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財務共享模式下事業單位財務轉型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由于事業單位具備公益性質的社會特點,因此在資金管理方面要做到公開透明通過利用信息化和集約化手段,提高事業單位財務管理能力。傳統的低效的財務管理對事業單位的辦事效率和管理合理性造成了不良的影響。文章通過分析財務共享模式下事業單位財務轉型的情況,為事業單位財務發展尋求創新思路,旨在提高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水平。
  【關鍵詞】財務共享模式;事業單位;財務轉型
  【中圖分類號】F8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19)05-0261-02
  隨著我國信息化發展速度的提升,社會經濟的發展受到極大的影響,商業模式受到持續沖擊,在不斷打破傳統模式的情況下,新型的管理理念和手段層出不窮,事業單位的財務方面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以互聯網、大數據分析、云計算為主的新型技術,對事業單位財務管理、財務處理流程的智能化、會計服務云端化、信息共享化等方面都產生積極影響。事業單位要積極利用網絡技術和信息技術,提高財務管理效果,促進財務轉型。
  1 財務共享模式及財務轉型分析
  1.1 財務共享
  財務共享服務把工作中零散的信息集中起來,匯總在信息交流平臺上,在信息技術的輔助下,通過有效且成本較低的手段實施統一標準的處理,為事業單位提供更加全面、專業的財務服務。財務共享突破了空間的限制,對事業單位中不同業務的處理實施有效的管理,不僅能夠降低財務管理的成本,也能提高事業單位的整體工作效率。
  1.2 事業單位財務轉型
  隨著我國信息化及智能化的發展,一般的財務管理模式無法適應我國目前的社會發展需求,社會迅速發展和不斷改革對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業單位是實施改革的深水區,針對我國經濟的實際情況,事業單位需要改變以往傳統的財務管理模式,向更加智能化、信息化的服務方向發展,提高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能力。
  1.3 財務共享與事業單位財務轉型的聯系
  事業單位在社會公共服務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和發揮著重要作用,而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也給事業單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業單位中傳統的財務管理手段、落后的信息化建設水平、不夠完善的監管機制無法適應我國社會的發展,因此需要在財務共享的基礎上實施財務管理的轉變。財務共享屬于集約式模式,能夠有效針對事業單位的財務水平進行集中處理,從而保證財務信息的公開透明,同時也能簡化事業單位的結構,提高事業單位的工作效率,提高對事業單位的監管力度,同時能滿足外部環境對事業單位更高的要求。
  2 財務共享服務的現狀及其發揮的優勢
  2.1 國內外財務共享服務的現狀
  世界第一個財務共享服務模式是美國的福特公司建立的,建立財務共享服務的目的在于優化企業中的財務結構,進一步約束和規范財務的操作流程,提高財務工作效率,控制企業的整體運行成本。這一模式獲得不錯的效果,因此財務共享服務在不斷發展。發展隨著我國企業的發展和進步,管理的效率在企業整體運行中發揮重要作用,而且我國信息化建設的不斷完善和進步,財務共享服務業被我國眾多企業利用。比如,中興通訊建立的財務共享服務中心,預示著我國企業實施財務共享模式步入初期發展階段,隨著后來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應用這一服務,初期發展獲得極大的成功。
  2.2 財務共享服務發揮的優勢
  第一,提高財務的管理能力及決策合理性。在以往的模式下,管理人員無法快速地了解各個公司的運行狀況,從而快速地進行資源配置。通過財務共享服務,可以制定統一的財務計算標準,規范對資源的使用要求,并可以針對不同公司的財務狀況進行監管,提高企業財務管理效果及決策的合理性。第二,降低財務成本。企業通過共享平臺,可以實現資源和業務的集中性處理,以前分散的部門和工作人員能夠集中到一起進行管理和分配,從而減少了財務工作人員的數量,采用更加簡約的管理層級,也簡化了財務機構,提高財務工作效率,降低財務工作的運行成本。第三,提供專業化的技術服務。財務共享服務中將財務人才集中到一起,從而提高了財務人員的專業能力和工作效率,能夠為企業提供更加準確和專業的服務。
  3 行政事業單位財務轉型存在的問題
  3.1 傳統的財務管理水平較差,管理基礎也較薄弱
  事業單位有非盈利及公益性的特點,資金大部分來源于行政服務收費及財政撥款,因此缺乏競爭力,導致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能力較差,缺乏長遠的規劃手段。一部分財務部門主要工作是核算和統計,財務管理的優勢并沒有發揮出來,財務管理工作也沒有得到重視。
  3.2 信息化發展速度較慢
