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乒乓球正手攻球動作的啟蒙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本文對乒乓球正手攻球動作技術要點進行了分析歸納,并對乒乓球正手攻球動作的啟蒙訓練方法重點介紹,乒乓球的啟蒙訓練應循序漸進,訓練強度與進度的安排應符合身體機能的漸進規律和學習掌握知識的規律,綜合運用多種訓練方法,為后期其它單項技術的學習打好基礎。并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對正手動作啟蒙階段易出現的問題進行總結并提出可行的糾正方法。
關鍵詞:乒乓球 正手攻球 訓練方法 啟蒙
中圖分類號:G80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4(c)-0036-02
乒乓球運動的創始距今已有120余年歷史,經過歷年來的創新發展,乒乓球技術已逐漸成熟,賽制也愈加完善。而正手攻球作為一項基本技術,在乒乓球的訓練啟蒙階段,有著重要的地位。
1 正手攻球技術要點(以右手持拍為例,下同)
1.1 引拍動作
身體離臺30~40cm,兩腳分開大致與肩同寬。左腳在前,右腳在后,前后腳尖相距約二分之一腳長的距離,身體稍向右傾,重心壓至右腳,兩腿彎曲,彎腰收腹,背部挺直,目視前方。肩部自然放松,手臂與身體大致位于同一平面,體臂夾有一拳距離。手臂自然彎曲,小臂與大臂夾角約120°,手腕放松,拍型稍前傾橫向打開[1]。
1.2 擊球動作
當球落己方球臺漸進身前時,右腿蹬地,腳跟抬起,前腳掌抓地,身體略左轉,帶動手臂向前揮拍迎球。觸球瞬間,力量主要向前;在球的高點期或上升期擊球,擊球點位于球的中上部;以腰帶手,小臂內收,略帶摩擦。手腕輔助發力,在擊球時,根據來球線路調節板型。髖關節的核心區域要快速伸展并及時將核心能量快速上傳至手臂直到拍頭,在身體一側觀察整個動作軌跡,是一個等邊三角形的軌跡[2]。直握拍者,拇指稍用力壓拍調節板型,無名指和中指發力控制球拍擊球方向,橫握拍者,靠食指調節回球弧線[3]。
1.3 結束動作
由于身體轉動及小臂內收的慣性作用,身體已轉向左側,重心壓至左腳。拍頭收至左眉梢處,身體前傾度增加。
1.4 還原動作
擊球結束后應立即做好回擊下一球的準備,腰胯向右側轉動,身體重心右移,球拍由身體左前方拉至身體右側,準備回擊。
2 正手攻球啟蒙訓練
2.1 動作模仿與徒手練習
動作示范是進行乒乓球教學訓練中最常用的一種方法。教練按照動作要求以口頭講解及動作示范的形式向學生進行展示,示范可分為打球與徒手示范,應根據教學實際情況選擇使用。具體的來說,教練可從站位、腳、腿、腰、手臂依次展開介紹并配合動作演示,使學生初步了解擊球原理與發力原理;注意示范者的位置和方向,以便于學生看清動作。學生可根據教練示范初步進行動作模仿,切記徒手動作練習速度要慢,既可充分體會發力,又可防止養成錯誤的動作習慣。一般可以10次為一組,教練及時糾正錯誤動作及進一步分析動作。
2.2 “教具法”練習
充分發揮教具在訓練中的作用。示范動作往往一閃而過,但教具可供學生觀摩、學習、訓練。在實際動作教學中,可利用圖片、模型等直觀教具,供學生長時間觀摩并突出某個細微的環節;可充分發揮電影和錄像的作用,特別是慢速視頻,與徒手訓練動作相當匹配,一方面可體現乒乓球運動之美,另一方面加深了學生對動作的理解;利用訓練輔助道具,如半自動多球多點發球器、基本動作定型練球器等初級訓練器材,使學生通過觸覺和肌肉的直接感覺體會動作的要領及方法,可以進行重復訓練,在基本動作定型階段可發揮極大作用。
2.3 自拋球練習
自拋球練習為訓練者自己拋球并銜接正手攻球動作進行擊球的方法。具體方法為,首先以引拍動作(上述)站好,左手持球,位于胸前高度,松開左手使球自由下落,待球觸臺后,持拍手順勢做出擊球動作,在高點期擊球,因為此時球速最慢,更易于初學者擊中球。在攻球過程中,注意把握擊球時間,不可操之過急,一定要等球升至高點期后觸球。在訓練中發現,重復運用自拋球練習,可以很好的改善重心轉換和擊球時間問題。
2.4 教練手拋球練習
