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業創新方法論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如何讓創新與創造成為中國企業的普遍共識與行動,成為中國制造的真正基因,這仍將是未來數十年的艱巨任務?!爸袊鴦撛臁钡尼绕穑哌^了從邊緣到中心、從市場到技術、從對標到超越的三條路徑,不斷地從邊緣到中心,從功能突破到技術革新,從產品改善到顛覆創新,最終形成“市場-技術”一體化創新體系。
海爾的轉型,華為的創新,使得這兩家企業成為中國企業群星中最耀眼的代表。究其根源,其戰略動機還在于滿足客戶的需求。這樣的創新思考和實踐,為制造業創新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作為中國工程機械領域的龍頭,徐工集團面對核心零部件“空心化”和高端產品智能化行業發展瓶頸難題,堅持自主創新和平臺化創新,打造貫通主機、零部件和原材料創新鏈,推進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走出了一條“協同合作、共享共贏”的創新之路。
國家動力電池創新中心則著力建設動力電池協同攻關、動力電池測試驗證、科技成果孵化與轉化、行業共性工作組織四大平臺,致力于解決“從實驗室產品到產業化之間的所謂的“死亡之谷”的共性關鍵技術問題, 以提升我國動力電池產業的創新能力。
美國制造業創新大體可分為四種模式,它們獲取創新資源的方式有所不同,但無一例外都是將各類機構的優勢進行整合的結果。
梳理典型的全球科技創新中心城市的建設經驗和特色,我們可以了解全球典型科技創新中心的選擇標準和發展路徑,為我國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制造業技術創新中心提供借鑒。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61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