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教學中學生團隊精神的現狀與對策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對于中職生而言,為了適應社會發展需求,其自身團隊協作能力的培養十分關鍵。通過對浙江省平湖高級技工學校部分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以了解其體育課參與過程中團隊精神現狀,通過文獻法及教學觀察剖析影響中職體育教學中學生團隊精神形成的具體影響因素并在此基礎上提出相應對策。研究認為浙江省平湖高級技工學校體育教學中學生對團隊精神有一定的重視,但是需要加深;影響學生團隊精神形成的因素主要有家庭、學校和社會等三個方面;在對策上可以采用明確培養原則、優化教學設計、整合教學方式、豐富教學方法、拓展學習路徑和整合團隊制度。
關鍵詞:中職 體育教學 團隊精神 教學方法 教學計劃
中圖分類號:G80-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4(c)-0106-03
1 體育教學中學生團隊精神現狀調查與分析
本文以浙江省平湖高級技工學校高一年級450名為研究對象,采取問卷調查法和比較法,對體育教學中學生協作意識、團隊溝通能力、團隊責任感以及寬容合作水平等進行研究(發放問卷450份,回收448份,有效問卷430份)。
1.1 團隊協作意識認知情況
盡管部分學生依舊忽略了團隊協作水平的重要性和價值,沒有從團隊協作精神中體會到價值意義,但是,學生對于團隊協作精神的重視程度依舊較為理想,其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1.2 團隊溝通能力調查情況
結合相關數據不難發現,學生的溝通能力存在明顯的滯后性,部門學生很難有效適應陌生環境,常常以自我為中心,不能主動交流和表達自身的想法,就使得課堂參與度受到限制,在集體活動中也往往較為消極。
針對上述情況,本文利用問卷調查法對學生進行了封閉式問卷調研。
2 體育教學中學生團隊精神培養的影響因素
2.1 家庭因素導致學生缺乏合作精神
在對學生情況進行調研分析后,30%的學生來自于農村,剩余學生基本都來自于城市,其中只有10%學生家中還有二胎,其他均為獨生子女。這就導致學生從小到大基本都是在較為舒適的環境中生長起來,缺乏主動和人們交流的意識,無論是溝通能力還是責任感都存在滯后性,學生往往以自我為中心,很難有效融入團體。另外,家長若是出現離異,也會對學生的心理造成影響,學生表現為孤僻、沉默、對人缺乏信任以及不愿意和人交流溝通,這就導致學生無論是學習還是團體活動的參與度都不能符合人才培養需求。加之網絡資源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學生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都花費在網絡平臺上,缺乏融入集體的能力,協作能力也成為了阻礙。基于此,學生不能主動參與到團隊合作中,就難以養成團隊精神。
2.2 學校因素導致學生缺乏合作精神
在傳統的教育理念中,分數往往是衡量學生的唯一標準,嚴重忽略學生的實踐能力,這就導致一部分在分數上不理想的學生在同學中缺乏自信,不能很好地融入團體活動中。另外,學校設置的一部分獨立獎項,也使得學生將更多的關注點都放在了學習水平提升方面,必然會導致學生缺乏對專業技能重要性的認知。長此以往,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只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和班級的排名,學生逐漸失去了參與集體活動的意愿。學生之間的溝通沒有被有效利用,學生無法形成有效的合作思維,不能借助合作意識指導學習和活動,就會導致學生協作能力發展受限,無法形成良好的合作體系,就會對后續參與體育教學中合作活動造成嚴重的影響。
2.3 社會因素導致學生缺乏合作精神
在我國進入信息化時代后,無論是人們的生活方式還是社會活動的組織結構都發生了改變,若是人們的思維意識和管理水平不能順應時代發展需求,就會導致人際關系逐漸冷漠。尤其是中職學生,在身心發展的當口,教育機制若是不能建立健全完整的教學控制機制,就會導致學生忽略合作效率,喪失合作能力。
3 體育教學中學生團隊精神培養對策的實踐
3.1 明確培養原則
