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基層獸醫生物安全管理的思考與建議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基層獸醫直接參與畜禽疫病的免疫、采樣、治療、實驗室診斷、監測、檢疫、疫情的處置等工作,特別容易出現獸醫生物安全問題。因此,應提高基層獸醫工作人員的生物安全意識,建立并落實獸醫生物安全工作制度,加強學習和防護知識培訓,規范操作和廢棄物處理,保障公共衛生、環境安全和養殖業健康發展。
  關鍵詞:獸醫;生物安全;建議
  中圖分類號 S851.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9)09-0073-2
  畜牧養殖發展過程中,動物傳染病是主要的制約因素之一,多種動物病原或動物攜帶的生物都可感染給人類。記錄在冊的1415種人類病原中,有868種是人畜共患,占比達61%。175種新發病病原中,有132種是人畜共患,占比達75%[1]?;鶎荧F醫工作人員在田間和實驗室工作中,直接或間接接觸并處理含有傳染性物質的樣品或培養材料時,有暴露的風險,引發的感染會嚴重威脅身體健康。因此,必須高度重視獸醫工作人員在動物免疫、采樣和檢測過程的生物安全問題。
  1 定義
  1.1 生物安全 生物安全一般是指由現代生物技術開發和應用,對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造成的潛在威脅,及對其所采取的一系列有效預防和控制措施[2]?;谏锛夹g發展可能帶來的不利影響,人們提出了生物安全的概念。
  1.2 獸醫生物安全 獸醫生物安全是指采取必要的措施,最大限度地減少各種物理性、化學性和生物性致病因子對動物群和人類造成危害的一系列有效預防和控制措施,具有以下3方面的含義:一是減少或消除獸醫工作人員在免疫、采樣、檢測、檢疫、診療、疫情處置過程中受到干擾和感染的可能性;二是防止動物疫病的傳播;三是減少獸醫工作中產生的廢棄物對環境安全的危害。
  2 基層獸醫生物安全危害
  2.1 動物傷害 動物活體免疫、采樣、診斷時,帶有隱性感染病的動物抓、咬工作人員,造成暴露?;蛘邉游锇l生奶??袢?、瘋牛病等某些疫病時,會對人產生攻擊行為造成傷害或繼發感染。
  2.2 直接接觸危害 免疫、采樣、檢疫、治療、疫情處置時,由于缺少防護意識,徒手或裸露易感部位、暴露傷口等,與攜帶病毒、細菌或寄生蟲的動物直接接觸,繼發人的感染。
  2.3 氣溶膠危害 免疫、采樣、檢疫、治療、疫情處置時,獸醫工作人員吸入動物發散的氣溶膠,氣溶膠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后果。氣溶膠危害還通常發生在獸醫實驗室中,由于使用離心機、移液器等設備,造成含有感染性物質的試驗樣品或培養材料產生氣溶膠,引發實驗室獸醫工作人員的感染。
  2.4 溢灑危害 實驗室檢測、檢疫時,對含有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樣品或培養物,由于操作不當,會造成含有病原微生物材料的溢灑,對環境和人造成污染和感染。
  2.5 機械性傷害 工作人員的不當操作可能引起生物安全,如刀片割破或者針頭刺傷等都是生物安全隱患。
  2.6 廢棄物危害 廢棄物會影響工作人員的生物安全,包括免疫廢棄物如注射器、針頭等可能出現交叉污染,用剩的疫苗、空疫苗瓶等有散毒風險,病死動物所帶病原的復雜性、未知性以及解剖采樣過程可能會對工作人員構成威脅,對環境造成水、血液等污染及對周圍的動物構成威脅。
  3 建議
