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碳中毒生物特征與救治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CO是生活中常見的一種氣體,由于它的特殊性,CO中毒現象常見。人們日常生活中的疏忽,會增加CO中毒的風險。深入研究CO中毒癥狀并且及時對患者施救,便可以更好地治療患者,這將對人類產生醫學上的積極影響。.
[關鍵詞]一氧化碳中毒;救治;預防;一氧化氮
[中圖分類號]R594.9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2—8714(2019)03—0134—02
1 一氧化碳生物學特征
一氧化碳是人體中一種必須但微量的氣體,由碳、氧元素組成。一氧化碳常溫下為無色無味的氣體,其密度略小于空氣。海洋為自然界提供了大部分一氧化碳。其中,近海對向自然界提供一氧化碳的貢獻較大。
氧是維持生物正常生理活動的基礎,是因為人體運輸氧的主要方式為氧和血紅蛋白結合,再由血紅蛋白運輸至各細胞,以滿足人體正常生理活動需要。一氧化碳與血液中血紅蛋白的親和力比氧和血紅蛋白的親和力大200—300倍左右,會與血紅蛋白結合形成穩定的碳氧血紅蛋白并結合牢固。但是碳氧血紅蛋白不具備攜氧能力,所以會造成人體組織內缺氧[1。
在上述條件的情況下,再結合一氧化碳本身為氣體的特殊性,其擴散快、擴散范圍廣的特點,其中毒反應為急性中毒。因此,從CO中毒方面入手,來了解關于這一方面的各特點,對于防范和治療將產生某些積極作用。
2 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主要表現的是急性反應和遠期反應。一氧化碳中毒一般表現出急性腦缺氧的相關癥狀和體征。由于大腦需氧量較大,因此在一氧化碳中毒后對于大腦的損傷也比較大。
碳氧血紅蛋白數量增加,血紅蛋白運氧能力大大下降,血液運氧能力被削弱。然而各器官的耐受情況不同,人體各部分也會出現不同的表現。神經最先出現損傷,所以人在遭受一氧化碳中毒時最先出現的中毒表現就是神志不清和意識模糊。
2.1 一氧化碳的毒性毒理
一氧化碳會結合血紅蛋白生成碳氧血紅蛋白,碳氧血紅蛋白不能提供氧氣給身體組織。這種情況被稱為血缺氧。當濃度高至667ppm可能會導致約50%人體的血紅蛋白轉換為碳合血紅蛋白,將會導致昏迷和死亡。輕度中毒,患者血中碳氧血紅蛋白含量達10%~20%。
中度中毒,患者血中碳氧血紅蛋白含量約在30%~40%。經及時搶救,可較快清醒,一般無并發癥和后遺癥。
重度中毒,患者血中碳氧血紅蛋白含量高于40%。經搶救存活者可有嚴重合并癥及后遺癥。
2.2 一氧化碳中毒表現
輕度中毒主要表現為全身無力、頭暈、頭痛等,直接表現為嘔吐、心悸。患者也會看東西視線不清、意識不清、煩躁、走路時姿態歪斜。輕毒中毒的表現與大多數病癥表現癥狀相近,因此判斷患者是否為一氧化碳中毒尤為重要。判斷時可直接詢問患者及其周邊人員確定中毒源,必要時可進行血液HBCO測定。
中度中毒表現為脈搏快、步態不穩、面部潮紅、同時也會出現神志恍惚或意識障礙,患者有淺至中度昏迷,整個身體出汗、意識不清程度變得嚴重。在判斷患者情況時,可以直接查看患者的黏膜,若患者的黏膜為櫻紅色,則患者此時為中度中毒,這是一個比較直接的方法。
重度中毒患者出現深度昏迷、休克等狀況?;颊呙娌款伾珡某奔t轉成蒼白,四肢溫度降低,手部摸上去冰涼。重度中毒的現象較為明顯,往往處于這種情況的患者已經處在了十分危險的地帶,這時患者伴有明顯而強烈的抽搐。對光的反應遲緩,不見腹壁反射與提睪反射、腱反射遲緩,如果癥狀持續加重,患者將心率變慢、體溫上升,此時患者體溫可達39°C[2]。
2.3 一氧化碳中毒并發癥
在突然氧供不夠的情況下,會出現并發癥。在急救中要特別注意對患者的足量氧供。
一般來說,輕度中毒和中度中毒患者在經過遠離中毒環境并實施一定的救援過后,輕度中度患者臨床表現會逐漸消失;中度重度患者短時間內會伴隨一些如輕度中毒癥狀,但是經過治療之后,身體機能會慢慢恢復,一般不存在后遺癥或是并發癥。
但是對于重度中毒的部分患者來說,經2—60天的癥狀緩解期之后,又可能出現遲發性腦病,以意識精神障礙.錐體系或錐體外系損害為主。此類患者前期的康復被證明為假愈。因此,一氧化碳中毒會對人類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3 一氧化碳中毒后的急救
一氧化碳中毒是快速的,在救援時要做到“爭分奪秒”。首先判斷患者是否還有生命體征,感知患者的動脈脈搏之后再根據情況展開救援。在確定患者一氧化碳中毒之后,為了防止進一步損害,首先將患者帶離毒性環境。在立刻撥打120急救電話之后,等待醫生救援時開展以下急救活動。
