寓意。通過讓幼兒在動人的傳說故事中真切感受家鄉鄉土小吃的傳統文化底蘊,對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產生由衷的欽佩之情,并激發對勞動人民的熱愛之情。
  2.美食調查組:在統計中了解鄉土小吃的品種。永春的特色小吃花色繁多、琳瑯滿目,每一種均有特色,原料制法各不相同,且取材廣泛,從糯米到野菜,從面粉到芋頭,只要能當食物原料的,幾乎無不采用。這些鄉土小吃以其營養合理、口味多樣、食用方便等特點深受大家的喜愛。為了更清楚地了解鄉土小吃,孩子們在家長的帶領下對“家鄉美食”進行調查、分類統計,用圖文的方式記錄在“調查匯總表”。統計結束后,這些特色美食的名稱深深印在幼兒的腦海,“永春美食”一詞頻繁出現于幼兒的談話中,他們對于自己沒品嘗過的美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們的主題活動開展在幼兒的參觀、品嘗、探索中延續、拓展,“家鄉”的意識已悄然在幼兒心中形成。
  二、師幼共同編制主題網絡,創設主題環境
  《幼兒園工作規程》明確指出: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良好環境,為幼兒提供活動和表現能力的機會與條件,促進每個幼兒在不同水平上得到發展。這是《規程》的基本觀點之一,也是幼兒教育的基本任務之一??梢?,幼兒園的環境創設,已成為幼兒教育的重要內容。
  我們立足本地實際,以“鄉土飲食文化”的開發與實踐為切入點,圍繞“特色小吃”、“傳統美食”、“家鄉特產”三方面,建立主題網絡,生成了“采柑樂”、“五彩粿子”“好吃的扁食”等系列主題活動,開展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增添教學活力。
  在環境創設中,對于小班幼兒來說,要考慮到孩子年齡小,現有的經驗少,能力相對等情況,我們先規劃好環境的位置與范圍,提供主要背景,然后引導家長和幼兒一起通過尋找本土資源,結合飲食器具創設了具有特色的環境與區域,接著隨主題活動的進展逐步準備各種物質材料,嘗試制作各種特色小吃,展示到墻上。
  另外,我們通過家長帶孩子們參觀、品嘗“永春美食”的活動過程制作成圖片,展示在走廊,讓孩子互相介紹自己的所見所聞;平時,通過一次次的活動,把孩子參與過程制成主題活動版塊,展示在環境周圍、用于角色游戲的屏風……孩子們親手參與主題環境的創設,通過與環境和材料的合作,使他們感受到了布置環境的喜悅,產生自豪感,并體驗到了成功帶來的快樂,從而了解家鄉飲食文化,調動了他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真真切切感受到“永春美食”的氛圍。
  三、在一日活動中感受體驗家鄉美食
  心理學家皮亞杰指出:“一個被動的觀察者無法得到知識,必須通過在分析種種活動中自行挖掘或建立知識,幼兒的主動活動與教師根據目標精心設計的豐富多彩的活動環境及投放的材料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笨梢?,活動中材料的投放是決定幼兒活動的重要因素之一,它直接影響著幼兒的興趣,使幼兒在自主的玩耍中鞏固學到的知識和技能,增強學習的效果。
  1.自主活動區
  區域活動是體現幼兒自主性、表現幼兒個性的地方。根據小班幼兒好模仿,喜歡游戲的特點,在與家長共同參觀、體驗、品嘗各種家鄉小吃后,我們收集創設了各種區域,滿足幼兒的需要。
  語言區:提供幼兒參觀、品嘗家鄉風味小吃的圖片、照片等,讓幼兒觀察講述自己和家人到特色店品嘗家鄉美食的味道及感受。
  小吃加工坊:提供“麻粩”、“桔紅糕”,“寸棗”、“生仁”等供幼兒品嘗,交流品嘗過程中的感受;提供“糯米粉”、“糖”、“芝麻”等制作原料,幼兒嘗試制作各種永春小吃;提供“永春香餅”、“麻粩”包裝袋、盒子等,讓幼兒學習包裝香餅、寸棗、麻粩。
  美工區:提供橡皮泥、泡沫、竹筒、塑料切刀等,供幼兒制作冰糖葫蘆、包餃子、搓寸棗等;提供粽子、畫有碗輪廓圖等,供幼兒涂色、添畫特色小吃。
  娃娃家:提供用玉米皮撕成的“米粉”、用錦屏藤須剪成的“面線”、用泡沫做成的“豆腐”“白粿”“白粬”等,讓孩子們體驗做“農家菜”的樂趣。
  2.親子活動
  平時,我們還結合特色果蔬園里班級種植“韭菜”的活動,讓孩子們通過觀察、了解和照顧,了解韭菜的作用及生長過程。在收獲時節,我們請大班哥哥姐姐帶著弟弟妹妹一起收割,在保育員的指導下,學著“撿”菜、清洗,為“包餃子”做準備。在包“餃子”活動時,我們發動家長參與,讓有經驗的家長來到班級教幼兒學習包各種不同形狀“餃子”,讓孩子了解其寓意。
  通過開展一系列的民俗文化課程,讓幼兒通過具體操作、審美體驗和情感交流等體驗了學習民俗文化所帶來的愉悅,促進了發展。家長積極地參與,使家園關系更加和諧。但在實踐中,仍出現一些問題:如,教師對有些民俗文化知識的了解不全面,對孩子們的學習支撐不夠;教師在課程中融入民俗文化內容時,有時候會忽略其他領域的融合等。
  “以鄉土資源 促師幼共同發展”一直是我園追求的目標。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要用“心”體驗,用“意”創造,用“情”耕耘,將不斷挖掘本土文化,讓民俗文化自孩子們身上得到更好的弘揚和傳承,給我們的孩子們創造一個豐富多彩的、優良的生活學習大環境。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976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