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理性道德教育視域下思想政治課程的探索與實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當代大學生成長在我國經濟崛起、互聯網飛速發展、多元文化共存的社會背景下,大學生的價值觀呈現多元化、模糊化和不穩定性的特點。在這個時期如何高效地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導作用就顯得非常重要了。文章從理性道德教育理論的視域研究思想政治課程的探索與實踐,將有助于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學的有效性,有助于思想政治課程建設理論研究,有助于促進大學生自由全面的發展。
  關鍵詞:思想政治課程;教學設計;教師隊伍
  一、思想政治課程的發展歷史
  思想政治課程是引導大學生樹立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課程,是一項戰略工程、固本工程、鑄魂工程。思想政治教育是鞏固意識形態的有力抓手,美國、日本、新加坡等國家雖然沒有專門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但都在公民教育、法制教育、宗教教育的名義下,進行了大量的思想政治教育。
  我國一直很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是在改革開放后思想政治教育有了很大的發展,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探索階段:主要任務在于撥亂反正、恢復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正常教學秩序,積極探討馬克思主義理論課作為課程的教學規律。第二階段——全面發展階段:提倡啟發式教學方法,采用讀書、講課、研討和運用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鼓勵教師課外指導學生社會實踐活動,要不斷改進和完善考試方式。第三階段——發展的新階段:翻轉課堂、小組討論、精品視頻資源建設、慕課、雨課堂以及混合式教學,尤其是在上海啟動新一輪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創新,“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的轉變。這些思想政治課程的探索和實踐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他們都考慮到了思想政治課程改革的關鍵在于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這種改革的探索和實踐很大程度上調動了學生上課的積極性,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和實踐提供了豐富的材料。然而在實際的操作中存在一些問題,如果能得到有效解決,將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思想政治課程的實效性。
  二、當前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存在的問題
  1.思想政治課程目標偏離
  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是教師將一定政治觀點、道德規范,對學生施加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影響,使他們形成符合一定社會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會實踐活動。思想政治課程教育的目的在于讓學生了解并掌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基本內容,學習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培養公民的意識。事實上,我們的課堂變成了一場對學生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宣講會,學生在考前背重點,考后全忘記,這種學習對學生的成長而言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更與立德樹人的教學目的相差甚遠。另外,在以前的教學中,我們強調有組織的、獨立的學科材料、內容和物體分類知識組成的學習內容及課程的學習,忽略了對學生品格、理性思維、創新精神的培養,造成了很多悲劇的發生。事實證明,要促進大學生自由全面發展,必須將學科知識學習和品質養成同時進行,在人們面臨道德考驗時,價值理性比工具理性更能發揮作用。這是我們思想政治課程亟待解決的問題。
  2.思想政治課程理論課娛樂化
  鑒于大部分學生對灌輸式教育教學模式的不滿,教師們紛紛創新。各種翻轉課堂、小組討論、情景表演應運而生,在很大程度上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但是由于沒有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大綱、課程標準進行有效的教學設計,很難將游戲、活動與教材的理論知識聯系在一起,導致學生對教材的理論知識一知半解或者根本不了解。教師在引導的過程中由于知識的局限性不能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結果造成很多思想政治理論課娛樂化,思想政治課程失去了其固有的意義。
  3.思想政治課程理論實踐課形式化