依據患者的中毒情況,對患者進行供氧。若毒性環境在室內,切斷一氧化碳來源,打開門窗通風,不觸碰家電,以防爆炸。注意在室內不能使用可產生電火花的設備。
對患者開展身體檢查,解開患者衣扣并檢查患者口鼻處是否有異物,保證患者呼吸道暢通,對于呼吸停止者需立即進行人工呼吸。注意患者的保暖措施,可在其下肢放置熱水袋或用毛毯輕裹,防止在脆弱時受害發生凍傷[3]。
4 生活中如何預防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的來源是煤炭或其他含碳物質的不充分燃燒。所以必須特別注意生活中易產生一氧化碳的環境如燃氣具和舊式熱水器,并在這些地方安裝CO煙霧報警器。煤氣中含有一氧化碳,日常生活中的“煤氣中毒”在一定程度上來說就是一氧化碳中毒。煤氣是一種有特殊氣味的混合氣體,人聞到異味時應先打開窗戶通風,再捂住口鼻對煤氣閥廣]進行檢查。
在使用煤炭取暖時需特別注意開窗通風,不要留老人或兒童獨自取暖,這兩類人對周遭事物感覺不敏銳,發生事故后逃生反應慢。此外,使用熱水器洗澡時,注意洗澡時間不宜過長(4。 預防CO中毒需要追其根源,對于生活的小細節要特別注意。比如房間、廚房定時通風,使用燃氣具后隨手關閉煤氣閥門。定期檢查家用熱水器,不使用超期或淘汰的熱水器,洗澡時浴室門窗不宜關得過緊等。
5 一氧化碳與一氧化氮的比較
一氧化氮是一種無色無味、難溶于水的有毒氣體。一氧化氮中毒和一氧化碳中毒原理相同,但不同的是,一氧化氮有較強的致敏性。而且一氧化氮對自然環境傷害較大,對水體、土壤、大氣均可造成污染。當宇航員在太空飛行之后,會出現暈厥。這是因為宇航員們會產生過多的一氧化氮,它作為血管擴張劑使血壓降低,流往頭部的血液減少,使人產生暈厥。
一氧化氮在人體中成為信使分子的原因之一是因為它具有脂溶性,它在快速擴散通過生物膜時不需要中介機制,因此一氧化氮作為細胞之間的信息傳遞介質是十分便捷的。
從另一方面來說,一氧化氮若是使用合理,對救治人類也有貢獻。一氧化氮對泌尿及生殖系統有很大作用,它作為一種神經元遞質,和肽類神經有著同等重要的地位。一氧化氮參與了小腦運動體系中的一種機制;一氧化氮對中樞神經系統也產生了作用,這是因為在中樞神經系統方面的研究認為,一氧化氮可以通過擴散的方式作用于相鄰的周圍神經元使之產生生理效應,這種效應被稱為“長時程增強效應(Long一termpotentiation,LTP)”,可誘導學習和記憶。
就心血管系統來說,一氧化氮在其中通過松弛血管平滑肌來達到調節血管基本張力的目的,同時也可以調整局部組織血流分布[5]。所以,在擴張血管、降低血壓尤其是降低肺動脈阻力、改善血氧是起到了一定作用的。而在臨床操作中,一氧化氮治療新生兒肺動脈高壓是典型的例子。新生兒吸入胎糞會導致呼吸衰竭,并且同時引發肺動脈高壓。一氧化氮能選擇性舒張肺血管,對新生兒采取吸入一氧化氮的方式,能很有效地治療低氧性呼吸衰竭和肺動脈高壓。
6 總結
CO中毒是過去中國較為常見的死亡因素,無論是意外死亡還是故意傷害,CO均為常見因素,了解CO對人體組織代謝的影響對理解CO中毒機理十分重要。CO中毒早期發現及時救治有極大幾率挽救人員,因此早發現尤為重要。希望通過本文的講解,進一步完善讀者對CO的認識,減少其危害。
參考文獻
[1]崔戰華,李惠萍,崔光照.一氧化碳中毒機理的再研究及其預防和報警[J].鄭州工學院學報,1993(3):115—118.
[2]欒緒全,李海云,禹長蘭.職業性一氧化碳中毒機理及防治措施[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4(8):256—257.
[3]葉文靜.淺談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急救與護理[J].母嬰世界,2016(15):18—18.[4]費偉.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急救與護理體會[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21):234—235.
[5]連其深.一氧化氮與硝基擴血管藥[J].中國藥理學通報,1995(2):102—10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87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