  3.1 完善生物安全法規和體系建設 近年來,中國政府加強了生物安全管理法規和標準體系建設?!秳游锓酪叻ā穼Ρ4妗⑹褂?、運輸動物病原微生物做了明確規定;《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對病料采集提出了具體要求;《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對實驗室管理作出了全面規范。為加強動物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管理,規范實驗室活動,中國農業部先后發布實施了《高致病性動物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審批辦法》、《動物病原微生物分類名錄》和《高致病性動物病原微生物菌(毒)種或者樣本運輸包裝規范》等配套法規,使這項工作逐漸步入了法制化、科學化、規范化的軌道[3]。定期組織獸醫工作人員認真學習國家有關傳染病和病原微生物安全防護的法律法規,加強安全知識的教育,樹立安全防護的觀念,對安全防護具有重要意義。
  3.2 制定并落實生物安全工作制度 按照農業農村部《獸醫實驗室考核辦法》、《動物病原微生物菌(毒)種保藏機構管理辦法等規章,強化對市、縣級獸醫實驗室的管理,對實驗室負責人和生物安全負責人組織統一培訓和考核。按照《獸醫生物安全管理要求通》等標準,制定《獸醫生物安全管理手冊》,規范獸醫實驗室的生物安全報告、實驗檔案管理、安全操作、生物安全管理體系建立、應急處置預案等行為,做到有章可循,有標準可依,穩步推進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3.3 加強病原特性等知識學習 加強對各類微生物病原特性等知識的學習,特別是工作中常見的病原微生物,非洲豬瘟病毒、口蹄疫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布魯氏菌等。重點掌握病原微生物的生物特點、培養特性、消殺方法和溢灑的正確處置方法。掌握疫病的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群體,熟練掌握在動物群體里的發病過程、流行規律、消毒滅源、防護措施等知識點。
  3.4 加強生物安全防護技能培訓 微生物的傳播途徑方式主要有4種,分別為:消化道傳播,如大腸桿菌;呼吸道傳播,如炭疽;皮膚接觸傳播,如口蹄疫;節肢動物傳播,如蚊蟲叮咬造成的乙腦等。根據不同的傳播途徑須做好相應的防護工作;培訓有關防護物品的用途和使用方法等,例如:護服、護目鏡、樣品保存箱、消毒設備、防疫監測工作的有關裝備用具等,要求工作人員了解工具作用,熟練掌握物品使用。
  3.5 嚴格規范操作 在進行免疫、采樣、檢測、監測、流行病學調查、檢疫、疫情處置等各項工作時,要做好工作人員的防護準備工作,嚴格規范操作。如進入工作區要著工作服、頭套、口罩等;不吃喝東西、不吸煙,不用手觸碰身體裸露部位,防護品破損立即更換。工作前后認真消毒、清潔;工作后立即無害化處理污染物品。特別是處理病死動物尸體、糞便后,要立即用肥皂水洗手并消毒,條件允許的立即洗澡更衣。注意提高自身免疫力,出現呼吸道感染癥狀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3.6 規范處理廢棄物 在操作過程中會產生各種廢棄物,比如注射器、采血針頭、空疫苗瓶、病料、動物尸體等,要嚴格進行廢棄物分類,并進行無害化處理[4]。在處理時要做好自身安全防護,防止病原擴散,造成環境污染。
  4 小結
  加強生物安全防護意識,提高職業防護能力,必須高度重視獸醫生物安全,既是保護自己,也是保護他人,更是保護公共安全和環境安全。
  參考文獻
  [1]薛慧文.獸醫公共衛生面臨的問題、原因及對策[J].動物醫學進展,2010,S1:217-220.
  [2]百度百科.生物安全[OL].https://baike.baidu.com/item/%E7%94%9F%E7%89%A9%E5%AE%89%E5%85%A8.
  [3]高集云.獸醫生物安全事關重大動物疫病防控[J].獸醫導刊,2007,121(9):8-11.
  [4]陳莎莎,王娟.論獸醫生物安全實驗室管理[J].中國獸醫雜志,2017,53(12):108-110.
 ?。ㄘ熅帲和趸矍纾┳髡吆喗椋好缥钠迹?970—),女,從事動物疾病預防與控制工作。  收稿日期:2019-03-3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609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