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永遠的作者 永久的激勵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在長達30多年的時間里,張奠宙先生從數學家成為我國當代教育名家的過程,也是廣西教育出版社構建三個出版品牌的歷程。一個作者與一個出版社持續30多年的良好互動,在合作的深度、廣度和長度上都取得了豐碩成果。文章就此做一個簡要回顧。
  【關鍵詞】當代教育名家;科學史;原創科普精品;學科教育理論
  有一個人、一個大寫的人,他的名字在數學教育界幾乎人盡皆知。他就是我國當代教育名家、著名數學教育家張奠宙先生。而可能無人知曉的是,張奠宙先生是與我社合作最長久的作者。從1983年開始我們建立聯系,1984年約稿并于1985年出版他撰寫的《漫談現代數學》,到2018年他人生最后出版的《數學教育縱橫》,在長達30多年的時間里,我社推出了由他擔任主編或撰寫的近30卷著作,內容橫跨數學史、數學科普、數學教育三個領域,尤以數學教育著作最多。
  筆者特別要著重指出的是,就是在這30多年里,張奠宙先生從數學家逐漸變身為現代數學史家、著名數學科普作家、著名數學教育家,最終成為我國當代教育名家的過程,也是我社構建三個出版品牌——中國科學史系列、中國原創科普精品系列和中國學科教育理論著作系列的歷程。一個作者與一個出版社持續30多年的良好互動,在合作的深度、廣度和長度上都取得了豐碩成果,這不能不說是出版史上的奇跡。本文就此做一個簡要回顧,以表達對張奠宙先生的敬意,并希望成為出版社與作者同生共長、同創品牌的經典案例。
  一、中國科學史系列方面
  1986年我們約請張奠宙先生主持撰寫《中國現代數學史話》,于1987年出版,莫由是他的筆名。他在該書前言中寫道:
  “長期以來,我們一直想寫一點反映我國現代數學發展的東西??v觀二十世紀以來的中國數壇,確有許多值得后人紀念的史實。在那災難深重的舊中國,前輩數學家嘔心瀝血,艱苦奮斗,為中國現代數學事業的創立灑下了無數的汗水。他們的愛國熱忱、治學態度和高尚品德,乃是留給后學的寶貴財富。新中國成立后的三十余年,雖然幾經波折,畢竟有了一支數學門類齊全、受過良好訓練的數學工作者隊伍,其中的經驗教訓,更值得人們總結。認識過去是為了爭取未來。我們期望廣大青少年能從前輩數學家的足跡中汲取力量,努力攀登世界數學高峰,直至到達那光輝的頂點。”
  “然而,這對我們來說,確實是勉為其難的工作。首先是資料缺乏。多年來,為人“樹碑立傳”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正面闡述我國現代數學史料的出版物,真是寥若晨星。即便有一些資料,收集之難自不必說,僅就其準確性來說也很有些問題。為此,我們做了一些尋訪和考證,但限于時間和條件,還不能說已做到盡善盡美;其次的困難是現代數學涉及面廣,各門學科隔行如隔山,難以理解。”
  1992年我們向張先生提議,把《中國現代數學史話》增訂為《中國現代數學史略》并于1993年出版。他欣然接受,在前言中寫道:
  “本書是在《中國現代數學史話》的基礎上寫成的?!妒吩挕烦筛逵?986年,當時我們曾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生怕出書之后招致各方批評,貽笑大方。但結果完全相反,許多數學前輩和著名數學家都來信鼓勵,廣大讀者也予好評。這使我們深為感動。時代不一樣了,現代史的作品也可以寫了,大家的承受力都增強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自己倒是發現了許多不妥之處,誤植錯引,張冠李戴,不一而足。遂有撰寫本書之舉,盡量減少錯誤,以免以訛傳訛?!?
