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型高校社會體育專業人才能力定位與模塊化課程構建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本文通過對海口經濟學院應用型高?!吧鐣w育指導與管理”(以下簡稱社會體育)專業人才培養思路、能力定位與模塊化課程構建,找出目前該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為我院應用型高校社會體育專業的課程設置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依據,為應用型高校社會體育專業更好的發展提供借鑒作用。目前,我國高等教育改革已由宏觀的體系、體制和模式改革,深入到了具體化的“以培養目標、課程設置、教學方法為主要內容,以提高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為根本目標的深化改革階段”。以《全國高等學校社會體育本科專業指導性專業規范》為準則,結合人才的需求,不斷探求適合社會體育專業發展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
關鍵詞:應用型 社會體育 模塊化課程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4(c)-0086-02
1 應用型高校社會體育專業人才培養的存在的問題
1.1 照搬人才培養方案
當前,校在辦學類型和層次上與公辦院校沒有較大區別,存在專業辦學特色不突出,才培養方案過時等問題,如在制定11級、12級、13級、14級社會體育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時大多照搬其他的兄弟體育院校。其主要表現在其課程設置、授課內容和實踐教學等方面都出現不少問題,導致教育過程中“重智商,輕情商”。在過時的人才培養方案下培養社會體育專業人才,根本滿足不了國家甚至國際應用型人才的需要。
1.2 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師資匱乏
目前國內高?!半p師型”教師較少,到該行業實踐機會不多,缺乏實踐經驗,教學理念常以教師為中心。由于受傳統教學方法與模式的影響,導致該專業的教師教學方法單一,對現代教育技術運用力度不夠。教師缺乏自主的創造性,尤其是在綜合運用能力上十分缺乏,課堂顯得缺少生機與活力,其主要表現為應試能力較強,跨文化交際能力較弱,缺乏創造力和國際視野。
1.3 實踐環節薄弱
實踐環節薄弱,實踐教學模式過時。目前社會專業學生的實踐教學主要包括校外實訓基地和校內實訓室等方式。但是實訓基地的培養學生力度不一,同時模擬仿真程度較高的實訓室較少。目前我校已經建立了運動解剖教學實訓室和校外實訓基地,但是由于校內實訓室游泳館經營已經拆除,不能正常開展教學實訓環節,運動人體科學實驗室正在積極建設中。對于實踐基地來說,實踐基地往往也只是敷衍了事,學生在實踐中只能涉及低層次的重復勞動和手工勞動,例如健身房發傳單、水上項目的救生員等。
2 應用型高校社會體育專業人才培養思路
2.1 “專業+綜合素質+實踐”的“一體兩翼”的人才培養模式
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建設是社會發展的需要,學校提高核心競爭力的需要,學生適應社會需要提高個體競爭力的需要,學科建設本身的需要,遵守教育規律的需要。我校拳星時代體育學院正在積極推進構建“一體兩翼”的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即以專業課程為主體,公共(素質)課程和實踐環節(活動)為兩翼的人才培養模式。通過分析目前我院各方面環境條件及相關影響因素,同時兼顧學生的需求,邀請體育界業內的專家、學者探討在“一體兩翼”的人才培養模式下,倡導開放、自主,實現跨地域、跨國家的實踐平臺,以此來推進高校應用型社會體育專業出色、能力較強、綜合素質較高的創新人才培養。
2.2 開拓多種辦學的人才培養模式
目前我校正在積極探索中外合作辦學模式,與國內公辦院校以及沿線國家高校合作社會體育專業人才共同培養。例如,我校與國內合作培養的兄弟院校有成都體育學院、北京體育大學、海南師范大學等;國外辦學方面,將與東盟國家教育合作交流共同發起成立東盟學院。通過“請進來、走出去”得辦學模式,不斷深入開展境外辦學、中外合作辦學、交換學生等形式的跨境教育,拓寬人才培養途徑,推動跨國際人才交流。
2.3 學校與企業聯合培養模式
通過與國內外企業聯合培養是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學校和企業的文化屬性和理念截然不同,在企業工作是檢驗學生學以致用能力的高低,要求學生把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工作。學校與國內外企業的合作要深度挖掘合作的項目。如學??梢耘c國內外企業對接,參編企業需要的實踐類教材,定向培養社會體育人才;學校可邀請企業人員參與學生的職業生涯與規劃、創新創業以及素質課程的講課。企業也可以從學生的實習實訓中儲備優秀人才,學生的培養需要尊重企業需求,企業的項目牽動學校,以此實現學校與企業的“雙贏”。
3 社會體育專業人才能力定位與模塊化課程構建
