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美課堂中“數的運算”的教學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數的運算”是小學階段的重要教學內容,也是學生數學學習中用到的最多的知識,學生對算理算法的掌握程度,直接影響著對其他數學知識的掌握水平。和美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對這一“數的運算”進行教學研究。本文著重對“數的運算”的教學提出幾點策略。
關鍵詞:和美課堂;數的運算;策略
“數的運算”是小學階段的重要教學內容,也是學生用到的最多的知識,學生對算理算法的掌握程度,直接影響著對其他數學知識的掌握水平。原來作為學生必須具備的計算技能,有了新的內涵——提倡算法多樣化、更加關注學生形成技能的過程。這些調整對減輕學生負擔,培養學生各種能力提供了很大的空間。這也恰好契合了和美課堂的教學要求,和美課堂重視“數的運算”的教學,以提高學生整體的數學水平。針對兒童的認知規律和技能形成的特點,在和美課堂可以采用以下幾個策略來開展“數的運算”的教學。
策略一:復習舊知做鋪墊,創設情景引新知
1.新知學習前的舊知回顧與鋪墊。數學教學中,新舊知識是互相銜接的,新知要由舊知做鋪墊,舊知引出新知,學生更易接受。如,在教學三年級“兩位數減兩位數”時,先出示練習:55-30= 24-5= ,這兩題復習的內容是兩位數減整十數和兩位數減一位數,都是為新課做準備,“兩位數減兩位數”用到的就是這個舊知。有了舊知做鋪墊,新知就容易多了。
2.豐富的生活情景有利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數學源于生活,孩子們在平時的游戲中,孩子們會提出各種問題:“你有3粒糖,我有5粒糖,我們一共有幾粒糖?”“我比你多幾粒糖?”等等,通過數一數或一一對應等方法來獲得對加減法意義的理解??梢娫谇榫爸刑岢鰧嶋H問題是學生理解并掌握運算意義的重要基礎,豐富的生活情境,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理解運算的意義,而且可以進一步擴展學生對運算意義的理解,讓和美課堂更加生動。
3.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興趣是學生的情感態度在學習活動中的選擇和傾向。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利用直觀教具、幻燈錄象等直接激趣;利用新教材單元頁中的優美文字、生活中的事例進行情景激趣;提出問題進行設疑激趣;使學生身臨其境獲得學習的滿足感,從而激發學習興趣。
策略二:理清算理是前提,講清算法是關鍵
所謂“算理”,是指為什么這樣計算,算式為什么要這樣列;所謂“算法”,是指如何計算,計算的過程、方法是怎樣的。學生掌握計算法則,關鍵在于理解。在教學中,如果教師只是讓學生反復加強練習,重練習,輕算理,其實,這樣的教學是在學生不理解算理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生對算法的掌握是生吞活剝的,不能達到真正掌握知識的目的,而且學到的知識又容易遺忘,容易混淆,將直接影響學生的考試成績。特別到了高年級,只注重算法,不引導學生理解算理的教學方法將會事倍功半,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1.理解算理是進行計算的前提
學生理解了算理,就為掌握計算法則打下良好的基礎,使學生對計算法則中的每個環節都成為有意義的操作。例如,在教學四年級“三位乘兩位數的筆算”這一內容時,教師出示例題:李叔叔從某市乘火車去北京用了12小時,火車每小時行145千米,該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由于在教學這一內容之前學生還沒有學習過行程問題的三個量(路程、時間、速度)之間的關系,所以不能用路程=速度×時間這一公式來幫助理解。這時,有的老師就放棄引導學生對算理的理解,而直接進入算法教學,這是對學生的傷害,學生不理解算理,直接生吞活剝的進行計算,這樣的教學,學生雖然會計算“三位乘兩位數的筆算”,但并不會用以解決問題。正確的做法是引導學生理解:每小時行145千米,那么12個小時就是12個145,所以算式為:145×12,這樣的講解其實是運用了乘法的意義,學生理解起來應該是很容易的。
2.掌握算法是計算教學的關鍵
計算教學的關鍵就是要掌握計算的方法,而且還要達到一定的熟練程度。這就是求教師在學生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將算法講清楚、講明白、講透徹。從而使法則中每一句話都立足在一定的算理上,使法則中所闡明的每一個步驟都成為正確操作的依據,讓學生在做題時做到有理可依,有據可循。例如:
教學片斷一:《小數加減法》
?。?)出示例題,列式明意
在女子10米跳臺雙人決賽中,中國選手兩輪的總成績是多少分?
