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網絡成癮對當代大學生體育鍛煉的影響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互聯網為現代人的溝通方式、思維模式、行為方式帶來了巨大的轉變,而這一轉變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大學生是互聯網應用的主體,學生可以通過網絡構建新的生活與學習方式,但是由此形成的依賴性去也成為影響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問題。根據統計調查,當代大學生由于網絡成癮而忽視體育鍛煉的情況十分突出。針對此,本文從大學生網絡成癮的概述出發,對網絡成癮對當代大學生體育鍛煉的影響進行分析,并探究相應的教學干預措施。
關鍵詞:網絡成癮 大學生 體育鍛煉 干預對策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4(c)-0237-02
1 大學生網絡成癮的概述
互聯網的蓬勃發展和廣泛運用為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帶來了顛覆性的變化,而面對互聯網大潮的沖擊與影響,我們如何從思想到行為逐漸適應則成為現代人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42次互聯網調查結果顯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我國網民規模達8.02億,互聯網普及率高達57.7%。其中,大專學歷占比為10.0%,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占比為10.6%。由此可見,大學生依然是重要的網絡用戶構成主體?,F代社會的飛速發展,大學生作為充滿創造性的群體,其正處于個性化與社會化發展的關鍵時期,合理利用網絡資源能夠讓學生的學習與生活如虎添翼,但是從目前大學生所表現出來的較強的網絡依賴甚至網絡成癮現象來看,如何引導大學生建立正確的網絡觀,幫助其走出心理困境則成為學校乃至整個社會教育發展的關鍵問題。
目前網絡成癮已經成為各個領域研究的重要課題,從病理學的角度講,網絡成癮是個體應對機制形成的異常反應,即由于過度使用網絡而造成的身心功能減弱的現象;從心理學的角度講,網絡成癮是指個體無節制地花費大量時間使用網絡而引起人的神經紊亂、精神恍惚、軀體不適、心理障礙、價值扭曲、行為異常等現象,從而有損于思想、心理、行為的一種現象。無論是哪種概念闡述,我們能夠看出,在網絡成癮過程中個體身心都表現出了一種極為不協調的現象。
大學生身心發展趨于成熟,適當的體育鍛煉有助益其身心協調健康發展,但是長期沉迷于網絡,不僅會對其心理機能造成破壞,更會限制其參與體育鍛煉的時間,影響其體育態度、體育意識,從而反過來弱化心理機制,導致身心發展陷入惡性循環。針對此,我們應從大學生體育鍛煉的角度分析,網絡成癮的影響,并探索相應的干預措施。
2 網絡成癮對當代大學生體育鍛煉的影響分析
2.1 網絡成癮對當代大學生體育鍛煉動機的影響
體育鍛煉動機即個體參與體育鍛煉的內在訴求。根據對網絡成癮大學生的觀察與調查,其參與體育鍛煉的內在動機不足,由于外界因素強迫參與體育運動的占比較高,例如為了應付體育考試,獲得學分是主要的鍛煉動機;為了健身美體是第二動機,此外還有為了參與人際交流,打發空虛時間等。根據動機分類來看,網癮大學生多是在被動情況下參與體育鍛煉,這種心理機構與行為模式導致其體育鍛煉缺乏持久性,對大學生體育習慣的培養以及終身體育理念的形成均是不利的。
2.2 網絡成癮對當代大學生體育鍛煉態度的影響
體育鍛煉態度是個體對體育運動所持有的直觀態度,由于內因對客觀事物發展的根本性作用,大學生體育態度直接影響著其參與體育鍛煉積極性以及所選擇的體育運動類型。某高校為調查網絡成癮大學生與普通學生相比對體育鍛煉態度的差異,調查表明,網絡成癮大學生僅有25.7%的學生對體育鍛煉感興趣,37.8%的學生對體育鍛煉非常不喜歡,31.2%的學生對體育鍛煉態度模糊;而普通學生則有78.6%對體育鍛煉感興趣,僅有5.1%的學生對體育鍛煉非常不喜歡。如此差異必然會影響其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以及體育鍛煉實踐效果。
2.3 網絡成癮對當代大學生體育鍛煉時間的影響
體育鍛煉時間決定著運動頻率、運動強度以及運動效果,“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時間分配顯然無法達到預期的鍛煉效果。體育鍛煉時間可分為一次體育鍛煉持續的時間,以及某一段時間內,體育鍛煉積累時間。根據我國相關體育教育規定,大學生每周需要鍛煉3次或3次以上,每次鍛煉不少于30min,這樣的運動時間積累才能夠達到預期效果。但是對于網絡成癮大學生而言,長期沉迷于網絡占據了其參與體育鍛煉的時間,多數學生每周參與一次體育鍛煉,且鍛煉時間不超過30min,甚至一些學生每周的鍛煉積累時間達不到1h,尤其是在外賣服務的支持下,讓大學生動起來機會越來越少。
2.4 網絡成癮對當代大學生體育鍛煉方式的影響