通過問卷調查企業、家長、學生以及對體育院校專家教授進行訪談,海南省體育產業類型分析,明確了所需人才的類型與相應的能力特征。提出社會體育專業應用型人才應具備的四大能力:獲取與應用知識的能力、社會服務能力、創新創業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并針對四大能力提出了社會體育專業人才能力培養要求與細分。在社會體育專業模塊化課程體系結構的基礎上,構建了以相應能力為導向的模塊課程群。
3.1 社會體育專業能力與能力要素及模塊化課程群構建
3.1.1 獲取與應用知識的能力
包括體育學基礎理論知識和學習與應用能力運動技能學習與指導能力。(1)體育學基礎理論知識由以下課程構成:運動人體科學Ⅰ-Ⅱ、運動技能學習心理學、現代體育概論、體育社會學、健康教育學、體育科研方法;(2)學習與應用能力運動技能學習與指導能力由以下課程構成:專項運動技能學習與指導、游泳Ⅰ-Ⅱ-Ⅲ。 3.1.2 社會服務能力
包括體育產業運營與管理能力、體育產業運營與管理能力、體育專業服務知識應用能力、體育專業服務知識應用能力、體育專業服務運動技能應用能力。
?。?)體育產業運營與管理能力,包括以下課程:休閑體育概論、體育管理學、體育產業概論、民族傳統體育概論、體育市場營銷。
(2)體育產業運營與管理能力,包括以下課程:健身俱樂部經營與管理、體育賽事管理、休閑體育項目策劃與管理、社區體育管理、社會體育指導員職業標準概論。
?。?)體育專業服務知識應用能力,包括以下課程:體育保健學、體質測量與評價、運動營養學、傳統體育養生理論。
?。?)體育專業服務知識應用能力,包括以下課程:運動損傷與康復、運動處方理論與實踐、運動傷害保護與急救、健身理論與指導。
?。?)體育專業服務運動技能應用能力,包括以下課程:親水運動類、大小球類、田徑類、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類、戶外運動類、新興運動項目類、民間體育項目類。
3.1.3 創新創業能力
包括創新創業認知能力和創新創業意識。其中,創新創業認知能力包括專業導論、專業實習與畢業論文特講、畢業論文(設計)、畢業實習、小學期專業社會實踐、體育產業管理特講、專業社會活動;創新創業意識包括以下課程:職業生涯規劃、創新創業基礎與實務、就業指導與服務、社會調查、體驗式培訓、志愿服務。
3.1.4 可持續發展能力
包括個性化專業能力和個性化綜合能力。其中個性化專業能力包括以下課程:體能訓練理論與方法、學校體育學、運動訓練學、奧林匹克運動、New Sports概論、創新創業教育;個性化綜合能力包括以下課程:教育學、行業資質培訓Ⅰ-Ⅱ、考研基礎、計算機應用、體育法律法規、專業英語。
3.2 課程模塊與能力培養目標構建
?。?)體育學基礎理論子模塊。學生應系統掌握體育學基礎理論知識,能將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融會貫通的應用能力;具有求真務實的科學態度,初步掌握體育學研究的基本手段和方法,基本具備從事體育科學研究能力;能夠運用體育學的理論和技能分析解決本專業領域實際問題的能力。
?。?)運動技能學習與指導子模塊。學生應理解運動技能的有關原理;具備較高的專項運動技能水平與素養;能夠勝任運動技能的教學、訓練與運動健身的指導能力。
?。?)體育產業運營與管理(1、2)子模塊。學生能夠從事親水運動、健身運動、戶外運動等不同運動項目賽事運營與組織管理能力;大眾體育活動策劃與組織以及體育產業經營與管理能力;少數民族體育項目設計與開發、組織與推廣等基本能力。
(4)體育專業服務知識與應用(1、2)子模塊。培養學生體育行業服務意識和公益精神,具備體育行業服務的基本技能與方法,具有較強的團隊精神、協作能力;能勝任與體育有關的社會服務工作的基本方法與技能。
?。?)體育專業服務運動技能與應用(3)子模塊。培養學生具有較高的專項運動素養,達到國家相應行業資質初級水平,能夠從事大眾健身指導與服務,體育教學與訓練的能力。
?。?)個性化專業能力教育(1)子模塊。根據學生個性發展需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我發展,具備畢業后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富有創新精神,能夠利用現代化手段獲取信息的能力。
(7)個性化綜合能力教育(2)子模塊。培養學生具有創業意識和創業認知能力,專業職業能力、資源獲取與整合能力;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獨立工作、溝通聯系、合作協調能力;熟悉國家有關體育工作的方針、政策與法規。
參考文獻
[1] 余學鋒,蔡文菊,韓冰.高等體育院校培養目標的調查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27(9):45-48.
[2] 郎健.我國部分高校體育教育專業本科課程設置的比較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6,29(2):67-69.
[3] 毛麗紅.我國高校體育教育專業課程設置現狀的調查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8,27(6):62-64.
[4] 馬尚.湖北省高校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本科課程設置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62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