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彰顯美術藝術魅力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所謂“有效”,是指學生在經過教師一段時間的教學后,較之以前有明顯的進步和發展。對于一周一節的美術課,要想在有限的時間內實現高效的教學,我們就必須不斷探索教學路徑,更新教學觀念,改善教學效果,提高課堂有效教學,讓學生最大程度地獲得美的感受和對美的認知。
關鍵詞:美術教學;有效學習;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9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9)07-058-1
在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我們發現美育在提高國人素質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為了改變以往美術教學的傳統模式,中學美術新課程標準打破了傳統美術教學的知識框架,從全新的角度,按學習方式把美術課程分為“欣賞·評述,造型·表現,設計·應用,綜合·探索”四大學習領域。這四大學習領域歸納起來,無非就是兩大方向——欣賞和創作。筆者現結合教學實踐談談如何增強美術教學課堂的有效性,以及如何提高學生欣賞和創作的能力。
一、切實提高美術教師的自身素質
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是學生獲得知識的引導者。因而,在“傳道授業”的過程中,我們也應時刻保持一顆積極向上、勤奮好學、嚴謹求實的態度,適時地更新我們的教育教學手段,用先進的技術來美化我們的教學,讓課堂更有趣。我們要經常閱讀美術史論、美學等方面的學術論文,以及時更新觀念,提高美術的學科素養,使自己在課堂上言有所依、論有所出,使課堂更專業。我們應從多種渠道接受美術信息,應經常參觀美展,學會鑒賞、學會評論,開闊自己的藝術視野,以加深對美術的理解,讓知識更前沿。在造型系列課程中,我們應適時地親身示范,抓住學生的興趣點,使學生以仰視的眼光來學習課程,讓課堂更輕松。此外,我們還應積極思考,不斷反思,加強交流、不斷地提高自身的藝術素養,以迎接新課改提出的挑戰。
二、分析學情,創造性的使用教材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因此,我們在教學前必須做到認真的分析學情,根據不同的學情,“實事求是”地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一些地區有很多初中的美術課程形同虛設,升入高中后的學生們,大部分甚至連一棵大樹都很難表現,這時,我們如果讓他們去畫樹的陰影、明暗、塊面,那就是不切實際的教學目標。這樣的不切實際和拔苗助長,不但會打消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認為自己不會畫畫,長此以往,學生們就會漸漸喪失學習美術的興趣。面對如此情形,我們就應首先做到認真分析學情,因地制宜??桌戏蜃诱f:“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我們的教學就該從最基本的造型入手,多畫多練,通過鼓勵教學的方式,使學生的自信心能夠得到增強,進而產生學習美術的興趣。興趣對學習有著神奇的內驅動作用,能變無效為有效,化低效為高效。
三、激發興趣,合理設置導入環節
瑞士作家溫克勒曾經這樣說過:“開場白有兩種作用:“一是建立說者與聽者之間的共鳴,二是顧名思義,打開場面,引入正題?!睂胧且惶谜n的開場白,一個合理有趣的導入,可以瞬間高效地調整學生的學習狀態。導入的設置是否合理有效,將直接影響師生之間的互動效果。尤其是美術這一課程,它集知識與樂趣于一身,我們不僅需要在美術課堂中學到知識,接受美育,同時,也需要在上美術課的過程中,排解緊張的學習壓力,放松身心,感受快樂。因而,我們的課堂不僅需要直截了當的導入來明確學生的學習目標,同時也需要新奇的導入來激發學生的興趣,需要有趣的導入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更需要巧妙的導入來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的確,有效的課堂導入,猶如樂曲的前奏,能觸動學生的心弦,使學生情緒高漲、精神振奮地投入學習,使教學變得更加有效。
四、注重主體,營造和諧課堂氛圍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課堂氛圍的恰當與否會直接影響學生對課堂學習的參與度。孩子們進入初中以后,學習壓力較小學而言會越來越大,一周一節的美術課,充滿了學生的期待。學生們都希望在緊張的學習氛圍中能夠有機會釋放自己的情緒,放松身心,而藝術非常實用的功用就是可以通過作品傳情達意,釋放內心。心理學的基本原理也告訴我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可以大大提高我們的學習效率,學生學起來輕松,老師教起來也容易,事半功倍。倘若我們在上課的時候總是一副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樣子,那么,學生和教師之間的距離感會倍增,這種嚴肅的有壓力的課堂,很難啟發學生的思維,這樣的課堂氛圍也會讓學生感到冷漠,而不能完全地融入課堂。因此,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努力構建積極向上、寬松自由的課堂氛圍,營造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保障課堂的持續高效性。
五、總結反思,不斷提升教學效果
俗話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課堂教學就是一門藝術的實踐,要提高課堂有效教學,需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摸索,不斷磨礪,不斷改進,以求更新。“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是當下世界教育改革與發展核心的理念之一。然而很多時候,我們的教育使得很多學生不善學習,甚至討厭學習,一談起學習就焦慮不安。特別是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教師和學生在教育與被教育的過程中都倍感壓力,以致教師與學生在精神層面都不能享受知識帶給我們的快樂和富足。但現實總歸是現實,這種現實目前還不是我們教師個人所能改變的,目前唯一能做到的,就是改變我們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和策略,使我們的教學變得更輕松高效。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留意點點滴滴,從課前到課后,從教師到學生,從每個細小的環節到每個不起眼的步驟,都需要用心反思。只有這樣,才能增強美術教學課堂的有效性,提高學生欣賞和創作的能力。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51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