  “這幾年來,現代中國數學史的研究逐漸形成高潮。科學出版社的一套“中國現代科學家傳記”,材料翔實可靠,尤為重要。數學雜志上介紹我國現代數學家事跡的文章,也每每可見。前些年,筆者到美國訪問,通過走訪和查閱檔案,也收集了不少資料。本書內容從《史話》的27節增至37節,各節內容也多所增加。書后有兩篇附錄,是筆者對陳省身先生和楊振寧先生的采訪錄,事關中國現代數學史,亦一并收入。”
  《史話》與《史略》的出版,開創了當代數學家寫現代數學史的先例,引起數學界尤其是數學史界的極大興趣和高度評價。《史話》獲全國第一屆優秀教育圖書獎榮譽獎,《史略》獲全國第三屆優秀教育圖書獎二等獎、第四屆桂版優秀圖書獎二等獎。以此為開端,我社組織出版了《中國現代化學史略》(郭保章著,1995年),《中國現代物理學史略》(申先甲等著,2001年轉到福建科技出版社出版)等。這些科學史專著的出版,使我社在科學界特別是科學史界產生了較好的影響,積累了作者資源和編輯出版經驗,進入到中國科學史的出版領域。
  1997年,我社在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及一些大學院校的專家學者精心指導、大力支持下,制訂并啟動了出版“中國科學史叢書”的宏偉計劃,包括《中國數學史》《中國物理學史》《中國化學史》《中國天文學史》《中國地學史》《中國生物學史》等六本。每本書的篇幅大約100萬字,分兩卷裝訂。古代部分為一卷,近現代部分為一卷。經過20多年的艱辛努力,成就了一套體現國家級水平的中國科學史專著:
  ——2003年出版的《中國化學史》,被列為國家“十五”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獲第十四屆中國圖書獎,還得到廣西出版發展專項資金的資助;
  ——2006年出版的《中國物理學史》,被列為國家“十五”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獲首屆中國出版政府獎裝幀設計獎提名獎,同樣得到廣西出版發展專項資金的資助;
  ——2015年完成的《中國地學史》,把我國出版界的三個國家級圖書標志——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國家出版基金項目和國家級圖書獎集與一身:被列為國家“十二五”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獲第六屆中華優秀出版物獎圖書獎,其古代卷獲得國家出版基金的資助;
  ——2016年《中國生物學史》被列為國家“十三五”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其近現代卷獲得國家出版基金的資助。
  二、中國原創科普精品系列方面
  1984年我約請張奠宙先生撰寫《漫談現代數學》,于1985年在廣西人民出版社出版,這是我與他合作的第一本書。他在該書結束語中深刻地指出:   “數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種文化。一個民族的數學成就反映出在那個時代里這個民族的創造能力和生產水平?!?
  “當今世界上最發達的工業國家,也正是數學最發達的國家。在我國建設四個現代化的征程中,數學是不可缺少的。可以想見,四個現代化建成之日,正是我國數學騰飛之時。”
  “我們希望看到的是,一個有良好修養的民族,一代有強烈數學觀念的青年,一大批有清醒數學頭腦的工程技術專家,一支有卓越成就的數學專業隊伍。人人都需要數學,但不必人人都成為數學家。國家需要數學家,也一定會有心懷壯志的青年成為國際第一流的數學家,這是不可抗拒的歷史規律。”
  1986年我社成立后,推出了一系列原創科普精品系列。1998~1999年策劃出版的“走向科學的明天叢書”,由六個自然科學系列——數學、物理、化學、天文、地理、生物各6卷共36卷組成,累計銷售近2萬套。張奠宙先生不僅擔任了數學系列的主編并寫序,更是親自撰寫了首卷《數學的明天》,主持撰寫了《組合數學方興未艾》和《大千世界的隨機現象》兩卷。他在序言中指出:
  “一方面是中小學數學內容相對不變,另一方面是現代數學內容飛速發展。這二者間知何協調?除了加強中小學數學教育改革之外,對公眾進行數學普及是一件大事。在‘科教興國’的今天,沒有數學的普及是不可想象的?!?
