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談如何讓英語教學知識“活起來”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存在著為知識而知識的陋習,學生所學的知識在日常生活中得不到運用,就不能形成高的英語素質。要改變這種現狀,就要讓知識“活起來”,就要改變傳統觀念,為學生創設英語環境,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
  [關鍵詞]高中英語教學 知識 活起來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培養高素質、有著創新精神的人才,是素質教育對我們的要求。作為高中英語教師,就應該培養學生優秀的英語素質,為學生以后走向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高中英語教學的總目標,是使學生在英語學習的基礎上,發展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語學習策略;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我們長期以來形成了這樣一種觀念:要求學生掌握知識,就是為了能正確回答所提出的問題,能夠完成作業,能夠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誰能夠把知識保存在記憶里,一旦老師提出要求,抑或是考試,就能把它們倒出來,誰就被認為是有知識、有能力的學生。我們對學生的評價,就是以這個為原則的。殊不知,這樣一來,學生學到的都是一些“死”知識,并且脫離了學生的精神生活,脫離了學生的智力興趣,使得掌握知識變成了毫無樂趣可言的事情,變成丁為知識而知識,知識因此變成了不能移動的重物。積累知識,只是為了“儲備”知識,久而久之,所學的知識在日常生活中得不到運用,首先是不能被用來去獲取新的知識,不能進入周轉。這種現象,在我們的英語教學中普遍存在著。如:英語課堂上,老師在滔滔不絕地講著語法,領著學生做大量的訓練,而學生,只是被動地死記硬背一些知識點;學生們天天上英語課,課下卻從來不講一句英語;學了十幾年英語的年輕人,見了外國人,卻根本不能正常溝通……我們所學的,原來都是些“啞巴”英語。也許,我們培養出的學生,高考中會取得優異的成績,但他所得到的,只是分數而已,而不能得到的,恰恰是在以后人生道路上所必需的能力!
  因此,我們學習知識的目的,不應該只是為了掌握知識,而更重要的是,要運用所學的知識去發現、去創造,不能把知識當成“死”的東西,要把知識作為一種工具,利用它去掌握更新的知識,利用它去實現我們更高的人生目標。一句話,我們高中英語教學,一定要改變以往的“為知識而知識”的傳統觀念,讓知識“活起來”!只有當知識變成精神生活的因素,吸引人的思想,激發人的興趣和熱情的時候,才能稱之為真正的知識。而一個人的知識越多,他去獲取新的知識就越容易。這是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那么,我們如何才能讓知識“活”起來呢?
  首先,我們應該明確一種觀念,即知識既是最終目的,又是獲取新知識的手段和工具。在這種理念支配下,可以使知識在學生的腦力勞動中、在學生的精神生活中和相互之間的關系中“活”起來,在急速發展的、經常不斷的精神財富的交流中“活”起來。在英語教學活動中,我們要時刻牢記,英語作為一種語言,是一種工具,一種用來思維、交際的工具。因此,我們要指導學生用所學的語言進行思維,進行交際。當學習一個新的知識點或是新的語法項目時,我們不能按傳統的“填鴨式”來授課,而是應該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點進行創造,進行思維,進行交際,讓學生在知識的運用中掌握知識,體會到掌握知識和運用知識的樂趣和成就感。比如,學習了每個單元的詞匯時,我常常讓學生用一些重點詞匯造句連文。并給學生設定一個相關的話題,讓學生運用所學詞匯進行對話,交流。學習了語法后,除了進行專題訓練,我經常要求學生用所學的語法結構結合當前的熱門話題造句成文。這樣,在運用知識的過程中,掌握了知識,知識也變得“活”了起來。
  其次,作為英語教師,我們要為學生創設英語環境。良好的英語環境是我們學好英語的重要條件。我們都知道,一個幼兒,如果讓他在一個說英語的國度成長,不用專門培養他說英語的能力,他也能夠說一口流利的英語。而我們的中國學生,從小學英語,大學畢業后,不少人卻不能用英語進行正常交流。這就說明,良好的語言環境對于掌握一種語言的重要性。在教學活動中,我鼓勵學生說英語,模擬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場景進行英語交際活動,比如購物、問路、就餐、出游、聚會等。還組織學生進行英語主題演講,英語歌曲演唱比賽等行之有效的活動,創造了良好的英語環境,不但激發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而且使學生的英語水平逐步得到了提高。
  第三,要讓學生所學的英語知識“活”起來,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讓學生了解西方國家的文化、風俗、習慣??梢酝ㄟ^過洋節、英文電影欣賞、英文名著原著閱讀、英文報刊閱讀等方式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每年的圣誕節、復活節、萬圣節、母親節、愚人節等節日,我都指導學生進行相關的主題活動,讓學生在快樂中了解熟悉西方的文化習俗,運用所學的英語知識,達到形成跨文化意識的目的,并且用這種意識來促進學生的英語學習。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總之,我們高中英語教學,就是要讓知識“活”起來,把學生的知識變成一股“活水”,使學生形成運用知識進行思維、交際、創新的能力。只有讓知識“活”起來,學生才能形成終身學習的能力,才能終生受益;只有讓知識“活”起來,才能夠適應素質教育對我們的要求。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6183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