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家庭教育課程資源的開發共享機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家庭教育課程資源是對學校教育資源的極重要的補充。要想有效地開發與共享家庭教育課程資源,需要創建如下機制:一建立課程資源開發的管理機制,二建立資源信息化、課程化的研究機制,三落實課程資源開發的長效化、精準化的合作機制,四建立資源開發共享的激勵與保障機制。遵循這四大運行機制,家庭教育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共享,將充分發揮家校合力。
關鍵詞:家庭教育 課程資源 開發共享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當代社會高速發展,經濟領域里精準化、智能型、共享型等新概念不斷推陳出新,家庭教育也漸漸趨于多樣化、科學化、課程化,而課程資源的開發、共享,是家庭教育課程的一項基礎工作。
本文認為,家庭教育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共享,需要遵循自身規律,建立并健全以下幾種運行機制:
一、建立課程資源開發的管理機制
學校建立校級、年級、班級組成的三級管理主體,分別是德育處(或專設機構)、分管年級工作組和班主任,后兩者側重于挖掘家長資源并統計上報校級機構備案。
家庭教育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共享由校級管理部門統一規劃,聯合家委會,組建家長資源庫,充分吸納不同行業、不同領域、不同背景的跨界家長優質資源;規范管理各類家庭教育資源,負責制定有關家教資源共享的相關政策,合理調配和部署校本課程、學校管理中所需家長資源,再調配相關年級、班級的適度使用;牽頭成立家長教育教學資源的若干管理小組,如幫教組、義工組、講師組等;校內成立擅長家庭教育課程的開發與立項、具備網絡技術支撐力、具有較好家教經驗的教師與家長共存的專家組,等等。
二、建立資源信息化、課程化的研究機制
家庭教育教學資源的開發與共享,離不開資源課程化。因此,家庭教育課程應當納入學校課程發展體系之內,予以合理的開發與利用。學校成立德育副校長為首的家庭教育課程開發小組,德育干部、思品老師、優秀班主任、招生招聘工作負責人、專業性家長等專家組成員具體負責家庭教育課程的開發與立項,根據不同年級、不同層次的學生特點和需求,相應開發不同目的、不同內容的家庭教育課程,如新生家長,轉化生家庭、畢業班家長、單親家庭、特異心理家庭、職業選擇家庭等各類特色家庭教育培訓課程。正因其針對不同人群,才能產生班級、校際的共享價值。
要充分發揮家長資源庫的優勢。所謂家長資源庫,就是對全校家長資源(包括顯性的和隱性的)進行充分的挖掘、清理、分類整合而形成的全校共享、隨時更新的家長信息系統。家長資源庫以其內容的豐富性、信息的共享性和及時性而體現出獨特的優勢,應當成為學校開發家庭教育資源的主要載體之一。建立家長資源庫,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設計好家長資源登記表,逐年添改。2.指定專人收集好家長資源登記表,分類儲存,并按時更新。全校家長資源按照職業、領域、專長等特點進行分門別類,加以整合,并錄入電腦,形成家長資源庫的電子文檔,實施信息化管理,由校級管理部門統一規劃管理,合理組織開發與共享。
三、落實課程資源開發的長效化、精準化的合作機制
1.課程資源開發立足于長效性、針對性
以往,學校組織的家庭教育課程常常被聽一次隨堂課、開一場全體家長會、辦一場公益講座等所代替。這實際上是對家庭教育課程的誤解,純屬偷換概念。家庭教育課程必須具備有教學計劃、有教學設計、有專職師資、有一定課時的教育課程。所以,家庭教育課程必須具有針對性,課程的開展才能發揮出應有的效率,其培訓的影響才深遠;又因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引領性,才能產生良好的社會效益。
由家長隊伍組成的幫教組、義工組、講師組等開展活動,切忌“一陣風”,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利用家長資源開展學校管理、學生教育的活動,應當做到:活動有方案,部署有計劃,人員組織化,效應社會化。
2.課程資源開發要注重精準度、實效性。
學校應當充分考慮到家長的工作特性,精心設計培訓課程,合理安排培訓時間。每學期的課程必須具有針對性,宜少而精,開展的頻率要低,課程內容要實。要達到此精準的目的和效果,師資的建設不可或缺。選人任教必須克服隨意性、名氣性,不能盲從。因為課程的性質、內容,決定了適合的培訓師。比如“家庭安全”教育課程可以邀請公檢法消防等行業專家,“孩子學習”家庭教育培訓可以邀請具有成功經驗且可操作、很實用的家長來現場一起分享育兒經等等。當然,有課程必有跟蹤檢驗,在完善中達到精準化效果。
四、建立資源開發共享的激勵與保障機制
1.認真做好現有家校聯系平臺的管理,保持家校教育合力
家長參與任何形式的學校教育活動,歸根結底是為了孩子的成長。常規渠道,家長們也是熱情參與的。但不能因為細節上的忽視,漸漸地挫傷家長參與學校活動的積極性。家訪、校訪、師訪、會議、紙質工具等無一不需要學校、教師認真準備、熱情對待。認真,是寫在臉上,落在舉止上,家長會受到鼓勵信號的。
2.創新渠道開設家?;ヂ撈脚_,提高互動的活力
信息交流,既是家長自身成長的心理需要,也是參與社會、表達思想的情感需要。學校應當多渠道開設家校互聯互通平臺,特別是能突破家長會、家長學校、通訊等現有互動平臺,可以創建家庭教育專題網頁和微信家長平臺,須具備留言、互動、咨詢等功能,供家長吐露心聲、咨詢問題、發表感想、提出建議等,以不斷地保持家長關注與參與的新鮮度,鼓勵發揮家庭教育效力。
3.建立優秀家長、榮譽家長的保障機制
對于那些在課程開發、活動參與等方面表現突出的家長,學校有關部門應當定期組織“優秀家長”、“榮譽家庭”等稱號的評選工作,及時鼓勵有突出貢獻的學生家長。另外,要敢于創造性地鼓勵在維持家庭穩定、轉化后進學生方面的辛苦家長,如“和諧之家”“進步明星家長”等榮譽稱號的評定與授予,因勢利導社會輿論。
在當前的社會分工模式和教育現狀下,開發與共享家庭教育課程資源是一條貫通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充分發揮二者的合力作用的有效途徑。學校應承擔起主導作用,把握并遵循以上運行機制,力避重利用輕開發、重臨時輕長效、重配合輕參與的時弊,讓開發與共享家庭教育課程資源成為學生成長的重要助推器。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77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