根據對網絡成癮大學生的體育鍛煉方式調查來看,多數大學生樂于選擇個人鍛煉,如跑步、俯臥撐、引體向上的單項運動,在運動過程中,許多學生不喜歡交流,甚至戴上耳機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此外,網絡成癮大學生熱衷于室內體育鍛煉,希望在有限的室內空間內完成簡單的體育鍛煉,甚至希望能夠“上網運動兩不誤”。這樣運動方式選擇從側面說明了網絡成癮大學生由于長期處于虛擬空間,形成了較為孤僻的性格傾向,并在社交過程中出現了一定障礙,這對于其身心健康發展是十分不利的。
2.5 網絡成癮對當代大學生體育鍛煉效果的影響
隨著現代體育的不斷進步,考察體育鍛煉成果的標準逐漸多元,單純利用競技體育中“高、快、強”的標準衡量大學生的體育鍛煉效果是不客觀,也是不全面的,基于此,學校應從體育理論、身體機能、社交關系、心理健康等角度入手,對大學生的體育鍛煉成果進行評判。對于網絡成癮的大學生而言,其體育鍛煉成果不甚理想,例如從體育理論學習來看,網癮學生對理論學習缺乏耐心,對體育鍛煉的專業性發展缺乏興趣;從身體機能的改善來看,運動過程敷衍,動作缺乏標準,整體效果不佳;從人際溝通來看,虛擬世界的“侃侃而談”并沒有助推現實世界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反而使得一些學生陷入了社交障礙,甚至引發心理問題。 3 利用體育鍛煉干預大學生網絡成癮的對策
根據上述分析我們能夠發現網絡成癮對于大學生的體育鍛煉存在著一定的負面影響,長期處于虛擬空間,學生不僅失去了身體方面的鍛煉時間,更失去了心理層面的培養機會。體育鍛煉對于個人身心健康的重要價值是不言而喻的,參加體育鍛煉能夠帶來身體上的高峰體驗,并調節情緒、振奮精神、磨練意志,突破心理障礙等。因此,對于網絡成癮的大學生而言,學校應積極拓寬體育鍛煉范圍,科學設計教學指導對策,引導網絡成癮學生逐漸走出身心發展誤區。具體來講,利用體育鍛煉干預大學生網絡成癮的對策可以從以下幾點分析。
3.1 創新教育教學理念,重視體育教學指導
目前在大學教育教學體系中,體育課程教學不受重視的情況依據比較普遍,從教育管理層面到教師,習慣于將學生的專業素養培養放在首位,尤其是在當前人才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下,體育就變得“可有可無”了。針對此,高校應根據教學改革需要,調整創新教學理念,重新確定體育的教學地位,并針對網絡成癮大學生優化體育課程內容,為學生提供豐富的體育運動項目,強化學生體育鍛煉的動機,提高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自主性,進而利用體育鍛煉的滿足感替代網絡給予的情感填充,幫助學生逐漸擺脫對網絡的依賴性。
3.2 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提高體育學習效果
互聯網并非洪水猛獸,它能夠吸引個體產生心理依賴,同時也能夠為教育教學提供豐富的資源。因此,高校教師在對于網絡成癮學生進行體育干預的過程中,首先要正確認識網絡,從辯證角度分析其在教育教學中的作用。并根據體育教學指導需要,設計信息化教學措施。例如對于網絡成癮的學生,教師可以順應其思維模式,將體育文化、體育健康知識、體育鍛煉要點等制作成微信公眾號,并實時推送體育運動相關文章,潛移默化地豐富學生的體育知識,改變學生的體育態度。
3.3 豐富第二課堂內容,拓寬課外體育空間
一些大學生沉迷網絡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現實生活中找不到感興趣的東西,因此希望在網絡虛擬空間中獲得精神上的滿足。針對這種心理機制,高??梢酝ㄟ^設計第二課堂,豐富大學生的課余生活,為大學生提供滿足其興趣需要的文體活動等,利用現實生活中的體驗替代虛擬空間帶來依賴,從而打破網絡成癮的心理機制,幫助大學生回歸現實生活。例如學??梢灾С指鞣N體育社團活動,并為社團活動組織體育競賽提供場地、經費等支持,讓學生在參與中獲得更加豐富的情感滿足。
3.4 注重心理教育指導,促進身心健康發展
毋庸諱言,網絡成癮是一種心理疾病,大學生長期沉迷于網絡會通過扭曲其行為模式形成心理障礙,因此,高校在利用體育鍛煉干預網癮大學生的過程中,需要輔以科學的心理指導,幫助學生不僅能夠在行為模式上逐漸調整,也能夠從心理上走出誤區,以避免陷入反復成癮的泥潭,幫助學生真正成長。
總之,隨著信息技術在社會生產生活的滲透,大學生從學習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經離不開網絡,而網絡成癮的問題也隨之而來。針對當代大學生長期沉迷網絡,忽視體育鍛煉的情況,學校應深入分析大學生網絡成癮的心理機制與行為模式,并調整優化體育教學干預策略,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引導大學生逐漸走出心理困境,積極健康地融入網絡時代。
參考文獻
[1] 胡林春.大學生網成癮防治方法體系構建研究[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8(11):131-132.
[2] 徐明偉.解決大學生網癮的體育教學策略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7(6):144-147.
[3] 劉勇.大學生“網癮”防治的體育運動干預探討[J].新西部:理論版,2015(21):143,14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61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