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談心理效應在中職學生教育中的有效應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目前中職學校學生多是沒有考上高中的初中畢業生,他們學習基礎差,脆弱、敏感而自私,唯我獨尊,受不了一點批評和挫折。若再用簡單的的方法,憑借老經驗管理學生顯然已經難以應對。只有準確把握學生的心理動態,才能提高班級管理藝術,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心理學效應;學生教育;有效運用;
  目前職學校學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由于這些學生生長環境相對優越,沒有受過生活的磨礪,他們任性、自私,不喜歡學習。到職業學校后學生的學習生活由普通教育向職業教育轉變,發展方向由升學向技能就業轉變,在自我意識、人際交往、學習和生活等方面相應會發生巨大的轉變,可是這些學生在初中時期多數是學困生(還有一些是問題少年),他們常常以自我為中心,道德觀念淡薄,缺乏法制意識,做事不計后果,常常希望得到別人的重視,渴望成熟卻心理幼稚。要面對這樣的一群學生,如果再以簡單的教育方法,顯然已經不足以應對。作為班主任,如果能較好地把握學生的心理動態,心理特點,加強心理健康的教育,才能有效提高班級管理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中職學生的心理特點分析
  眾所周知,中職學生的心理有以下幾方面特點:
  1.心理取向的積極因素:⑴ 性格開朗、思想解放、社會參與度高且易融入社會。⑵ 富有競爭心理、個性突出、樂于交往、珍惜友情、尊重他人。
  2.心理取向的消極因素:⑴ 失落和自卑感強烈。⑵ 惰性和厭學心理普遍。⑶ 偏執和叛逆心理嚴重。⑷ 攀比和虛榮心理極強。⑸ 法紀和是非觀念淡漠。⑹ 感恩和責任感不強。
  馬斯洛的基本需要理論指出,人在滿足了“生存需要”以后,主要以人的中間層次的基本需要即“安全”、“愛與歸屬”、“尊重”的需要得到滿足后,心理就容易失衡,才能得到健康發展。馬斯洛說:“在幼年時期就得到安全感,變得堅強的人,在以后的生活中無論遇到何種威脅,他們往往仍能保持安全感和堅強性格。班主任掌握了學生的心理特點,知己知彼才能有效開展針對性教育。
  二、中職學生健康教育內容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高中年級主要包括: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自我意識,樹立人生理想和信念,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掌握學習策略,開發學習潛能,提高學習效率,積極應對考試壓力,克服考試焦慮;正確認識自己的人際關系狀況,培養人際溝通能力,促進人際間的積極情感反應和體驗,正確對待和異性同伴的交往,知道友誼和愛情的界限;幫助學生進一步提高承受失敗和應對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質;在充分了解自己的興趣、能力、性格、特長和社會需要的基礎上,確立自己的職業志向,培養職業道德意識,進行升學就業的選擇和準備,培養擔當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三、中職學生健康教育幾點暗送秋波措施
  在當前形勢下,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特點有了新的變化,班主任要根據這些特點采取相應的工作對策,把他們培養成高素質的勞動者。
  1、巧用保齡球效應,促使學生提高自信心。
  保齡球效應是典型的積極鼓勵和消極鼓勵行為。 中職學生曾經受了過多的批評和嘲諷,特別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贊賞,所以老師要善于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要多鼓勵,勤表揚。即就是批評有錯誤的學生也要注意方式方法,盡可能的在辦公室或者沒有第三者的環境下進行,這樣可以消除學生的心理防衛機制。如果老師先肯定學生積極的態度,然后再與學生一起找出產生失誤與過錯的原因,引導其總結教訓,不僅會使學生心悅誠服地接受批評,預防逆反心理產生,而且有助于學生改正不足,樹立起戰勝困難的信心和決心。
  2、預防“破窗效應”,從點滴做起。
  一扇窗戶被打破,如果沒有及時修復,將會導致更多的窗戶被打破,甚至整棟樓被拆毀。心理學把這種效應歸納為“破窗效應”,也就是說,任何一種不良現象的存在,都在傳遞著一種信息,這種信息會導致不良現象的無限擴展。由此可知,環境可以對一個人產生強烈的暗示性和誘導性。所以對剛接手的班級一定要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對學生的一點小問題小毛病都要認真對待,及時矯正,小到隨手扔垃圾的現象;同樣,一個良好的班集體對每個學生的健康發展有著巨大的教育作用。如果在學期開始之初能營造一個好的環境,督促學生養成一個好習慣,形成正確的輿論導向和正確的是非觀,那么,“破窗效應”就可以防患于未然。
  3、運用“二八法則”,以點帶面。
  “二八法則”是20世紀初意大利統計學家、經濟學家維爾弗雷多·帕累托提出的,他指出:在任何特定群體中,重要的因子通常只占少數,而不重要的因子則占多數,因此只要能控制具有重要性的少數因子即能控制全局。
  職中學生生源對象復雜,來此不同的縣區,眾多壞習慣都將在此匯集,管理難度不言而喻,許多班主任軟辦法不管用,硬辦法不敢用,常常捉襟見肘。但如果能利用班里20%的積極分子并加以培養是他們成長為有魄力的班干部,從而影響其余的80%,另外要樹立正面典型,對于有進步的學生要加大表揚力度,譬如本班做了好事的學生,技能競賽的獲獎者,讓每位學生關注自己的發展,進行自主管理,逐步形成團結向的班風,從而以點帶面,收到事半功倍效果。
  總之,心理原理遠不止于上面列舉的。在教育教學中,老師要活學活用,以心理學原理為指導,遵循心理效應規律,增進師生溝通藝術,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J]
  [2]羅侃淳《中學教育學》[M]西北大學出版社、2012-2.
  [3]劉儒德 《教育中的心理效應》[M]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6-4.
  [4]唐桂秀,淺談中職學生的特點及班主任工作對策[J],科教文化,總第234期2013年2月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229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