  這套叢書被列為國家“九五”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獲第十屆桂版優秀圖書獎一等獎?!稊祵W的明天》被科技部、中國科學院、中國科協評為“科學家推介的20世紀科普佳作”。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盧嘉錫(曾任中國科學院院長)為叢書題詞:“學好科學,走向二十一世紀”;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路甬祥(兩院院士,時任中國科學院院長)為叢書題詞:“傳播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
  三、中國學科教育理論著作系列方面
  我社于1996年策劃組織、編輯出版了被教育界譽為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我國第一套“學科現代教育理論書系”。經過不懈努力,至今已推出學科教育理論一系列學術著作10多套近200卷,累計銷售達100多萬冊,其中有4套共56卷分別被列為國家“九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有3套共19卷分別被列為2015、2016、2017年國家出版基金項目,有1套共30卷獲國家級圖書獎。
  2010年出齊的“中國數學教育研究叢書”(15卷)由張奠宙先生任總主編。他邀請了30多位專家學者寫序或著書。在這個學術陣容空前強大的作者隊伍中,有我國當代教育名家4名,國家教材委員會專家委員1名,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1名、專家工作委員會委員6名,教育部“國培專家”8名,博士生導師10多名,有的還是國家課程標準研制組負責人或核心成員、國家課標版教材主編或編寫者。他參與撰寫了《數學“雙基”教學的理論與實踐》《交流與合作——數學教育高級研討班15年》兩卷,并撰寫了叢書的總序及《數學開放題研究》一書的序。他在總序中強調:
  “晚近以來,我們學習了許多國外的優秀經驗,特別是初步把握了比較科學的研究方法,注重調查實證,開始運用心理學的最新成果進行分析。這就是說,已經有初步的條件把我國已有的教學經驗上升為理論?!?
  “我們覺得應該集中大家的力量,開始營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數學教育體系了。于是,‘中國數學教育研究叢書’的編寫就提上了議事日程。叢書的出版,得到數學教育同行的積極響應。我們歡迎一切數學教育研究成果參與到叢書的出版中。除研究質量的普遍要求之外,附加的條件只有一個:具有中國特色?!?
  “叢書出版在即,希望能成為一個時代的記錄,一個中國數學教育發展的標志?!?
  這套叢書被列為國家“十一五”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被《中國教育報》列入“全國教師閱讀推薦書目”,其中《程序性知識教與學研究》一卷作為相關課題成果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叢書得到廣西出版傳媒集團重點圖書流動資金扶持基金資助。
  以出版“中國數學教育研究叢書”為開端,我社推出了“中國學科教育研究書系”:
  ——2015年出版“中國化學教育研究叢書”(5卷),由著名化學教育家劉知新先生擔任顧問,化學教育界的領軍人物王祖浩先生任主編。叢書被列為“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獲國家出版基金資助。
  ——2016年起推出“中國物理教育研究叢書”(15卷),由物理教育界的領軍人物郭玉英女士任主編。第一輯7卷獲國家出版基金資助。
  ——2017年起推出“中國語文教育研究叢書”(15卷),由中國教育學會中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長、課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員、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審顧之川先生任主編。第一輯7卷獲國家出版基金資助。
  ——2018年起推出“中國外語教育研究叢書”(15卷),由中國教育學會中學外語教學專業委員會原理事長、課程教材研究所原副所長、人民教育出版社原副總編、課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員、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審劉道義女士任主編。
  四、教育人生的學術絕筆
  2014年,張奠宙先生欣然同意把2003年以來關于數學教育研究成果的自選集——《數學教育縱橫》交給我社,于2018年5月出版。
  2016年5月,他得知本刊創刊,毫不猶豫地把剛撰寫的重要論文《數學文化課程需要系統化的總體設計》投給我社創刊號刊發,這是他首次提出數學文化課程的總體設計問題。
  2018年5月,他應約抱病撰寫了《“夯實基礎”永遠在路上》《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我的數學教育人生》,分別作為本刊專欄“我的教育觀”和“教育人生”的開欄文章予以發表。
  令人萬萬沒有想到的是,2018年12月,張奠宙先生因病不幸去世。2018年的自選集和兩篇文章,竟成為他教育人生的學術絕筆!
  五、結束語
  30多年的交往與合作,張奠宙先生給予了我社充分信任和許多關照。溯本求源,我們不會忘記他對我社圖書品牌創建的啟示作用。他始終不渝的悉心指導和殷切期望,將永久激勵我們把三個出版品牌——中國科學史系列、中國原創科普精品系列和中國學科教育理論著作系列不斷推向新的高度、創造新的輝煌!
  本月恰逢張奠宙先生誕辰86周年,特寫此文作為紀念!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677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