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賽艇運動員專項能力的訓練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本文對賽艇運動員專項能力訓練的有效方式展開了較為深入的分析,提出了注重力量素質訓練、測功儀、水上練習、把控訓練強度、解決專項化問題、提高有氧能力等有效方式,旨在通過對賽艇運動員實際情況的分析,利用合理的專項能力訓練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賽艇運動員的專項力量,進而取得更好的成績。
關鍵詞:賽艇運動員 專項能力訓練 力量素質訓練 水上練習
中圖分類號:G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4(b)-0023-02
目前人們對于身體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賽艇等項目逐漸受到人們的喜愛,但要想在賽艇比賽中獲得良好的成績,就要進一步加強對于賽艇運動員專項能力的訓練,進而不斷規范化賽艇運動員的動作。但就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對于賽艇運動員的專項能力訓練還處于起步階段,影響著運動員能力的提升,因此,本文針對于賽艇運動員專項能力訓練的主要內容進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專項能力訓練措施,進一步提高賽艇運動員的實際能力。
1 賽艇運動員專項能力訓練的有效方式
1.1 注重力量素質訓練
在賽艇運動中,力量素質是最基本的因素,主要就是指賽艇運動員在運動過程中需要克服自身的內阻力與外阻力,對于發展運動員的其他素質也尤為重要。因此,教練員在對賽艇運動員進行實際訓練的過程中,要鍛煉運動員的耐力及力量,使賽艇運動員自身能夠明確力量訓練的重要性,下面以第一少年兒童體育學校為例,選取20名男隊員進行力量素質訓練的分析。
第一,對10名運動員進行最大力量與6min耐力力量測試,教練員要結合運動員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接著,教練員結合運動員的具體情況,經一步構建訓練方案,依據方案進行聯練習,可以通過定期練習的方式,分別與周二、周四、周五進行練習。第二,給運動員制定對應的訓練計劃為:周二組織力量訓練活動,運動員結合自身情況增加力量,15次三組,鴨步走50m,轉體15kg、保證臥拉、深蹲及測功儀20槳,可以采取10槳慢,10槳快的形式,要保證運動員能夠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周四,運動員要完成12項力量訓練,訓練時間為50s,其中包括高提、收腹舉臂、高架腹肌及訓練背肌等,最后進行水上30min。周五進行力量四項的訓練,含括高翻、臥拉、臥推、深蹲四項。運動員根據自身最大力量的80%,做10次。利用這種方式對運動員進行訓練,經過階段性的練習,使運動員在實際的練習中提高自身的力量,這種訓練方式對于賽艇運動員提高專項能力來說尤為重要,不僅能夠提高力量耐力及速度力量,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使運動員在后期劃槳訓練的過程中發揮用力效果,促進專項能力的提升[1]。
1.2 測功儀
通過進行測功儀測試,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對賽艇運動員的滑行時間、總距離及分段成績、功率等進行較為詳細的記錄。賽艇教練員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結合運動員的實際表現,還要結合實際的數據進行分析,從根本上保證數據比對與分析的全面性。
運動員在訓練中,沒有將水上練習與測功儀進行結合,導致賽艇運動員在劃船過程中會出現技術措施,這些錯誤都是運動員經常犯的,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教練員應當發現運動員的薄弱環節,并及時進行指正。其一,在拉槳動作結束后沒有迅速按槳復位;其二,運動員因腿部用力過度,導致腰部支撐力不足,滑座后移的現象過快。其三,運動員在拉槳動作結束后,身體過早前屈[2]。
