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與法治課開展民族團結教育的途徑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開展是教育學生要民族團結的重要途徑,有助于學生理解中華民族是由56個民族共同組成的大家庭,各族人民都是中華兒女,各民族應該團結一致,只有民族團結,不散播危害民族團結的言論、不做危害民族團結的行為,打擊一切對民族團結有危害的事情,一致對外,手足同親,祖國才能繁榮富強的發展。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民族團結;教育途徑
一、德、治課程和民族團結的重要性
?、钡赖屡c法治課程的重要性
在學校教學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開展在民族團結中占了重要的教育地位,是學校課程學習中的必修課,可以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可以提高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對于學生來說,道德與法治課程可以構建學生的精神家園,引導學生的政治思想方向,教育學生自覺遵法守法,規范自身行為,通過法律途徑參與到保護到國家的合法利益中來。教育學生尊重國家各族人民,約束自身行為,不做破壞國家團結和統一的事,不講有損國家形象和民族團結的話。
?、裁褡鍒F結的重要性
全國56個民族都有著自己民族的語言文字、傳統文化、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看似毫無關系的56個民族因為愛國主義的凝聚力構成了中國這個偉大的國家,雖然各民族都有著自己的生活方式,但是在愛國主義旗幟的領導下,各民族團結一致,在整個社會的大環境下共同努力奮斗,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使得各民族更加的擁護共產主義的領導。民族的團結和國家的統一給了我們安穩的生活環境,遠離戰亂的紛擾,在和平年代里茁壯成長。因此民族團結是要從小就灌輸給學生的思想,讓學生的愛國主義和民族自豪感根深蒂固,而道德和法治課程的開展也有利于促進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力量。
二、民族團結教育存在的問題
?、苯滩牡氖褂萌?
首先對于民族團結教育問題在學生的教材中內容涉及量不算太多,目前在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涉及到了民族團結教育的書本只有《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和《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這兩本,而且這兩本書中對于民族團結的教育涉及的課程也是少量的,并沒有專門的學時和章程用來學習民族團結這一重要思想品德,因此民族團結的內容在教材中所占比重較輕,而教材在編寫過程中應該注重民族團結教育的內容,豐富課本的章程,把對于民族團結的教育應該放在課程的首位。
?、步虒W內容過于落后
如今的社會是信息化時代,對于日常生活中的新聞和國家動態是每個學生都需要獲取和及時更新的。而目前的教學內容過于落后和陳舊,學生不能及時的在教學中吸收新的知識、獲取最新的社會信息,尤其是在新疆暴亂的時期,老師不能及時的將最終的信息整合到課堂教學中去,學生不能及時了解事情發生的原因和經過,不但錯過了對學生民族團結意識教育的最佳時期,還很有可能造成學生判斷失誤,輕信的網絡中傳播的分裂主義言論,更可怕的是教師沒有及時發現和糾正學生的錯誤觀念而導致學生做出過激的行為舉止。
?、辰虒W方式過于老套
目前我國各學校的教學模式還停留在老師高強度、過飽和的課堂“滿堂灌”的方式上,并沒有從根本上讓學生理解道德與法治課程開展的背后的真正的含義,學習無法在腦海中真的的認同民族團結的理念,對于一知半解的學生無法做到詳細解答疑惑,更正其思想情感。無法讓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達到滿足和高潮。
三、民族團結教育的途徑
?、闭{整教學教材
對于現在的教學教材過于陳舊和落后這一現象,教師需要在備課過程中對教材進行相應的調整,根據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特點和性質,教師可以適當的增加對于民族團結教育的相關內容,可以為民族團結開一堂專業課,增加民族團結教育的教學課時和教學內容,系統的闡述我國法律法規和思想品德對民族團結的相關規定和中心思想。對于我國自治民族的相關法律法規也需要學生有一定的了解和屬于自己的觀點和見解。
?、哺陆虒W內容
對于老師的備課過程要信息資源共享,加強對授課教師的的培訓以及將民族團結方面最新的消息及時傳達給教師。例如,可以根據學校道德與法治課程的課程次數安排給老師安排教學任務,以課程為周期,教研組收集有關民族團結的時政要聞資料,統一整理和資源共享,保證授課教師對政治思想的敏感度和對于民族團結教育的重視度。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剖析近期的新聞時政,讓學生更深入的了解民族團結的重要性和重要意義。
?、掣淖兘虒W方式
對于傳統的刻板的教學方式,教師應該及時調整,道德與法治課程本身就是一個學生自我理解和消化的過程,老師在授課過程中只是起到了一定的引導學生思想和更正學生錯誤的作用,老師應該與學生加強互動,主動引導學生對民族團結的重視,激發學生對民族自豪感和滿足感,讓學生學會主動思考促進民族團結的方法。同樣可以運用多媒體教學,使得學生對民族團結有更深刻的印象和理解,讓學生直觀的感受民族團結的力量。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對于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民族團結教育應該放在首位,中國中央要求學校在教學過程中充實民族團結的教育內容,給當代學生灌輸民族團結的思想可以減少今后社會中可能發生的民族分裂事件,從根本上解決祖國不法分子的政治暴亂,維護社會的穩定發展。通過調整教學教材和素材、充實教學內容、改變教學方式等有效途徑,開展對在校生的道德與法治的民族團結教育。
參考文獻:
[1]張琳.高校民族團結教育的經驗、問題及路徑[J].高校輔導員,2018(06):18-23.
[2]楊麗萍,覃月彎.基于文化認知的學校民族團結教育策略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18,29(05):104-110.
[3]李尚旗.高校思政課中民族教育的缺失與應對[J].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0(01):65-69.
[4]伍淑花.民族院?!八枷氲赖滦摒B與法律基礎”課應加強民族法制教育[J].民族教育研究,2012,23(02):32-3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16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