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高校課程資源的社會共享模式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針對目前高校課程資源社會共享模式中存在的問題,文章作者提出了一種新的高校課程資源社會共享模式,確保呈現給社會民眾一個高水平、高質量的大學課程資源共享平臺。
  關鍵詞:高校課程資源;社會共享模式;探究
  一、目前高校課程資源社會共享存在的問題
  大學課程資源的開放共享逐漸成為一個國際現象,但在共享中還存在不同高校同類課程重復開發、課程內容更新緩慢、缺乏定期維護等諸多問題。經調查統計發現,我國大學課程資源在數量、質量、方式、內容層面上存在不足,大學課程的建設仍然停留在課程內容的發布上。首先,大學課程資源在數量上難以滿足社會群體的需求,大學課程資源主要以精品課程為主;其次,大學課程資源的質量不高,缺少互動交流;再次,大學課程內容多以靜態網頁或者文本形式呈現,缺少圖、文、聲、像相結合的、多角度的表現形式,因而大學課程資源總體表現形式較單一;最后,大學課程的內容偏向于理論,過分注重概念知識的講解,缺少實踐環節。大學課程資源未能體現出多媒體的優勢與特色,只將網絡作為一種簡單的信息傳遞的媒介,因而仍需對大學課程資源社會共享的問題進行深層次的分析以找出解決的對策。
  二、高校課程資源社會共享模式的探究
  基于目前高校課程資源社會共享模式中存在的問題,筆者特提出以下模式建設的新思路:
 ?。?)政府部門建立“高校課程資源共享平臺”,制定相應的評審、評價、激勵等制度。
  教育部組織相關工作人員進行社會調研,結合專家意見,制定出一套高校課程資源的質量標準,建立“高校課程資源共享平臺”。初期階段,每個學科專業在國內高校中選出比較優秀的前五名,并對該學科的課程進行共享建設,這些課程作為前期試點,要求高水平、高質量地完成,以作為以后課程建設的標桿。五所學校的共享課程建設人員要做好定期的更新、維護、在線答疑等工作。政府對進行課程建設的人員和后期更新、維護、在線答疑的人員要給出一定的經濟獎勵和榮譽表彰。
  對于學科中某一門課程的建設,五所學校在內容設置方面應有不同的偏重,比如,有的偏重理論研究、有的偏重實際應用、有的偏重基礎知識講授、有的偏重高階知識提升、有的以雙語教學為主,以滿足不同社會領域內的工作人員的學習需要。
 ?。?)組織專家評審現有各平臺大學課程資源,評審合格后作為平臺首批上線課程,集中展示在該共享平臺?,F有很多平臺大學課程資源很豐富,但質量參差不齊,也多有重復建設,應取精華去糟粕,組織專家進行評審,選出優質的一批課程展示在該共享平臺上。
  工作人員可先進行網上問卷調查,調研出社會人員對大學課程資源的需求有哪些比較注重的因素,專家在評審時,可參考這些因素,以便評選出真正符合社會大眾需求的線上課程。
 ?。?)根據需要制訂課程建設計劃,組織“課程建設團隊”進行課程建設。
  有了前期五所高校的優質建設和專家評選出來的現有其他平臺上比較優秀的課程作鋪墊,可先運行一段時間,然后讓社會民眾對現有課程進行評價,評出優秀的地方和尚待改進的地方,調查社會民眾的需要,組建課程建設團隊,根據需要制訂課程建設計劃。
  (4)課程建成后要接受專家評審,評審合格后才能上線,評審不合格則再次修改或者被淘汰,確保上線課程的質量。
  課程建設過程中,鼓勵國內各高校積極參加,各高校可根據自己的優勢,組織課程建設人員在規定的時間內重點建設好2~3門課程,課程建成后接受專家評審,評審合格即可上線,評審不合格則再次修改或者直接被淘汰,確保上線課程的質量。
 ?。?)社會民眾學習網絡課程,并對共享平臺和課程本身進行評價,共享平臺和課程建設人員會根據評價意見進行課程完善。
  社會民眾在該平臺學習的過程中,對共享平臺和課程本身進行評價打分,平臺和課程會根據評價意見進行完善,主管部門要對評分高的課程的建設人員和維護人員進行獎勵,對于評分過低的課程,令其暫時下線進行整改修繕,完善后經專家審核通過方能再次上線,對于不按照規定進行限期整改的課程,直接下線處理。
  (6)社會民眾在學習共享平臺課程的過程中,可通過共享平臺、微信、QQ、微博等方式與課程建設團隊內的教師進行在線溝通,建設團隊可安排值班教師解決社會民眾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強化學習效果,主管部門要對值班教師給予相應的獎勵。
 ?。?)除了線上課程資源的建設,對于一些實踐性比較強的課程,建設人員在建設課程時,可以設置一些模擬仿真實驗。除了模擬仿真、虛擬實驗外,各高??筛鶕唧w情況,每周或者每個月設置一天實驗室開放日,以供當地有實驗需求的社會人員共享,同時每個實驗室配備相應的實驗教師進行指導,以便更好地滿足某些社會人員進行實驗學習的需求。高??梢赃x擇自愿免費實驗室共享,主管部門也可對相應高校提供一定的經費支持,對于實驗室配備的相應實驗指導教師要給予一定的獎勵補助。
 ?。?)要發揮好社會崗位精英的作用。有些社會人員雖然學歷不高,很多高校課程沒有學過,但是長期的工作經驗足以自成一套知識體系。高校課程共享平臺可設置一個版塊,供這些社會崗位精英將自己的工作經驗整理成學習資源供有需求的人員學習,平臺可根據用戶的打分情況對此版塊課程建設人員給予一定的獎勵。
 ?。?)高校課程共享平臺在建設成功后,要根據社會人員的需求不斷更新,社會在不斷進步,知識也在不斷更新換代,社會新增崗位也在不斷涌現,有些崗位知識,可能在傳統的大學還沒有設置相關的課程,因此高校課程共享平臺可根據社會民眾的需要招募人員進行新課程的建設,以滿足新型崗位人員的需求。
  根據社會民眾對大學課程資源的學習需求,建立一個政府出資建設、管理的“高校課程資源共享平臺”,基于目前高校課程資源社會共享模式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一個新的高校課程資源的社會共享模式,可以確保呈現給社會民眾一個高水平、高質量的大學課程資源共享平臺,平臺內的所有大學課程資源對社會人員免費開放,沒有任何訪問限制,做到真正意義上的社會共享,這樣可以給社會民眾提供更好的學習機會,促進教育的公平。
  參考文獻:
  [1]程馨盈.“互聯網+教育”背景下大學課程資源的社會共享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7.
  [2]丁新.網絡教育優質資源共享機制分析與思考[J].中國遠程教育,2003(21):51-53.
  [3]黃歷宏,李勇軍.精品課程數字化資源共建共享模式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09(12):58-6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845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