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環境因素對大學生體育鍛煉行為的影響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本研究探討了學校體育環境對大學生體育鍛煉行為的影響,目的是為干預大學生的體育鍛煉行為提供依據;研究選取濟南市普通專業大學生524人自愿參與研究,運用文獻資料法和問卷調查法,使用SPSS19.0軟件包,并使用方差分析和多元回歸的統計方法;結果表明體育課程、學校條件、體育教師和鍛煉機會均能顯著預測大學生的體育鍛煉行為,結果提示構建完善的學校體育環境對促進大學生的體育鍛煉行為的必要性。
關鍵詞:學校體育環境 大學生 體育鍛煉行為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3(b)-0136-03
1 研究背景
大學生作為社會的后備力量,其身體健康狀況是社會發展的物質基礎,然而隨著社會的科技化發展,大學生身體健康狀況卻不容樂觀,近視等眼疾的檢出率越來越高,肥胖率也越來越高,高血壓、高血脂等老年性疾病在大學生群體中也不鮮見,心理障礙等心理疾病也越來越多。因此,大學生群體的健康問題越來越值得重視。體育鍛煉的積極性效益越來越廣為人知,規律的進行具有一定強度的體育鍛煉不僅具有健身功效,而且健心效益也非常明顯[1],因此,促進大學生增加體育鍛煉行為是重要課題。
對于促進大學生的體育鍛煉行為的增加,目前有很多理論模型,從生物、心理、行為和環境等多種因素出發進行研究,試圖從不同的角度來解釋和說明人們為什么不參加體育鍛煉的原因[1]。但是,每一種理論模型都有其一定的局限性,對于大學生而言,他們的生活的環境是學校環境,因此,構建模型應該從學校環境因素出發。學校作為學生的重要活動場所,對大學生的鍛煉行為產生決定性的影響。
影響大學生體育鍛煉行為的學校環境因素主要包括體育課程和學校軟、硬件。體育課程是學生獲得鍛煉技能與鍛煉知識的最重要的來源,不僅直接影響學生的鍛煉行為,還對學生鍛煉態度、價值、動機等心理產生影響,體育課程中體育老師的因素也非常重要,老師作為學生的重要指導人,對學生的行為影響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學校鍛煉條件(場地、設施、器材)和鍛煉機會(有組織的體育活動)是學生進行鍛煉的重要環境,直接影響學生的鍛煉體驗,并影響學生后續的鍛煉行為。我國學者付道領認為,學校環境因素主要包括:學校條件、鍛煉機會、體育課程和體育教師四個方面[2],本研究主要從上述四個方面探討學校環境因素對大學生體育鍛煉行為的影響。
2 研究對象與方法
2.1 研究對象
研究主要采取問卷調查法,選取濟南市高校普通專業大學生600人自愿參與測試,填寫問卷600份,回收有效問卷524份(Mage±SD=18.88±1.005),回收率為87.33%。
2.2 研究材料
《學校環境因素問卷》學者付道領編制[2],包括體育課程、體育教師、學校鍛煉提供條件、學校鍛煉提供機會四個分量表,對該問卷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數據擬合較好。
《體育活動等級量表-3》(PARS-3)有學者梁德清編制[1],廣泛應用于體育鍛煉領域,具有較好的信效度。
2.3 研究方法
本研究使用方差分析和回歸的方法探討學校環境因素對大學生體育鍛煉行為的影響,所需軟件為SPSS 19.0軟件包。
3 結果
表1的結果表明,學校各因素與大學生的體育鍛煉總量均有顯著性相關,相關系數處于小到中等程度。
以學校環境因素為自變量,以體育鍛煉總量為因變量進行逐步多元回歸分析,多元摘要結果見表2。
多元回歸的結果表明,學校因素對大學生體育鍛煉總量的解釋力為20.2%,其中體育課程提供了最大的貢獻,其次是學校條件。
4 分析與討論
本研究探討了學校體育環境對大學生體育鍛煉行為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學校體育環境因素中體育課程、學校條件、體育教師和鍛煉機會均能顯著影響大學生的體育鍛煉行為,其中體育課程提供了最大的貢獻,其次是學校條件。
就學校體育環境對學生的體育鍛煉行為的影響而言,也有相關研究對此進行過論述,得出了相類似的結果。我國學者劉洪俊的研究表明[3],大學生在學校里面對體育活動的參與主要有兩種形式,班級體育活動和課外體育鍛煉,學習負擔相對較重、體育場地不足,再加上大多數學生的體育基礎差是影響大學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主要影響因素;還有性別因素也是影響條件之一,體育活動的性別因素主要體現在項目特征,對抗性和技術強的項目,如籃球、足球等項目比較受男生的歡迎,娛樂性強、簡單易學、塑形減脂的項目比較受女生的青睞。
也有研究發現,影響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主要因素包括體育項目的興趣愛好、參與動機,而體育運動能力、學校運動設施是學生體育鍛煉動機的主要構成維度,另外體育教師的整體素質對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參與動機和也有較大的促進作用[4]。吳健等學者的研究指出大學生體育鍛煉行為的參與符合階段理論的描述,具有一定的階段性特點,并具有反復性,心理承諾、鍛煉樂趣、參與選擇、參與機會和個人投入以及社會約束等因素是影響個體堅持鍛煉的重要構成要素[5]。梁建秀的研究也支持了體育鍛煉行為中存在性別差異的現象[6]。陳秀琴的研究表明,學生在校的體育鍛煉項目單一、學業重、沒時間參與是主要影響原因[7]。王勝超的研究表明,高校普通專業大學生的體育鍛煉行為的參與具有多元化的特點,學業重、鍛煉習慣缺乏、參與意識較弱是主要影響因素[8]。 研究發現,體育課程是影響學生體育鍛煉行為的首要因素,說明體育課程對大學生的體育鍛煉來說至關重要,因此充分利用體育課的時間,合理安排教學內容,最大程度地使學生得到鍛煉;學校條件是大學生體育鍛煉行為參與的第二影響因素,學校條件主要指鍛煉條件,及學校的硬件設施,包括學校的鍛煉場地、設施、器材等,當學校的場地或器材充足時,學校參加鍛煉人數顯著高于體育器材不足時,鍛煉條件與鍛煉機會和指導教師密不可分,當學校舉行的運動會和體育社團等越多時,學生參與體育活動行為顯著高于鍛煉機會較少時,當有體育教師指導時,學生參與體育鍛煉行為顯著高于沒有體育老師指導時。
