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緒暢達,文意飛揚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寫作是語文的靈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讓每個學生擁有一支生花的妙筆,將思維的火花展現于優美的文字下,如甘泉一樣清冽透徹,如花木一般鮮艷奪目,如海一般浩瀚廣博。
關鍵詞:寫作;方法
一、現今初中生寫作教學的幾點困惑
1.學生的思緒堵塞,寫文章字字艱難。肚里空空無貨,下筆似有千鈞重。
2.學生的文章生搬硬套,千篇一律,毫無新意。猶如流水線上加工出來的產品,空有其貌,而無其里。
3.學生行文淡如一杯白水,流水賬般的文字向你“娓娓道來”。
4.作文的題旨往往停留于表面,立意膚淺簡單,不深刻,自然文章之情也不足以動人。
二、循序漸進,化文思之“尷尬”為“泉涌”
(一)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之遙程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聚沙成塔,集腋成裘。語文學習的點滴積累在于平時,而初中生閱讀量少,閱讀面窄,閱讀的選擇也具有盲目性。
作為教師,在學生的閱讀引導上要提出明確的方向,閱讀篇目的選擇上并不是越廣泛越好,而是要精挑細選,閱讀經典篇目,具有一定的目的性。新教材統編版,要求初中三年要完成32本名著的閱讀,這是對于初中生閱讀量的一個硬性要求,32本名著閱讀的積累也能夠扎扎實實打牢學生的文學基礎。
當然學生也不能僅僅做一個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書呆子;家事國事天下事也定需事事關心,把握時代的脈搏,養成聽新聞看報紙的好習慣,掌握國家大事,悉曉時代熱點,關注社會痛點,這樣下筆之文方能有一定的深度,具有一定的廣度,有著睿智的哲思和情感;而不是白水一杯平淡無味的文章了。
扎實的閱讀積累,不再使學生肚子空空如也。作文的題目如同開啟貨倉大門的鑰匙,只要一直保持貨源充足,就不怕缺貨,斷貨的困擾了。
?。ǘ┣谟诰毠P,將點滴思索記錄
再鋒利的寶刀,久不經沙場,也會腐蝕生銹;再肥沃的土壤,久不經灌溉,也會荒蕪。常不練筆的學生,一上考場拿到作文題目就慌了陣腳,敗下陣來。行文匆匆只為應付而已,文章謀篇布局雜亂無章,立意很難新穎深刻,只能膚淺地停留于表面。語言枯燥,干澀,無行云流水般的美感。
解決這樣的問題,在平常學習生活中我們必須讓學生養成勤于練筆的好習慣,將學生的惰性根除。在平常教學中,老師應不放過任何一個可以讓學生練筆的機會。例如,小小材料化成文,材料可選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一件時事或某個現象。讓這些材料觸發學生的思索,讓其根據材料,自選立意寫成短文。不放過生活中任何一個靈感的的火花,鼓勵學生將生活中的所思所想寫下來。不管是讀了一本書籍,對你心靈的觸動;或是對時事的指點江山,激昂文字;抑或是看了一場電影,對你的啟發等等。
將課堂延伸到課后,例如在馬致遠的《秋思》,寥寥幾筆,秋日的寥廓深遠,游子的思想情切變全部的融入其中。以此為引,讓學生可以根據這首小令,讓學生做一個課后的拓展和補充,想象詞中的畫面,用自己的語言描繪出來,融入作者的心情,結合作者的背景等材料,從而可以化為一篇優美的散文。
(三)拓寬思維的廣度與深度
陳寅恪先生曾說過“獨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豹毩⒌乃伎寄芰τ趥€人來說是難能可貴的精神,初中生由于閱歷尚淺,思維往往不夠深刻,考慮問題也不會那么細致全面。但這樣的思維模式放入寫作之中,所導致的結果是作文立意膚淺片面,文章毫無質感。
