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我國基礎教育體育教學風險識別與應對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運用文獻資料等方法對我國基礎教育體育教學風險識別類型進行分析,提出對應策略。研究認為,我國基礎教育體育教學風險識別分為準備階段、基本階段和結束階段三個環節;學校安全教育管理機制不健全、學生身體健康管理機制不完善和學生組織紀律管理缺乏監督;應著重加強學校安全管理工作、完善學校體育傷害保險機制、加強對校園環境風險因素的控制。
  關鍵詞:體育教學  風險識別  應對策略
  中圖分類號:G807.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4(c)-0076-02
  1  我國基礎教育體育教學風險識別類型
  1.1 準備階段教學風險識別
  體育教學準備階段的風險來源,主要是泛指哪些在學生參與體育教學活動之前,而存在的風險。這一類的體育教學的風險來源于很多方面,例如較為常見的有,進行體育教學基本基材和體育設施的安全狀況和是否存在安全隱患,體育教師在進行正式的體育教學之前,特別是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對于可能產生的風險和安全不確定因素的發生或是傷害事故等,是否有充分的預計和方案以及相應的預防措施的行為等。根據相關研究表明,學生在體育教學前階段的良好準備,對于降低學生的體育教學意外傷害事故發生頻率有著一定的相關性,所以說必須要做好體育教學準備階段風險的來源分析,才能夠有針對的預見和控制這兩方面的風險,進一步降低各類可以預見和防控減少體育教學中的傷害事故的發生。
  1.2 基本階段教學風險識別
  體育教學基本階段風險的來源,主要指的是體育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尤其是體育課上進行活動時,容易誘發安全事故和風險的相關因素。在體育課堂教學開展和實施的過程中,體育教師是課堂活動的組織者,具體安排和協調管理學生的體育課堂體育教學活動;學生在課堂上主要作為參與者和教學主體,積極主動地按照教師的要求投身到相關的學習和練習中去。而在這一階段,由于教學關系中主要包含教師和學生,排除準備階段的風險來源后,風險來源的控制主要要集中于教師方面和學生方面。作為教師而言要注意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的選擇,而學生則要嚴格按照技術規范去進行練習,并能夠有自我保護的行為和意識。
  1.3 結束階段教學風險識別
  課余時間的體育活動是體育教學的延伸和拓展,對于學生的體育素質的提高和學習生活的身心調劑具有重大的的意義,同時也是體育教學結束后風險的主要來源。在這一階段的課余體育活動,大多數是學生自發組織和進行,并沒有教師在場和組織,時間相對有限,在沒有固定的時間空間甚至是非標準場地內進行的課外體育鍛煉。諸多的不確定性導致了學生的很多體育傷害情況都發生在課外體育鍛煉活動中,學生在課余時間盡情放松的同時,也容易對運動安全降低防范意識,導致傷害事件的發生。
  2  我國基礎教育體育教學風險發生原因
  2.1 學校安全教育引導機制不健全
  學校的安全教育和引導,學校體育場地設施和器材的日常檢修和維護,是兩項基本的學校日常體育運動風險的管理工作,也是體育教學準備階段風險防控的重要抓手和著力點。而目前在穆棱市的幾所高中之中,這兩項基本的管理工作落實得還很不到位。面對當前體育教學的改革和體育教學項目的逐步豐富,學生和家長對于體育教學成效和形式等,有著越來越高的要求;而另一方面,學校安全教育極度缺失,“籃球架垮塌致癱瘓”等相關報道屢見報端,為學校體育教學的進一步改革和優化蒙上了陰影。
  2.2 學生身體健康管理機制不完善
  在體育教學的準備階段,學生因為自己日常的飲食情況,個人天生體質情況等,并沒有在準備階段向體育教師說明,從而造成體育風險。這方面的案例在全國各個高中都曾發生過,其中2007年發生在上海的體育課準備活動中,學生突發心臟病猝死,而該生一直以來就患有心臟病,卻沒有向體育老師交代清楚,導致體育風險發生。學生自身原因是導致體育教學準備階段體育風險的重要原因,由于現在穆棱市高中生都是寄宿制,所以學生大部分的時間都會在學校生活,他們每天的飲食起居都由學校進行統一管理,但是很多高一學生不能適應學校的規律,導致自身體質下降,患有維生素缺乏、貧血等疾病,而在體育課準備階段并沒有把身體狀況告知體育教師,學生在課上突然暈倒,甚至對骨骼造成了傷害等。
  2.3 學生組織紀律管理缺乏監督
  根據高中生無視體育紀律的現象,體育教師應該從課堂規范性出發,建立安全有序的體育課堂環境,向學生傳遞嚴格的風險防范措施,鼓勵學生在體育活動中進行自我保護。尤其是出現安全意識松懈的問題,一定要在課堂上嚴肅組織紀律性,將體育紀律意識灌輸給學生,為學生展示更多的體育精神,預防學生出現盲目追求的情況,從而引發不必要的風險。
  3  應對我國基礎教育體育教學風險發生的策略
  3.1 加強學校安全管理工作
  第一,做好學校管理人員在準備階段的相關工作。通過學校管理人員的努力,為業務培訓和相關管理進行素質訓練,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讓安全管理意識呈現出多樣化需要,根據學校管理人員的相關規定,安排其學生對風險問題提高警惕,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安全檢查,對學校相關措施做好定期維護,提升學校管理人員對體育運動風險的認識。第二,做好準備活動的講解和示范。學校體育教師要加強具體的宣傳工作,讓學生意識到體育安全的重要性,重視體育教學的動作規范性。第三,加強學校的醫療監督。在教學準備階段,應該為學生建立起定期的體檢,學校對學生的身體素質狀況進行全方位地了解,并為學生建立健康檔案。
  3.2 完善學校體育傷害保險機制
  學校體育傷害保險是學生每年繳納的個人注冊保險,投保方式為統一投保,覆蓋面廣,具有強制性。從賠付額度來看,最高賠付額度為每所學校每年5千萬元,每個學生最高為40萬元,其中對學生發生事故的賠償額度,學生精神損失的賠償額度進行了限制,對注冊校方責任保險的學生和學校進行了財產評估。從覆蓋范圍來看,校方責任險的保險被保人是學校,當學生在學校發生意外事故或者傷害時,學校不需要對學生進行賠償,而是保險公司進行賠償。其中教學準備階段的教學風險、環境風險、教師風險等都可以通過校方責任險進行風險轉移。
  3.3 加強對校園環境風險因素的控制
  第一,加大經費投入,改善體育環境。從管理者的角度來看,需要對學校的場地器材等進行高額的投入,購買質量過關的體育器材,這樣才能保證體育環境的安全性。而從相關負責人的角度看,需要安排專人進行管理,做好維護,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傷害,學校要定期安排專業人員進行器材維修和保護,一些劣質產品及時淘汰,消除環境潛在維修;建立環境風險評估體系,做好教師培訓。學校體育場地和器材的主要使用者是教師,教師要建立良好的器材維護制度,做好風險評估,降低潛在的風險,并鼓勵體育器材的使用與存放,做好合理地管理,讓學生能夠在有效的狀態下進行自我分配,并及時提醒相關部門更換體育器材。對于體育環境,也需要對教師進行培訓,讓體育教師在具體教學中提醒學生正確使用體育器材,減少環境風險。
  參考文獻
  [1] 康秀娟.山西省中小學體育安全現狀的調查研究[D].山西大學,2012.
  [2] 肖坤鵬.青少年校外體育輔導現象解讀[J].體育文化導刊,2016(8):152-156.
  [3] 張赫.體育教育專業教師教育類課程的優化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621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