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品味作者情懷 凸顯生命感悟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作為一名有20余年教齡的教師,《散步》一課已經上了很多次,可以說,不用備課拿著課本就可以完成本課的教學。但次數多了,味同嚼蠟,教師自己的情緒都無法調動起來,更不要說感染學生。于是,帶著不甘,筆者重新拿起教參,仔細閱讀。當讀到作者莫懷戚在《〈散步〉的寫作契機》中所說的“《散步》寫于1985年。因為是一種‘生命的感慨’所以注定了它的抒情色彩。”這句話時,我心里有些許的不安。再讀到《二十年后說〈散步〉》中“看起來當然是既尊老又愛幼,其實我骨子里是想寫生命。”一句時,我深感慚愧,之前我對文本的解讀是多么膚淺,僅僅停留在尊老愛幼、責任擔當上,而忽略了作者的初衷——生命的感慨。于是,我決心深挖生命感悟,還原莫懷戚的初心。
  首先,我將教學目標確定為:體味溫馨的親情及作者對生命的關愛之情;品讀景物描寫,學習運用景物描寫來營造意境,抒發對生命的感悟。之所以仍然要體味溫馨的親情,這是針對初一學生的閱歷、理解力必須要抓的點,但這一點目標很容易實現,重點還是在對生命的感悟和景物描寫對主題的渲染作用上。
  整堂課我一共設置了三個問題探究:1.談一談“我們”中的每一個人。2.談一談“我們一家人”是怎樣散步的?3.你喜歡哪一處景物描寫,你能寫幾句體現生命的景物描寫嗎?
  針對第一個問題,學生很快就總結出母親的慈祥和藹、善解人意,“我”的孝順、顧全大局,妻子的溫柔賢惠,兒子的聰慧乖巧等特點。學生總結完畢,我順勢抓住其中的“我”小時候聽母親的,現在母親聽“我”的和“我”背母親,妻子背兒子的兩處細節,引導學生在感悟親情的基礎上,還要悟出這是一種生命的輪回,是“我”和妻子兩個成熟生命對衰老生命的關愛和對幼小生命的呵護,是作者對生命的感慨。
  緊接著,突破一家人怎樣散步這一情節中對生命的感悟的難點,我抓住了細節描寫,追問作者和妻子為什么要“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引導學生悟出這是一幅寧靜而溫馨的畫面,更是一種不疾不徐,是一種美妙的生命狀態,這是作者珍愛生命的具體行動。
  最后,重點悟景,學生先找出課文中的三處景物描寫的句子,反復朗讀,體味景物。學生在景物中逐漸悟出了春的氣息,暗示母親熬過嚴冬,將獲得新的活力,以及母親對生命的眷念和珍愛……學生七嘴八舌,越挖越深,令人振奮。
  為了進一步強化學生對生命的感悟,最后我還設計了一個拓展延伸的環節,我找了幾則能體現生命力的景物描寫,為了凸顯生命感悟,在每一則后面都加上了“這一切都使人想著一樣東西——生命”作結尾,讓學生現場仿寫:
  鳥兒將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的曲子,跟清風流水應和著。這一切都使人想著一樣東西——生命。(《春》)
  清明之后,谷雨之前,江南田野上的油菜花,一直伸展到天邊。只有小橋、河流切斷它,只有麥田和紫云英變換它,油菜花伸展到下一站,下一站。這一切都使人想著一樣東西——生命。(《江南》)
  學生現場任選一則仿寫,朗讀自己描寫的景物片段,氣氛極為熱烈,我被感動著,有了新的感悟:深挖教材,不僅能感染學生,也能感動自己,更是一名教師不斷成長的必經之路。
 ?。ㄗ髡邌挝唬簭V東省深圳市寶安區文匯學校)
  (責任編輯 張 妤)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896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