江蘇省有一年的高考作文題目是“車來車往,車總承載著點什么”,請以車為題,自擬題目,自選立意,寫一篇文章。其中有一篇滿分作文令我印象深刻,作文題是《人生如路,趕快上車》。作文謀篇布局新穎,不落俗套。它將人生分為了童年、青年、中年、老年四階段,而在不同的階段,都賦予了他們不同的意義。童年—腳踏車,象征著母愛;青年—單車,象征著無憂的青蔥歲月;中年—不斷變換的跑車,象征著欲望;暮年—手推車,象征著看盡風起云涌淡然處世的智慧。行文流暢自然,語言平實質樸,最難能可貴的是,文章深刻獨特的立意,立意不僅精準貼合了“車”的主題,而且闡述了人生不同階段的“車”的象征意義,文章中思維的廣度和深度完美地結合,讓此篇文章脫穎而出。
現在的學生寫作有的時候太拘泥于形式,在平常的作文教學中我們要的是一顆勇于創造的心,而不是毫無靈魂地生搬硬套。人類社會的進步來源于推陳出新的創造,老師要把學生從禁閉的象牙塔中釋放出來,不能讓他們只能在塔中觀天,要讓他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創造。語文中寫作是最能迸現思維火花的平臺,老師何苦于給學生固定的套路模板,讓學生們去依葫蘆畫瓢呢?誠然這樣做可以短時間內提高考場作文的成績,但時間一長無異于扼殺了他們那顆創造的靈魂,使得文思變成永遠跳不出條條框框的一灘死水。鼓勵學生們勇于去創造吧,讓思維的火花迸現,讓作文的平臺上“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平常的寫作教學中開放式思維的訓練也很重要。例如語文的主觀題一樣它可以從多個角度去回答,并不只有單單一面。同樣作文更是如此,給出一個作文題目或一則材料,要引導學生去從多方面思考。例如有一年的中考作文題目為“讓青春的綠色鋪滿征途”。拿到題目首先映入你眼簾的便是“青春的綠色”,何謂青春的綠色?青春的綠色可以是青春的青澀懵懂,也可以是青春的朝氣蓬勃,亦或是青春的永不言敗,還或者是青春的奮斗拼搏……;何謂“征途”可以是決戰中考的路途,可以是克服挫折的路途,可以是自我成長的路途,也可以是收獲滿滿的路途……開放的思維,多角度的思考,拓寬思維的廣度,永遠不會讓你的文思枯竭。
作文中常用以小見大,見微知著最能表情達意,也最能訓練思維的深度。例如文學作品中常常運用以小見大的寫作手法來表達題旨,抒發情感。一般的寫作訓練中亦可以和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從一件事情上抽絲剝繭,逐層分析,從而細致地去思考問題。
?。ㄋ模┳终寰渥缅N煉語言
作文的行文最忌諱冗長拖沓,猶如懶婆娘的裹腳布,又臭又長。行文宜干凈、簡練,行有余力者再將用優美的辭藻將文章錦上添花。
在平常做閱讀理解的時候,常有概括語段,或者提煉題旨的題目。這類練習同樣對寫作也非常有幫助,高效的概括能力、提煉能力,不僅可以讓你的語言簡潔凝練,而且讓你的文章劍有所指,表達的題旨也一目了然。
學會如何去表達也是非常關鍵的,心有所思,卻不能付之于筆端,文章往往不知所云,讓別人看了一頭霧水。選擇用恰當的語言去表達,如何去選用恰當的語言呢?首先第一點文字要通俗易懂。文章并不需要你曲高和寡,陽春白雪,平實質樸的文字也能表達出最真摯的情感。第二點,合理地去組織語言文字,多余的地方就刪去,必要的地方需留下,文章需要有詳有略,這樣文章方能有層次感,突出中心。第三點,多積累,讀作品,看范文的時候,可以吸取他們謀篇布局的經驗,來去行文的優點。
錘煉語句,老師可以帶學生們進行對比作文的訓練。同一主題的文章,將好文與次文放在一塊,不僅高下立現,也更能讓學生清楚地了解到兩篇文章的優缺點,好文語言上的洗練生動,次文語言上啰嗦繁瑣。讓學生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訓練他們對于語言的感知能力,以及組織能力。
三、結語
寫作能力的提升并未一朝一夕,積累知識儲備,拓寬思維的廣度與深度,字斟句酌的錘煉語言都需要持之以恒。事成貴于恒,事成宜緩不宜急,老師耐心導之,學生堅持練之,這一只妙筆才能繪出四季明媚,人生五味。
參考文獻:
[1]葉玲 楊麗.基于課文范例提升初中生作文能力[J].教育科學論壇,2016.5
[2]曹鳳香.巧用智慧讓初中生作文激情飛揚[J].考試周刊,2018.1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21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