  信息化建設在事業單位中無法引起重視,因此很多事業單位很少應用互聯網技術,事業單位內部及各單位之間的數據共享能力較差,無法將信息統一起來形成完善的財務管理流程。此外,財務部門只能被動地接受生成后的數據,監管無法發揮其工作效果。
  3.3 缺少復合型人才
  事業單位中傳統財務思維無法引起對管理的重視,財務人員也缺少工作責任心,每天按照要求上班下班,財務人員更多地注重會計基礎知識和核算技術,數據管理及分析能力較差,大部分財務人員都無法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求。
  3.4 監管機制不完善
  大部分事業單位沒有設置獨立的監管部門,缺乏基本的監管。監管機制和監管能力不夠完善,導致一些監管部門形同虛設,無法發揮實質作用。一些事業單位的監管力度較差,則不利于廉政建設的發展。
  4 財務共享模式下事業單位財務轉型的具體措施
  4.1 保證財務制度和處理手段的標準化
  標準的財務制度是實施財務轉型的基礎,因此要建立規劃標準的財務制度和工作流程。制度和政策的有機結合,才能保證制度得到嚴格的實施,在實際應用中也可以不斷完善。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來規范操作流程,能夠針對財務共享服務中的各個工作做好管理,保證工作流程的規范化,從而有利于提高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能力和工作效率。   4.2 加快事業單位信息化建設的進程
  隨著我國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數字化管理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趨勢,財務管理的信息化、系統化是改革的主要手段。將信息技術作為基礎建立起來的財務共享服務平臺,通過建立數據庫能夠將各個單位的財務數據整合到一起,實現信息共享和統一管理。構建快速的網絡服務,引進先進的設備,能夠實現精細化管理,也能為管理提供有效的技術保障,最終提高事業單位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標準化的財務工作制度是財務改革的基礎,要建立好規范化的工作制度和流程,并且保證制度落實到位,對共享財務中心的每個工作環節作硬性規定,提高事業單位的管理能力和工作效率。
  4.3 簡化事業單位組織結構和財務的流程
  通過建立財務共享中心,能夠減少各個部門工作人員的數量,也能更好地集合工作人員開展統一的培訓工作。在保證單位整體業務量不會下降的情況下,采用財務共享平臺,將以往零散的財務部門進行簡化并集中起來,減少工作人員,從而節省一些資金用于激勵優秀的工作人員。
  4.4 建立完善的監管體系
  要實現財務共享模式,事業單位必須具備創新管理思維和手段,同時需要高層管理干部的支持和幫助。事業單位中需要建立完善的監管體系,從而促進財務管理水平的提高。事業單位要建立符合自身實際情況的監管部門,開展內部審查工作,明確監督的職能,落實監管責任。在此基礎上,也要建立一套科學規范的評審制度,不斷完善評價體系,建立獎懲機制,從而推動事業單位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5 結語
  當前,以互聯網、大數據分析、云計算為主的新型技術,對事業單位財務管理、財務處理流程的智能化、會計服務云端化、信息共享化等方面都產生積極影響。事業單位要積極利用網絡技術和信息技術,提高財務管理效果,促進財務轉型。要實現財務共享模式,事業單位必須具備創新管理思維和手段,同時需要高層管理干部的支持和幫助。財務共享模式是對傳統財務管理模式的沖擊,財務共享模式下的事業單位財務轉型的實施能夠提高事業單位的工作能力和效率。
  參 考 文 獻
  [1]陳冰.大數據對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的影響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2018,39(31):107-108.
  [2]周麗蕾.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中信息化技術的應用探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8(24):241.
  [3]楊玉穩.基于會計資源共享服務的財務轉型研究[J].商業會計,2018(9):101-102.
  [4]姚俊生,袁仁淼.新常態下行政事業單位財務轉型的思考——讀《財務轉型大趨勢》有感[J].財會學習,2018(29):39-40.
  [5]呂艷紅.淺談管理會計在事業單位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經貿,2017(9):166-168.
  [6]張峨嵋.從業財融合角度探討科學事業單位財務轉型[J].財經界(學術版),2018(24):98-100.
  [7]竇紅梅.大數據時代事業單位財務工作的轉型[J].現代企業文化,2018(30):306,308.
  [責任編輯:高海明]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439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