  實踐課作為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思想政治教育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美國教育學家杜威反對傳統的灌輸式教育,他推崇教育即生活的理念,他主張:“教育即生活”“教育即成長”“教育即經驗的改造”。這對于思想政治課而言十分重要,因為思想政治課程的教育目的就是立德樹人,培養合格的公民,教會學生在生活中怎么樣做人。所以實踐課程是思想政治課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但在實踐課程方面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實踐教學的時間太長,一學期下來實踐課程占了整個思想政治課程的一大部分,理論課的課時得不到保障。而且在實踐中沒有教學大綱和課程標準,更沒有將實踐中學到的東西返回理論課堂進行總結提升和推廣。整年下來事件記錄資料很多,但是學生真正學到的知識卻少之又少。雖然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但是對人類的認識過程而言,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再到實踐是一個循環反復的過程,實踐學到的知識還需要到課堂上進行進一步的檢驗和提升。
  三、思想政治課程實踐課的探索
  1.正確的教育理念是思想政治課程的前提
  理性主義道德生活形式最為核心的要素在于理性主義思維與理想主義情懷的融合,理性道德教育認為:道德基本的概念不是武斷的,也不是虛構的。它們不是從外加諸在人性上面的,而是從人性本身的活動和需要而發展起來的。人只有實現他自身的力量,才能夠對自己感到滿足。當理性主義道德在我們的內心樹立起一種自主性后,我們的信仰便油然而生。我們面臨抉擇時,會自己做出判斷; 面對誘惑時,會自動進行道德的抵抗?!?因為這種信仰植根于我們自己的體驗,植根于我們對自己的思考力、觀察力以及判斷力的信賴”。培養人的自主性與自我實現的能力為目標的教育,也就是我們探討的實現理性主義道德教育的應然狀態,也是我國思想政治課程應該追求的目標。
  2.巧妙的教學設計是思想政治課程的抓手
  道德推斷是主體的一種理性行為,它通過對自然道德的一種認可,把一種自然道德演化、拓展、內化為一種道德主體的原則要求,并通過道德主體的日常行為,又把這種主觀的原則要求體現在具體的行為中。理性主義道德教育理論要求我們的德育重心應該是培養人們的道德理性和理想主義情懷,從訓練道德推理與道德判斷以及情感體驗入手。
  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論課堂首先應該從大學生身邊的案例以及最感興趣的社會熱點問題入手,將思想政治理論生活化、通俗化、親切化,讓學生了解理論來源以及確立的原因,從而把握理論的實質,只有理論講解透徹了,教育對象才能豁然開朗、茅塞頓開,才會親近理論。其次依照教學大綱和課程標準對課堂進行有效的設計,在課堂中通過道德困境和邏輯思維訓練培養學生的理性精神和創造性思維。最后,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情景中做出辨別與選擇,淡化單一的知識傳授與評價,注重能力和素養的培養,讓學生通過現實的案例去靈活運用教材中的理論。
  另一方面,強化思想政治實踐課實效性。思想政治課程就是培養人的一門課程。馬克思認為“人的本質就是社會關系的總和”。所以我們的教育一定要面向生活,教育也必須在生活中實現我們所指的教育,而學校的實踐課程就是一個很好的途徑。我們應該建立和完善實踐教學保障機制,探索實踐育人的長效機制,采取集體備課的形式圍繞教學目標,制定實踐教學大綱,科學規定相應的學分,對實踐課程進行統一的設計,確保實踐教學落在實處,而不流于形式。教師要重視實踐過程的指導和回歸課堂的提升。大學生社會實踐成果不但來自現實的社會,而且是作為主體的學生的認識成果,兼具理論與實踐的雙重性質,在理論教學過程中,這種實踐成果本身就自帶“親和力”。其成果回歸理論課堂又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論的解釋力,使得理論知識可以更加透徹。
  3.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思想政治課程的關鍵
  思想政治課程教師首先要有堅定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成果有比較全面而準確的把握。其次要不斷地學習和提升,提高自身的專業知識水平和科研能力,在教學過程中用自己的理論素養和信仰去感染和帶動學生,用教學技巧引導學生認同、信服和踐行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最后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培養造就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高素質教師隊伍,切實服務學生健康成長,確保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到實處。
  思想政治課程是鞏固意識形態的主要陣地,是培養人的過程,只有將這種理性道德主義根植于學生的生活中、體驗中,根植于學生的思考力、觀察力以及判斷力中,思想政治教育才不會如無根的浮萍,總是漂在人的思想表面而不能深入。只有這樣,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發揮其巨大的功效。在西方教育發展史上,亞里士多德、裴斯泰洛齊認為要遵循自然規律和社會法則,在學習的過程中強調邏輯學、思維訓練以及理性的課程,通過思維能力的培養,教會學生進行理性選擇。思想政治教育更是如此。這是思想政治課程應該追求的目標,也是思想政治課程的應然狀態。
  參考文獻:
  [1]黃蓉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使命[N].光明日報,2018-01-23(06).
  [2]高保全.對德育實效性的辯證和理性解析[J].思想政治研究,2006(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739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