教練手拋球練習主要針對4~6歲的年齡較小的學員員,教練員站在訓練者同側球臺側面,對右手持拍訓練者來說,教練員位于球臺右側,左手持拍訓練者相反,教練向球臺上拋球,訓練者攻球。此方法的好處是發球速度慢,乒乓球落點準確,同時教練員可便于教練講解示范以及糾正動作,此訓練方法在年齡較小的學員動作啟蒙階段運用廣泛。
2.5 多球練習
多球訓練是由教練通過連續的提供不同力量、旋轉和落點的球,增強訓練的效果來提高運動員技戰術水平,從而提高運動成績取得一定的運動效益的一種練習方法[4]。多球訓練是在乒乓球啟蒙訓練中最常見的訓練方法,教練員可通過連續供球實現學生的攻球動作的重復練習,通過學生的正手攻球掌握情況適時調整攻球落點以及力量變化,是一種相當靈活的訓練方法。在乒乓球訓練的啟蒙階段,主要進行多球的“一點單線”練習,對動作進行定型,建立標準的動作框架,后期熟練掌握動作后,可增加步伐練習,使正手攻球練習更接近于實戰。多球練習可有助于訓練者明確擊球的正確位置及節奏。
2.6 單球練習
動作基本固定后,便可進行單球的練習,單球練習時相當于一對一對打,教練喂球要注意落點及線路的變化,不同的人喂球的力量和節奏是不同的,所以,對于啟蒙階段的初學者來說,這是必經之路。單球練習多種線路變化,對于乒乓球正手攻球啟蒙訓練,主要進行單一線路練習、兩點對一點練習、三點對一點練習(具體見圖1、圖2、圖3所示)。 乒乓球啟蒙訓練應當不斷學習鞏固提高。應該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安排訓練進度、訓練強度。應符合學習掌握知識的規律和機能的漸進規律[5]。以上幾種正手攻球的訓練方法,循序漸進,由易到難。從最基本的模仿并徒手練習,到更接近于實戰的單球練習,增加線路變化,層層遞進,更易于初學者接受,能夠為初學者的正手動作啟蒙訓練打下堅實的基礎。訓練時,相鄰訓練方法可交叉運用,并注意訓練者興趣的培養,教練員可根據訓練者練習情況,適時調整訓練方法與訓練強度,以達到良好的訓練效益。
3 動作框架的建立中易出現的問題及糾正方法
?。?)手腕僵硬,有時上翹有時下吊,手腕缺乏靈活性。
糾正方法:首先指導學員充分放松,先進行徒手動作練習,使其對正確的手腕動作有所體會后;動作定型后再進行多球的練習,逐漸體會并增加熟練程度,此問題將會逐漸改善[3]。
?。?)架肘:引拍時,上臂直向后拉,肩高、肘高[5]。摩擦感覺少,弧線制造能力差。
糾正方法:在站位時,右腳稍后,肩膀放松;引拍時,要求上臂內旋,不要直向后拉;多打些離身球,使肩部放松,擊球點稍微離身體遠一點,從而逐步糾正錯誤動作[6]。
?。?)缺少腰、腿配合,只有手臂動作,無重心轉換。
糾正方法:在動作模仿與徒手練習中就要重點強調重心轉換以及腰腿配合,在一點單線的練習中,要求必須有重心的轉換,開始練習時,放慢節奏,充分體會腰腿力量。
4 結語
正手攻球技術是乒乓球系列學習的重點,又是啟蒙階段的關鍵技術。掌握正確的理論知識,建立標準的動作框架,對其它技術的學習也有著不可磨滅的影響。在訓練中,應注意各類訓練方法的靈活綜合應用,把握訓練強度,層層遞進,由易后難。動作框架的建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必須及時糾正在練習期間出現的各種錯誤動作,利用科學的訓練方法,乒乓球的學習一定是高效并充滿樂趣的訓練過程。
參考文獻
[1] 李志勇,徐偉,曲愛英.大學體育教程[M].吉林:吉林大學出版社,2008.
[2] 馬岳.乒乓球正手攻球技術教學探究[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8(1):161,164.
[3] 蘇丕仁.現代乒乓球運動教學與訓練[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3.
[4] 孫玉,張予云.多球訓練對普通高校乒乓球專項班的教學應用分析[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7(16):84-85.
[5] 董若鯤,馬芳.淺析兒童時期乒乓球正手啟蒙教學[J].當代體育科技,2015,5(10):56-57.
[6] 張樺.乒乓球[M].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62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