為了進一步建立健全完整的管理措施,要從實際情況出發,保證管控機制和運維體系的最優化,積極落實差異性設計機制,在秉持設計原則的基礎上,實現中職體育教學中學生團隊精神培養的目的。相較于傳統的教學機制和教學措施,中職體育教學中學生團隊精神培養的設計理念以及設計形式多數都是體驗式的,學生需要借助自己的感受逐漸形成良好的認知和精神層面的理解,確保相關工作的完整程度和落實情況切實有效。在體育教學活動建立后,教師本身就是課堂結構的設計人員,也是學生參與活動的引導者,教師要啟發學生的心智和思想,引導學生逐漸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需要注意的是,學生在課堂中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秉持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避免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灌輸問題的出現。也就是說,教師要引導學生逐漸形成主動觀察和自主探索體驗的學習狀態,整合實際教學框架后,確保學生能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互助協助探索的學習模式。教師要指導學生進一步了解自己的行為因素對于整個團隊產生的影響,借助教學體驗保證學生能在學習過程中獲得與人溝通以及相互協作的動力,確保學習生活的最優化,也為學生形成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提供保障,在實際指導工作過程展開后,教師要遵循以下兩點要求。
3.2 有效把握管理主次
在團隊精神培養工作中不僅僅是選擇合適的教材,也要結合教師的實際水平和綜合情況予以判定,并且建立健全有針對性的運行機制和教學措施。要結合企業實際需求以及學生的發展需求,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團隊意識,保證在知識和技能相互結合的同時,完善團隊精神的管控效果。 3.3 有效的方法和機制
在中職體育教學中學生團隊精神培養工作開展過程中,教師要從合理化的教學方法出發,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確保所安排的相關課程能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整合調整管理以及配合程度,不僅僅要保證方法的實用性,也要提升手段的完整性,為中職體育教學中學生團隊精神培養工作奠定堅實基礎。
3.3.1 優化教學計劃
為了全面建立健全完整的監督機制和管控措施,尤其是在每個學期開始之前,要制定較為詳細的教學計劃,圍繞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整體水平開展中職體育教學中學生團隊精神的培養工作。在教學計劃中,教師要對每個階段的教學細節進行集中的分析,力求相關教學計劃能真正貼合實際情況。教師在教學計劃中要對教學目標進行調整和分析,有效整合管理策略和管理實際水平。整合教師布置的課堂任務,教師要建立班級分組機制,并且對成員組中的學生進行全面的分析,確保任務管理工作的完整程度。教師在建立團隊精神管控機制后,也要對管理項目的具體運行結構予以調整。在協作組中,教師要對最終的學習任務進行約定,即學習小組中任何一個學生的團隊合作水平不足,出現了掉隊的問題,整個組都要進行任務管理,并且反思沒有成功的原因,針對性的提出相應的額理論。
3.3.2 整合教學方式
教師要積極建立健全體育教學模型,避免刻板的教學結構和模式對靈活化教學環境產生的影響。教師在完成教學任務的過程中,要逐步激發學生的合作水平和綜合能力,完善學習動力和學習機制的基本情況,并且真正落實統籌性較好的教學策略。一方面,教師要建構因地制宜的教學方式,教師要從實際情況出發,充分了解學生的特征和學習要求,真正完整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保證學生團隊協作水平得以優化,從根本上落實更加系統化的教學框架體系。另一方面,要在教學方式方面踐行集體性原則指導機制,對于學生而言,體育課程對于集體發展和進步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要借助集體形式建構完整的學習框架體系,保證從根本上維護教學水平。也就是說,在實際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給,教師要集中整合一些對合作要求較高的項目,其中,尤為突出的就是籃球、排球等運動項目,只有保證集體運行管理機制,才能為后續工作的全面整合。若是這些項目沒有集體精神的支撐,項目也就沒有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幾乎所有的游戲活動都無法進行。
3.3.3 豐富教學方法
在中職體育教學中學生團隊精神培養過程中,教師要掌握有效的培養方法和途徑,建構完整的管控機制和教學框架,從根本上實現教育管理工作的基本目標。如,以六步教學法為例。在實際教學機制建立的過程中,要著重整合實際管理策略,確保學生能和教師之間建立良好的互動,真正內化相關教學內容,完善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水平。
3.4 協作分組
教師要將學生進行合理性分組,利用小游戲或者是集體性運動項目集中優化學生的學習水平,確保學生和教師之間能形成良好的協作化學習框架,教師完成教學內容的同時,也能為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引導,確保學生的綜合水平和整體素質都能得到提升。教師要引導學生進入到班級小團體內,保證學生能了解協作教學和集體活動的重要意義,完善最終的學習任務。另外,教師在實際訓練工作建立后,要整合協作機制,維護管控水平的基礎上,保證學習活動能滿足教師的教學設計,進一步整合教學內容和教學效果。
