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高中《生活與哲學》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探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在目前的高中哲學教學中,因為課程資源在開發和利用上存在很大的不合理性,這就導致了教學效果的不理想。當然,教學要想實現與課程開發利用的結合,有一個較大的難點就是把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要與教學過程中的具體特點相適應。也就是說怎樣對課程資源實現最大價值的開發和利用,這也是目前在高中《生活與哲學》這一課程中研究的重要問題。本文著重對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做以下研究。
  關鍵詞:高中 生活與哲學 課程資源開發 利用
  我國的基礎教育改革在不斷的深入,對于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也逐漸成為教育界的關注對象。人們更為深刻地意識到,只有對課程資源進行合理的開發和利用,才能夠實現基礎教育改革的目標。
  一、要不斷擴展高中《生活與哲學》這一課程的物質資源
  《生活與哲學》這一課程要想得到更高程度的發展,就要不斷地去開發“教材”。這里所說的教材,不僅僅是指課本或者與之相關的輔導資料,更要讓教師對這些材料進行相應的加工和改造,給教材注入新的活力。
  對學生來說,教材是他們最主要的學習資源,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是學生唯一的教學資源。但是新課改所提出的課程資源,并非是讓學生摒棄教材,也不是要削弱教材對教學過程的作用。就目前形勢來看,教材已然不是學習的唯一資源,在這樣的新形勢下,教師就要結合實際情況以及學生的學習狀況,轉變之前以教教材為主的授課方式。對于《生活與哲學》這一課程來說,教材本身存在著結構單一,與社會生活實際相脫離的現象,讓學生認為哲學只是“假大空”。所以作為高中哲學教師,要教會學生使用教材。學生對于哲學課并非不感興趣,只是他們不愿意在課堂上聽空洞乏味的說教。因此,教師要讓哲學課和時代發展相適應,給哲學課注入活力。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用教材,要用好教材,把教學內容結合生活實際,創造性的使用教材。
  同時注重網絡資源的利用。信息技術在不斷發展,對學生來說,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可以利用網絡進行學習。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借助學生比較感興趣的現代信息技術,讓這一技術成為課程資源的一部分。教師在進行哲學教學時,要注意在教學過程中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也就是所謂的資源成本,否則就有可能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
  二、教師要不斷發掘《生活與哲學》中的人力資源
  首先教師要明白,學生是重要的課程資源。當學能夠主動的學習時,也就達到了對于人力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但是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適時地引導,讓學生能夠主動地去學習。當學生的主動性被開發出來以后,學生就會變成教學活動過程的“發動機”,成為教師和家長之間的聯系紐帶。在《生活與哲學》的資源開發商,就要求學生能夠轉變自己的角色,把從之前作為課堂的旁觀者、學習者轉變為課程的開發者、協調者。要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在學習過程中學會利用一切教學資源,以此來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和探索能力。
  其次,教師也要明白,作為教師本身,也是重要的教學資源。教師不僅要有其自身的人格魅力和知識結構,還要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結構。教師也要成為學習的主動者。在《生活與哲學》的課程開發過程中,教師要時刻處于學習的首要地位。通過對教師這一重要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才能夠帶動這一課程的長久發展。所以,教師要不斷完善自己的理論知識,掌握哲學教學的最新動態。
  最后,教師要知道,師生之間的課堂互動也能夠形成重要的課程資源。盡管教師和學生都可以作為獨立的課程資源,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只有通過師生之間的良性互動,才能夠更好地把教師和學生自身的課程資源顯現出來。也就是說,只有通過課堂互動,師生之間就有可能得到真正的理解。在實際的哲學教學中,往往會出現教師單向的傳遞知識,學生被動接受,互動式的教學方式并不常見。所以教師在進行哲學教學時,要改變單向傳授知識的局面,讓學生成為課堂主角,讓學生積極參與,善于傾聽學生的聲音。
  三、教師要主動創造實踐資源
  實踐對所有的認知活動來說都是起點和歸宿。因此,在《生活與哲學》的課程開發與利用中,教師要遵循實踐第一的教學方法,讓實踐性能夠真正的通過教學顯示出來。
  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僅僅局限于教材知識,而教師在授課中也已教材內容為重點,只傳授教材知識,沒有給學生留有一定的實踐時間,所以學生沒有最真實的感受和體驗。教師與學生對于知識的獲得僅僅局限于課堂之上,而與真實的生活相隔絕,在這種狀態下,學生只知道一味的機械重復,想要在這樣的學習中得到提升?;谶@種情況,教師在進行哲學教學時,要轉變自己的關注點,把關注點由關注知識轉向關注學生,把在課堂上機械的教會學生知識轉向由教師引出活動,學生自己總結的模式,引導學生在更加開闊的思維中學到更夠有用的知識。
  而且,《生活與哲學》這一門課程的實踐性比較強,要讓學生能夠做到理論聯系實際,教室就要給學生創造一定的實踐資源。在課堂教學中,不能只注重結果而忽視過程,要把教師從課堂上的主導者變為引導者,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然后在這一過程中獲得知識。同時,教師要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學內容相結合,適時地安排學生進行實踐活動,教師在活動中教,讓學生在活動中學到知識,不斷提高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和生活的主體。
  參考文獻
  [1]謝瀟媛.高?!恶R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與高中《生活與哲學》教學銜接狀況分析[J].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21(4):46-50.
  [2]謝榮艷.談新課程理念下的高中生活與哲學知識教學[J].新一代,2018(5):104.
  [3]戴成峰.淺談高中政治“生活與哲學”模塊的小組互助合作學習模式[J].新課程導學,2017(4):17
  [4]黃如飛.高中“生活與哲學”課程的“四性”教學[J].西部素質教育,2018,4(13):243.
  作者簡介
  張旗偉(1977.02—),男,漢族,籍貫:浙江義烏,大學本科,中學教師一級,浙江省義烏市新義中學,研究方向:政治。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666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