在觀察運動員訓練過程時,要利用以下的方式進行水上練習,希望對賽艇運動員有較大的助益:(1)運動員可以閉眼劃槳,進一步達到節奏平衡的狀態與感覺。(2)將全槳與半槳有機結合起來,讓運動員感受正確的腿部用力方式。
1.3 水上練習
教練員若想提升賽艇運動員的劃船能力,就需注重引導他們將槳葉控制與發力結合起來,隨著槳葉做做功的大小,對賽艇的速度進行調整,從而找出適當的運行速度。以某1000m賽艇比賽為例,賽艇運動員在比賽中劃槳120次左右,因此,平時訓練的數目務必要大于120次,從根本上為賽艇運動員在比賽時能夠進行合理劃槳奠定基礎,進而取得更好的成績。運動員正確的入水動作為,在剛進入水時不能使用爆發力,只能夠感覺到水與槳之間的連接,并通過勻加速的方式進行快速拉槳用力,緊接著回槳到小腿上方時開始轉槳,并利用滑座滑行到前段,在距離剩下10m時,運動員的手臂向前移動,并自然的抬起手,使槳葉順勢滑落,務必要保證最佳的運動狀態,進而對運動員的全身細胞進行合理調動
因此,正確完成拉槳動作后,運動員應當感受到槳入水后勻加速的推動船身,而不是通過槳推水、打水的方式。另外,運動員在劃槳時要注重富有一定的韻律感,從18~20槳/min的訓練過程中得到提升。在賽艇運動員的訓練過程中,運動員務必要體會與掌握劃船的基本要素:第一,可以利用較低的槳頻提高船速。第二,單槳的劃槳角度應當達到90°,雙槳則應當達到110°。第三,運動員的腰部、退避及臂部三個部分肌群應當得到合理的應用。在賽艇比賽中,起航15~20槳后就要注重以上三點要素,利用這種方式保證運動員劃槳動作的協調性與規范性,有效提高賽艇運動員的專項能力水平[3]。
2 賽艇運動員專項能力訓練的建議
2.1 有效把控訓練強度
對賽艇運動員進行專項能力的訓練,主要問題就在于把握訓練強度,可以利用降低強度、槳頻及延長訓練量的專項耐力訓練為主,將發展有氧能力為目標,根據運動員的實際訓練情況,進一步增加高強度的訓練方式。
2.2 解決專項化問題
首先,針對于賽艇運動員正處于形成正確技術動作的過程中,應當從訓練方式入手,進一步解決實際的專項化問題,神經對肌肉的控制需要進一步形成與劃船動作較為相似的模式。因此,要保證肌肉收縮的時間、速度與順序能夠與專項接近一致。
2.3 提高有氧能力
雖然低強度的有氧訓練對培養青少年運動員的正確技術作用不是很大,但是只有提升有氧能力才能夠對無氧能力及專項耐力起到極大的支持。在實際的訓練過程中,務必要規范化運動員的劃船動作,穩定劃船的節奏[4]。
2.4 創新專項訓練方式
教練員要針對于賽艇運動員的身體機能及其能量代謝特點有基本的了解,并結合運動員的實際情況,進一步探索全新的訓練方式,明確運動負荷對于運動員功能系統的影響,并以此為 基礎,進一步構建能夠符合賽艇運動員基本特征的訓練實踐平臺。探究機體不同的功能系統需要通過哪些不同的運動符合及訓練方式進行改造,并對專項訓練結果進行分析,進行不斷的總結與探究。
3 結語
綜上所述,對賽艇運動員進行專項力量訓練,不僅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運動員的專業能力,還能夠為日后比賽提高競爭力打下良好的基礎。在實際的專項能力訓練中,要保證系統性、科學性的訓練原則。另外,教練員務必要從轉變訓練方式入手,完善與改進專項技術,使賽艇運動員能夠取得更加優異的成績。
參考文獻
[1] 黃子健,呂凡普.男子賽艇輕量級運動員有氧和無氧能力的研究[J].湖北體育科技,2018,37(10):900-901.
[2] 孟志軍,高炳宏,王玉新,等.優秀賽艇運動員專項有氧能力對高原訓練應答的差異[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8,42(5):99-104,110.
[3] 韓連偉.賽艇運動員的力量素質及其訓練方法[J].當代體育科技,2018,8(26):26-27.
[4] 焦玉慶,李艷,鄒麗華.簡析青少年賽艇運動員的力量素質及訓練方法[J].運動,2018(15):20,3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73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