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基于手機APP輔助高職體育課堂教學改革的創新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互聯網+在教育業方面的發展,體育的發展也離不開互聯網的運用,那么手機APP的應運而生,使得師生們學習生活獲得了更多的便利,但同時也對學生的學習產生了重大的沖擊。體育課的參與度受到了極大的影響,導致體育課堂的教學效果差。此篇文章針對當前高職體育課堂教學的現狀,提出利用手機APP來作為體育課堂教學改革的輔助手段,在體育課堂教學的開始部分、準備部分、基本部分、結束部分等四個結構部分分別利用手機APP“釘釘”和“KEEP”來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參與度,提高體育課堂教學效果。
  關鍵詞:手機APP  體育課堂  教學改革  創新研究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3(c)-0065-03
  2018年4月27日,教育部體衛藝司司長王登峰在全國學校體育教學改革座談會上指出:“2018年,教育部一個重點工作就是推動學校體育教學改革”。新課標要求體育教師不斷地進行體育課堂教學改革與創新,用新的教學理念增強教學效果,真正達到增強學生體質的目的?!耙匀藶楸?,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始終貫穿于整個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之中。隨著互聯網+在各個行業的發展,手機APP也應運而生,給大家學習、生活提供了便利,但同時也使得學生在上課的時候玩手機情況越來越嚴重,導致體育課堂教學目標的實現受到阻礙。據國家學生體質測試網數據庫顯示,我國高職院校學生的體質逐年下降。要想增強學生體質,增強體育課堂教學效果,就需要進行體育課堂教學改革。轉變傳統的以教師教為主導的教學理念,創新出新的教學模式,把手機APP功能利用起來,變“堵”為“疏”,讓手機的使用與課堂教學相結合,達到最優的教學效果。
  1  高職院校體育課堂教學現狀
  1.1 傳統體育教學模式存在的弊端,導致體育課堂學習效果差
  傳統的教學模式一般是以體育教師為中心和主導,通過體育教師的講授、動作示范把相關體育知識、技術和技能傳遞給學生。這個過程主要表現為教師的組織、監控整個教學活動進程以及系統的體育知識的傳授。教師主宰了課堂,忽視學生的認識主體作用。傳統的體育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相結合,由開始部分—準備部分—基本部分—結束部分四個模塊構成。主要存在的弊端:第一,點名比較浪費時間,同時有代替點名現象;第二,教師無法精準的把握學生在課堂中參與鍛煉的次數及時間;第三,教學方法單一,基本以講解法、觀察法、對比法、糾正錯誤法為主,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第四,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師生互動較少,導致老師和學生不熟悉,不利于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學生會覺得學習枯燥乏味。
  1.2 高職體育課堂教學人數過多,導致學生參與度差、教師課堂管理有難度
  經調查,高職院校體育課堂人數少則40人,多則60人以上,高職體育課堂學生人數太多;第二,學校投入經費不足;第三,高職學生學習能力相對較弱;第四,手機網絡文化的影響。如上原因導致學生學習動力不足,積極性弱,教學課堂效果差。
  2  手機APP“釘釘”及“keep”的功能
  2.1 手機 APP“釘釘”的功能
  “釘釘”(DingTalk.com)是由阿里巴巴集團專為中國企業設計打造的免費溝通和協同的多端平臺,提供PC版面,Web版和手機版,支持手機和電腦間文件互傳。它具有刷臉簽到功能、上傳文件功能、位置共享功能。這些功能為我們學生在上課時提供了很好的借鑒作用。
  2.2 手機APP “Keep”的功能
  “Keep”-自由運動場是一款由創業者王寧創造的軟件。致力于提供健身教學、跑步、騎行、交友及健身飲食指導、裝備購買等一站式運動解決方案。跑步功能可以記錄用戶的運動軌跡、跑步里程、配速等跑步數據。這些功能可以記錄下我們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參與度。
  3  手機APP運用到高職體育課堂教學中的意義
  3.1 高職體育課堂教學改革發展的客觀需要
  體育教學是按照計劃和課程標準進行的有目的、有組織的教育過程。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其任務是向學生傳授體育知識、技術、技能,增強其體質,培養其道德、意識、品質等。它是學校體育實現“以人為本、健康第一”指導思想的基本形式,是體育目標的實施途徑之一。體育課堂教學不僅具有使學生精力充沛、順利完成各項學習任務的功能,而且具有奠定終身體育意識、延年益壽和提高民族素質的長期實用價值。據調查,高職院校體育課堂上課人數普遍比較多,一個班級少則40人,多則60人及以上。龐大的學生數量,要想在有限的90min課堂上,讓學生達到他們學習的認知目標、情感目標、技能目標有很大的難度。特別是隨著智能化手機的普遍使用,學生在體育課堂中玩手機的現象也越來越嚴重。究其原因是目前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理念陳舊,教學模式單一,適應不了當今大學生的上課需求。所以體育課堂教學改革必須持續不斷地進行。因此本課題研究有它的與時俱進的現實意義。
  3.2 手機APP在“互聯網+”的環境下促進教師與學生交流互動的客觀需要