3.5 合理分工
教師在中職體育教學中學生團隊精神的培養進程中,不僅僅要關注學生的接受程度,也要對整體教學框架體系的完整性和實效性進行分析,整合教育教學水平的綜合素質,確保學生能有效了解相關知識點,為后續工作水平的提升奠定堅實基礎。也就是說,合理性的分工是中職體育教學中學生團隊精神培養的核心,利用一些需要團隊合作的教學活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要從根本上建立健全系統化教學機制和教學措施,維護學生的科學化合理分工。例如,在排球比賽中,教師要保證發球較好的同學站一號位,墊球好的在六號位,另外,彈跳水平好的、對秋控制能力強的、跑動速度較快的都要按照標準化位置有效分工,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學習的綜合水平。在體育練習項目中,教師借助更加有效的教學措施和教學框架就教會學生體育知識,保證學生虛席成績,確保科學、合理的分工。
3.6 確立目標
教師在開展體育教學的過程中無論是單個項目管理還是集體比賽管理,都要確立小目標后完善大目標。也就是說,教師要引導學生明確自身的學習榜樣。在確定相關教學目標后,就要建立健全統籌性較好的發展結構和運行機制,保證比賽處理水平和人員分批訓練結果能滿足實際需求,維護學生和教師之間和諧的師生關系,真正實現教學目標,能在圍繞基本情況和實際需求的同時,為小組共同的目標共同努力。
3.7 形成雙贏
體育課程和一般課程在講解以及課堂組織方面存在差異,因此,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建立健全統籌性較好的教學機制,確保學生和教師之間能形成雙贏的教學模式。也就是說,在體育教學工作中,一部分課堂活動都存在競爭關系,教師要善于挖掘競爭關系背后的合作價值,避免學生產生較為激勵的清晰。教師要整合教學資源,樹立雙贏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框架,確保學生能和教師形成良好的交流,完善教學效果,引導教師和學生形成健全完整的教學體系。
4 結語
總而言之,在中職體育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建立健全完整的教學機制,整合教學策略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合作水平,完善溝通效果。在體育教學中,學生要將交往能力優化作為根本發展目標,增強自身的責任感和信任感,滿足社會需求的同時,完成自我實現的目標。中職院校要從學生的綜合素質出發,確保具體實施方案和教學策略的完整性能滿足教學需求。因此,培養和強化中職生團隊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和價值,是滿足學生各層次需求以及提升適用能力的重要路徑,需要引起中職學校的高度重視,在體育教學中積極建立健全更加系統化的控制策略,維護教育水平的同時,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徐發朋.中職體育教學中學生團隊精神的培養研究[J].人生十六七,2017(32):97.
[2] 陳俊.論中職院校體育教學中團隊合作精神的培養[J].中國培訓,2017(19):60-61.
[3] 郭瑞新.中職體育教學中學生團隊精神的培養探微[J].好家長,2017(31):206-207.
[4] 孟凡偉.淺談中職體育教學中的團隊意識培養[J].現代職業教育,2017(5):69.
[5] 李鋒峰.中職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分析[J].新校園,2017(1):28-29.
[6] 陳平.中職體育如何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J].現代職業教育,2016(20):54.
[7] 王平.淺談中職體育教學中學生團隊精神的培養[J].現代職業教育,2016(17):175.
[8] 李會鋒.中職體育教學中學生團隊意識的培養[J].亞太教育,2015(11):54.
[9] 歐奇明.淺議中職體育教學中學生團隊精神的培養[J].新課程學習,2011(7):87.
[10] 蒙彩較.中職學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探討[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2010(6):25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62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