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談少數民族地區如何讓幼兒說好普通話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激發幼兒興趣,使幼兒“會聽”普通話;從幼兒日常生活入手激發幼兒興趣,使幼兒"愿意說、敢說"普通話;創設情景,激發幼兒興趣,使幼兒"愛說"普通話;幫助幼兒積累生活經驗,使幼兒"會說"普通話。
  關鍵詞:幼兒;普通話
  推廣普通話一直是國家十分重視的一個課題,特別是我們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因為受生活環境的影響,普通話的推廣難度相當大,我的家鄉香格里拉市是一個多民族共生、多語言、多方言的地區,這里的人們淳樸、熱情、直爽,在平時絕大部分的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不講普通話,這就造成孩子從一出生的那一刻就受到民族語言氛圍的籠罩,他們最基本的母語就是多維民族語言,偶爾有漢話教育也僅停留在當地方言的層次界面上。導致有的孩子剛剛到幼兒園的第一天就無法與小朋友溝通,他們或者說藏話或者說彝族話等等,這一方面影響了孩子與同伴的溝通、交流,另一方面也影響了老師與孩子的交流,還會導致有些孩子不愿與人交流?!毒V要》中指出:"提供普通話的語言環境幫助幼兒熟悉、聽懂并學說普通話。"《指南》中指出:“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交流和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應為幼兒創設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鼓勵和支持幼兒與成人、同伴交流,讓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并能得到積極回應。"這就要求我們要從娃娃抓早、抓實,并貫穿于生活的各個環節。
  一、激發幼兒興趣,使幼兒“會聽”普通話。
  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孩子從學聽學說話開始接觸到的語言不是民族語言就是方言,孩子走進幼兒園之前很少接觸普通話,幼兒入園之前的普通話能力基本為零,這就有待于教師從啟蒙開始首先要教會幼兒會聽普通話所表達的意思,為使孩子能聽懂普通話所說所講所表達的意思,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我們會適當進行雙語教學,為幼兒后期的學習成長打下堅實的語言基礎。
  二、從幼兒日常生活入手,激發幼兒興趣,使幼兒“愿意說、敢說”普通話。
  結合每天的生活,讓幼兒說說看到和聽到的新鮮事,老師耐心地傾聽幼兒的表述并能愉快地與他們交流,引導幼兒把說得不完整的句子說完整,把發得不標準的字音發標準,并積極主動為幼兒創造語言交往的條件,使幼兒愿意說、敢說普通話。
  三、創設情景,激發幼兒興趣,使幼兒“愛說"普通話。
  生活是語言的源泉,豐富多彩的生活內容和經驗是幼兒語言表達的基礎,給幼兒創設說的環境。
  1.平時老師與幼兒用普通話交流,幼兒與同伴交流也用普通話,讓幼兒養成進入校園就講普通話的習慣。
  2.給幼兒講故事,在聽完故事后請幼兒用普通話回答問題并表演故事。對于表演故事是幼兒很開心的事,都會積極主動地參與,都愿意當小演員,在故事表演中模仿故事中的人物對話來使幼兒愛說普通話。
  3.在游戲活動中讓幼兒愛說普通話,如在游戲《捉迷藏》中首先創設情景:熊媽媽到我們大三班做客,它給我們帶來了許多玩具,但熊媽媽把玩具藏了起來,誰想得到熊媽媽的玩具,必須站起來自己把玩具找出來并能說出你在什么地方找到了什么玩具。如:我在花架后面找到了布娃娃。游戲開始:老師扮演熊媽媽,熊媽媽說:"我真笨,一個玩具都找不到,你們找到了嗎?”幼兒開始找,找到之后請幼兒站在原地輪流說:“我在鋼琴下面找到了芭比公主”“我在書架上面找到了玩具小汽車”“我在電視機下面找到了變形金剛”“我在椅子后面找到了積木"“我在桌子旁邊找到了玩具小狗"“我在杯架下面找到了一只小熊”“我在花盆后面找到了小豬佩奇”……通過游戲孩子們都爭著說,使孩子養成了愛說普通話的好習慣。
  四、幫助幼兒積累生活經驗,使幼兒“會說”普通話。
  要使幼兒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愿,與人自然地交往就必須讓幼兒積累一定的詞匯和一定的聽說技能,幫助幼兒積累日常生活經驗,使幼兒知道說什么,如何說是很重要的。
  首先,教師要耐心傾聽,傾聽孩子表達,傾聽其所思,傾聽其所想,以此加強老師與幼兒的交流,培養孩子良好的情感和個性,以及促進孩子的口語發展等都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耐心傾聽需要我們用心聆聽孩子的心聲,全方位、深入的了解孩子。
  其次,教會幼兒在唱歌中學習說話,教唱歌曲不僅能讓幼兒從中陶冶情操,欣賞藝術,還能讓他們學習語言,提高學說普通話的積極性。
  最后,對敢用普通話大膽表達的幼兒給予及時鼓勵,發現錯誤立即糾正,不強化錯誤,不重復錯誤,加強師生之間的雙向交流和幼兒之間的交流,在交往中學習語言,以強帶弱,鼓勵幼兒大膽地說普通話,樹立孩子的信心。
  通過以上方法對幼兒進行循序漸進的教育及引導,使幼兒的普通話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
  [2]《3一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
  [3]楊楓《學前兒童游戲》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225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