  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與老師的互動基本集中在課堂的開始部分——點名、課堂的基本部分——糾正技術動作,而其他時間大部分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師生之間的互動相對較少。要想把這兩大模塊有效的融合在一起,我們可以把手機APP的獨特功能利用起來,為體育課堂的師生互動提供幫助。在體育教學改革中手機APP的運用,創造出新型的教學模式,為教學質量的提高開拓新的渠道。傳統的體育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學課堂從集合整隊、點名開始上課。而新的教學模式則是從學生在課前2min利用手機APP“釘釘”進行人臉識別系統簽到,并且同時可以確定上課地點和時間。教師在后臺可以看到學生來上課的人數以及姓名、請假的同學。這樣可以免去每次課堂需要花5min時間來點名的煩惱。同時教師也便于認識學生、記住學生的姓名,便于體育課程平時成績的記載。傳統的教學模式在課后基本沒有教學的延伸。學生有沒有課后復習,老師不得而知。而新的教學模式中,利用手機APP“釘釘”,學生可以把課堂上學習的內容上傳到應用平臺上,教師對學生的課后復習可以有一個明確的認識,以便于下一次課的教學內容的安排和調整。微課堂、翻轉課堂等新型的教學模式異軍突起,采取項目化教學模式的體育課,也應順應體育課堂教學改革的潮流,更好地利用手機APP來上好每一堂課。因而本課題的研究具有操作簡單、增進師生互動,增強課堂活躍程度的實用意義。   3.3 高職學生體育課上課積極性提高、教師教學效果增強的客觀需要
  在當前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從課堂要效果,從教學這里要業績,就必須不斷地改革與創新。手機APP是新時代的產物,是實現互聯網+體育的載體,也是學生們接收網絡知識、獲取最新社會信息的重要途徑。在體育教學課堂中,與其禁止學生玩手機,不如將手機APP利用起來,提高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利用手機的功能來輔助體育課堂教學。讓學生的學習過程更直觀,教師的課堂管理更方便。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根據經驗來判斷學生參與學習與鍛煉的時間、次數。學生是否真正地參與到學習當中,會不會“偷工減料”,教師有時無法精確的把握。而新的教學模式則是登錄到手機APP“Keep”,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可以看到自己鍛煉的軌跡、距離長短和時間長短。這樣便于學生對自身認識加深、增強自我約束能力,正確評估自己在本次課堂中的表現,從而達到提高學習動力、增強教學效果的目的。因此,本課題的研究具有增強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減輕教師課堂管理難度、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增強學生體質的現實意義。
  4  研究方法
  4.1 文獻法
  通過查找有關文件、圖書和資料,掌握課題所需資料。
  4.2 調查法
  通過問卷對在浙部分高職院校教師、學生進行調查,收集相關資料。
  4.3 統計法
  通過調查分析,對數據進行科學統計,得出相關結論。
  4.4 訪談法
  通過對部分高職院校的學生進行訪談,得出相關結論。
  5  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將手機APP作為輔助手段在體育課堂教學改革中進行應用。一是在課堂教學之前,由教師將本堂課所學內容上傳到“釘釘”APP里面,讓學生提前了解學習內容,增強師生互動;二是在教學模塊的開始部分運用“釘釘”APP,在課堂的開始進行人臉識別系統進行簽到,同時也會記錄下學生簽到的時間和地點,減少簽到時間;三是在教學的準備部分和基本部分運用“keep”APP進行記錄學生運動的軌跡、運動的距離、運動的時間以及學生運行的配速,為學生完成學習任務提供數據支撐;四是在教學的基本部分將傳統的教學方法——觀察法利用“釘釘”APP的共享文件來上傳小視頻代替,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有個客觀的評價,也可以同學之間互相評價,便于糾正動作-反復練習-規范動作,同時也意識到自己的優勢與不足,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動力;五是在教學的結束部分學生將自己學會的技術動作視頻上傳到“釘釘”APP里面,老師根據學生上傳的視頻影像判斷學生學習的內容掌握程度,調整下一堂課的教學內容,更好的實現體育課堂教學的認知、技能、情感等目標。六是學校加大經費投入教學中所需費用,便于教師敢于創新;七是加大學校網絡建設,保障體育館及體育教學場館無線網絡的覆蓋。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較好地運用手機APP的功能,讓體育教學改革得以進行。
  6  結語
  本研究在理論方面,提出體育課堂教學改革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幫助;在實踐方面,為高職院校在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中運用手機APP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提供經驗借鑒和數據支撐,也為其它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的改革工作產生一定的借鑒作用。
  參考文獻
  [1] 倪詩淼,劉萬兆.大學課堂管理創新研究[J].中外企業家,2016(19):221,228.
  [2] 董少偉,郭中華.手機多媒體技術在現代教學管理中的應用[J].科技與管理,2009,11(5):137-139.
  [3] 崔麗巖.移動互聯網對中職體育教學影響的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7,7(21):132-133.
  [4] 宋建美.體育教師課堂管理的實施和評價研究[J].教學與管理,2010(27):146-147.
  [5] 俞莎莎.淺析高校課堂上“手機依賴”現象及應對的措施[J].卷宗,2014(11):137-138.
  [6] 高源.基于移動終端的課堂管理策略[J].現代計算機:專業版,2017(28):26-2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717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