53.40+58.20
?。?)利用舊知,討論算理
師:想一想、算一算,53.40+58.20將會是多少?
小組交流、匯報。
53+58是111 0.4+0.2=0.6111+0.6=111.6
?。?)利用豎式,掌握算法
師:這樣的計算小明用一種新的方法把它寫出來
?。ń處煶鍪拘禍p法豎式)
師:我們從0.4加0.2算起,表示什么意思呢?(4個十分之加2個十分之一)
生:0.4+0.2=0.6
師:在列豎式時,為什么要把小數點對齊呢?
生:就是要把相同數位對齊。也就是計數單位相同的才能相加,計數單位不同的不能相加。
教學片斷二:《口算乘法》(兩位數乘兩位數)
?。?)出示例題,列式口算
郵遞員每天送200份報紙,工作十天可以送多少份?
200×10=
學生口算,并說出算理 200×10=2000(份)
因為一天送200份,10天就是10個200,10個200就是2000。
200+200+200+200+200+200+200+200+200+200=2000
既可以用乘法做,也可以用加法做,但用乘法更簡便。
教師在創設情境的基礎上,讓學生展現多樣的思維過程,這也是一個讓課堂變得更和美的過程。這些思維過程都做到了有理有據,保證了計算的合理實施,讓學生在計算過程中不再盲目無序,不再是為計算而計算,也為歸納豎式的計算方法做了良好的鋪墊。
策略三:提倡算法多樣化,強化鞏固計算技能
1.鼓勵學生算法多樣有效
和美課堂中,學生自主探索找到的算法是學生的創造,是他們的學習成果。這里面既包含了數學知識,還包含了寶貴的探究精神和自主學習的態度。對于學生算法的尊重,是教師引導學生優化算法時必須遵守的行為準則。教師要精心設計優化算法的教學過程,讓各種算法在碰撞、爭論、比較中顯現各自的特點。優化算法的主體應該是學生,最好的算法只有在個體實踐中得到充分地體驗,才會在實際生活中被自覺自愿的加以應用。
2.進行必要的強化練習
?。?)重視嘗試練習的設計。練習仿照例題,再設情境題(或仿照或適當拔高)進行設計。這是學生習得新知后的第一步,學生在完全獨立的氛圍中完成習題,是對初步形成的計算技能首次確認,學生在嘗試練習中獲得成功的喜悅,啟動對掌握數學知識的良性循環。例如,在進行兩位數乘三位數教學中,教師在設計練習,先出示模仿例題的練習,要注意降低難度,像中間有“0”的就先不要出示。教師主要是要利用嘗試練習對困難學生進行再強化再講解,所以難度不宜太大,否則會打擊學生的學習興趣。
?。?)練習設計要從基本抓起,有針對性、層次性。計算技能的形成,關鍵不在于重復的次數,而在于練習的正確組織。學生出現計算錯誤,往往是一些基本計算中的錯誤,平時要舍得在基本計算上花力氣,這樣才有利于學生綜合運算能力的提高。在日常教學中,精心設計有針對性、層次性的練習,例如,在除法教學中,商的中間有“0”的除法是教學中的難點,所以在練習設計時,也要有針對性的將此做為一個重點設計,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戲、競賽、操作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的思維。
和美課堂中的計算教學需要教師對學生的學情有充分的了解,需要關注情境創設中的“數學味道”,需要教師擁有著較高的素養以及適當的教學調控能力。我們要讓學生在體驗快樂,感受趣味的過程中促進學生思考,在思考中引導學生去品味數學內在的魅力,讓學生在計算中獲得成功,從而進一步促進學生樹立提升計算能力的意識,真正成為計算的強者。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21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