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實驗教學改革探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為了提高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實驗的教學質量,我們通過加強實驗的綜合設計性、改進教學方法、采用多元化的考核評價方式等手段,開展了一系列實驗教學改革,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了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實踐創新能力。
關鍵詞: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實驗教學;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4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9)19-0261-02
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是臨床藥學與藥學專業本科生的必修課之一,主要研究藥物及其劑型在體內的吸收、分布、代謝與排泄過程和動態變化規律,以及影響體內過程的因素。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研究為新藥篩選及結構優化、劑型設計、制劑質量評價、臨床合理用藥等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新藥申報時必須提供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資料[1]。這門學科涉及藥理學、生理學、藥物化學、藥物分析及數學等多門學科,具有很強的綜合實踐性。因此,實驗教學是整個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它不僅使學生加深對基本概念和理論的理解,提高學生基本實驗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培養學生利用自己所學的知識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學生今后從事藥學科研工作奠定基礎[2]。十幾年來,筆者一直承擔著我校臨床藥學與藥學專業四年級本科生的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課程的教學工作,本文就我校在該課程實驗教學實踐與改革方面談幾點體會。
一、以往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弊端
(一)實驗內容單一,學生缺乏主動性
每一個實驗從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方法、實驗現象、數據處理方法及注意事項都交代地非常清楚,實驗所需的各種儲備液、緩沖鹽、麻醉劑等溶液均配制好待用,所需的各種玻璃器皿等器材都按相應規格準備好,這樣就會造成學生實驗時只是按部就班,被動接受,缺乏主動性,無法從實驗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也不能將所學的理論知識用于解決實際問題,更談不上培養創造性思維。
?。ǘ嶒灲虒W模式乏味單調、學生學習效率不高
在以往的實驗教學中,多采用以教師授課為主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即以授課為基礎的學習(lecture-based learning,LBL)[3]。這種模式一般是教師先詳細講解實驗原理、實驗步驟和技巧,然后學生依葫蘆畫瓢完成實驗,機械操作。在這種教學模式里,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依賴教師、不愛鉆研、不喜思考,達不到真正地掌握知識和靈活運用知識的目的[4]。
?。ㄈ嶒炚n程評價方式不合理,學生缺乏積極性
以往由于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實驗教學隸屬于理論教學,所占學時比較少,實驗成績在該課程期末總評成績中占比很低,通常只有10%—15%,此外實驗成績的評定主要以書面實驗報告為準,而對實驗預習情況、實驗操作過程中的動手能力、實驗中突發情況的處理能力以及是否具有良好的實驗習慣基本沒有考慮,這些都導致學生對實驗課缺乏足夠的重視,出現重理論輕實驗的現象。許多同學認為實驗是無關緊要的,只是馬虎對付了事,致使經過實驗訓練后,仍沒有正確地掌握基本技能,更不用說開拓創新能力的培養。
近幾年來,為提高我校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實驗教學的效果,我們就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考核評價方式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二、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實驗教學改革與實踐
?。ㄒ唬┱{整與優化實驗教學內容
以往我校開設3個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實驗項目,分別為水楊酸軟膏的經皮滲透實驗、磺胺甲基異噁唑大鼠在體小腸吸收實驗和磺胺嘧啶腎清除率測定實驗,每個實驗6學時,共18學時。由于實驗學時過少,為了讓學生能完成實驗,老師為學生做了充分的實驗準備,導致實驗過程中學生缺乏主動性和獨立思考,只是機械操作,實驗效果欠佳。目前我們將實驗總學時已增至40學時,停掉了磺胺嘧啶腎清除率的測定實驗,并在原有的驗證性實驗中融入研究性實驗的設計。教師在課前給學生布置實驗任務水楊酸軟膏的經皮滲透研究或法莫替丁大鼠在體小腸吸收研究,引導學生查閱課題相關的文獻資料,并在此基礎上由學生自行設計出實驗方案。教師與學生共同對所提出的各種研究方案進行對比,探討不同的研究方法的優缺點,最終確定了1—2套合理而可行的實驗方案。學生按照自己制定的方案來開展相關實驗,包括動物實驗、樣品處理及分析測定、數據分析及處理統計、圖表繪制等;實驗準備工作亦由學生自行完成。教師還需組織學生對相關實驗結果進行評價與討論,分析實驗過程的關鍵環節,總結實驗成敗原因和心得體會,教師最后要對整個實驗過程進行點評與總結。我們將綜合設計性教學理念引入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實驗教學中,教師僅提供必要的理論引導,由學生自行設計實驗方案并獨立完成整個實驗,對學生具有一定的挑戰性,此舉能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科研素質及創新能力。
?。ǘ└倪M實驗教學方法和模式
以往上實驗課時絕大多數學生很少會去思考實驗相關的問題,比如為什么這么操作,只是按照老師上課講述的內容或實驗講義機械操作,針對這一現象,我們在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實驗教學中引入了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學法[5]。教師針對實驗相關內容事先設計問卷,問卷內容涉及實驗原理、實驗步驟、實驗準備、實驗中的注意事項、數據分析與處理、圖表制作等方面,通過這些問題引導學生查閱相關文獻,設計出實驗的具體實施方案,并按照確定后的可行方案獨立開展實驗,對實驗結果進行數據分析,完成實驗報告。教師在實驗過程中需組織并參與實驗討論,還可就學生難于理解的部分進行適當地講解。PBL教學法的引入,將傳統的以教師講授為中心的驗證性實驗教學模式轉變為以學生為主導的互動探究式教學模式,從而提升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ㄈ└母飳嶒灲虒W考核方式
以往我校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課程采用實驗成績占期末總評成績10%—15%的計算模式,教師主要依據學生的書面實驗報告這個單一標準來評定實驗成績,這導致許多同學產生了實驗課無足輕重的觀念,實驗報告相互抄襲問題嚴重。目前我們改革了實驗教學考核方式,采用實驗預習、實驗操作過程和實驗報告三者綜合評分;其中實驗預習包括相關文獻查閱情況、所制定的實驗方案的可行性、實驗討論時的表現,占總成績的30%;實驗操作過程包括實驗準備情況、實驗操作水平以及實驗習慣,占總成績的40%,實驗報告包括實驗數據處理、結果分析與討論、圖表繪制以及書寫規范,占總成績的30%;三者綜合為實驗課的總成績(滿分100)。同時,我們也提高了實驗成績在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課程總評成績中所占比例,提至45%,這一比例也基本符合我校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實驗學時(40學時)在整個課程(85學時)中所占學時的比例47%。這個綜合評分制既考察了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又考查了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改革實驗教學考核方式,提高了學生對實驗課的重視程度。
通過上述的教學改革措施,近年來我們在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實驗課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真正掌握了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基礎理論知識并將其運用到實踐中,培養了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實踐創新能力,同時也促進了帶教教師業務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劉建平.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第5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6.
[2]何偉,尹莉芳.基于創新能力提升的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實驗教學改革[J].藥學研究,2015,34(08):485-487.
[3]程欣,馬云淑,陳凌云,等.PBL教學法在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實驗教學能力提升中的探索性研究[J].中南藥學,2017,15(05):700-702.
[4]張湛睿,馮鎖民,馬遠濤,等.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實驗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實施[J].中國醫藥導報,2014,11(31):116-118+123.
[5]王梅,木巴拉克·伊明江,李巖,等.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教學方法探析[J].基礎醫學教育,2015,17(04):295-29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274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