體育教師的作用不光體現在課外指導時,體育課程中的體育活動行為,體育教師的作用也至關重要,有研究發現,體育課上體育教師對學生的自我效能的提升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學者馮玉娟的研究發現[1],體育課堂上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受其感受到的推論自我效能感和他人效能感的助力,而這兩種效能感的產生主要來自于體育教師,體育教師在體育課上采取恰當的措施,學生能夠感受到教師對自己能力的信心程度,這種信心程度直接影響自身的自我效能感,從而影響體育學習任務的完成和后續體育鍛煉行為的參與;體育教師自身的能力會使學生提高對老師的他人效能,進而也會對自己完成任務的能力具有更大的信心,這種榜樣的作用會促使學生在后續的體育鍛煉行為中具有較長時間的堅持性。
綜上所述,體育課程、學校條件、體育教師和鍛煉機會均對大學生的體育鍛煉行為具有顯著性的影響,結果提示,體育課程作為大學生學校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盡量豐富課程內容,最大化的增加學生喜歡的項目和內容,并從學生的實際能力出發,設置恰當的課程學習目標,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得到最大化的鍛煉效果;學校條件作為支持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硬件因素,應在學校經濟條件允許的范圍內,最大化的建設學?;倔w育設施,購買多樣化的體育器材,建設多樣化的體育路徑等,為大學生提供豐富多樣的物質條件;體育教師作為大學生的重要人物,起著社會支持和榜樣力量的重要作用,因此,體育教師發揮自己的社會規范的作用,并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對大學生的行為習慣養成具有促進作用;學校也應該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鍛煉機會,如每年春季和秋季運動會,以運動會的集體形式促進學生以群體的形式多參與鍛煉,以社團的形式組織各種各樣的比賽,以比賽的形式促進鍛煉的參與??傊?,學校體育環境的建設任重道遠,為促進大學生的體育鍛煉行為的參與應從多方面努力。
5 結語
學校體育環境包括體育課程、學校條件、體育教師和鍛煉機會等因素,這些因素均能良好的預測大學生的體育鍛煉行為,建議體育課程的設置從學生的需要出發,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學校體育硬件設施應豐富多樣化,體育教師應充分發揮個人的魅力并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學校定期舉行多種形式的運動會和比賽等,從多方位促使大學生走出教室、走出宿舍,從而促進大學生的體育鍛煉行為的增加。
參考文獻
[1] 馮玉娟.體育課三重效能對大學生閑暇時身體活動行為的影響[D].北京體育大學,2015.
[2] 付道領.初中生體育鍛煉行為的影響因素及作用機制研究[D].西南大學,2012.
[3] 劉洪俊.高校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的調查研究——以天津市普通高校為例[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1,34(3):98-101.
[4] 劉海燕,閆榮雙,郭德俊.認知動機理論的新進展—自我決定論[J].心理科學,2003(6):1115-1116.
[5] 吳健,陳善平.大學生堅持體育鍛煉的特點及影響因素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8(1):83-86.
[6] 梁建秀.影響大學生體育鍛煉習慣形成因素的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1,19(7):29-31.
[7] 陳秀琴,張曉龍.遼寧地區高中生參加課余體育鍛煉現狀及對策分析[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學科版,2011,27(4):76-78.
[8] 王勝超.普通大學生體育鍛煉與休閑活動特征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1,34(7):106-11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69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