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初中語文教學中的讀寫結合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初中語文教學比較注重讀與寫的交互作用,這種教學理念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開拓學生的思維,還能為學生的學習提供素材和空間,使學生在寫作時加深對閱讀材料的理解,在閱讀中領會寫作的內涵,兩者在學生的語文學習中同等重要。這種模式能夠為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提供有力的保障。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讀寫結合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9)06-0103-01
寫作與閱讀為初中語文教學插上有力的翅膀,也是語文教學的關鍵點所在,它們聯系密切,是彼此不可分割的部分。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理應將讀與寫結合,分析其內在含義和重要意義。本文意在闡述初中語文教學讀與寫相結合的策略。
一、閱讀時提取寫作素材
初中階段的寫作,由于學生的知識積累較少,在寫作中內容往往華而不實或理論空泛,在結合事例時眼界高而缺乏內在實質內容,從而導致假大空的文章比比皆是。所以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有目的的閱讀,在閱讀的過程中注意寫作素材的應用和理解,將文章內容恰當的提取出來作為未來寫作時的材料,以此來充實寫作內容,避免文章沒有明確的主題。因此,寫作需結合閱讀,閱讀是為寫作豐富內涵,閱讀當中所獲取的知識和寫作技巧同樣對寫作有著較大的益處[1]。
二、利用閱讀讓學生進行仿寫
初中語文學習時需要通過模仿來獲得,這個過程不能急于求成,而是需逐漸積累,才能達到熟能生巧的目的。仿寫是在一定量的閱讀后根據原文模仿寫出的文章,對仗整齊,教師側面引導學生仿寫各種文體格式,不但能夠加強對原文的記憶,還可以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在進行課內外的語文閱讀時,學生通讀原文后,首先對句型、寫作方式進行分析,然后再模仿寫作。仿寫詞語、句子、全文是由部分到整體,先是參考原有的詞匯,并據此新編類似的詞語進行描寫,從而進行替換,然后仿寫固定語句或句式,在模仿語法結構時,也要注意全文前后的連貫性,并且要有異曲同工之妙。在此基礎上,全文的仿寫也要抓住關鍵點,原文的全文構架是仿寫的主要基礎,在閱讀時需理解中心思想以及作者所抒發的情感,對仿寫時主題的升華有著關鍵的作用。
三、通過寫作提升閱讀理解能力
初中的寫作與閱讀是相輔相成,互相作用的,在閱讀為寫作提供素材的同時,寫作對閱讀也有著積極的作用,學生在寫作時自主創新的能力得到提升,思維活躍性更強,學生會將多方面的認知與對各類事物的理解綜合在一起,并把平時積累的知識運用當中,這其實是學生對課外閱讀和教材中的內容理解的過程,內容不斷的豐富化,思想高度不斷的提升,對于閱讀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從對作文題目開始理解時,就考驗閱讀理解的能力,學生能夠把握主題中心,理清寫作要求,就是對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在寫作時把積累的知識列入內容里的時候,語序結構的合理安排,中心思想的確定,這些都有助于提升閱讀能力,還可以引用成語、好句以及詩詞歌賦等,這也能促進學生深入理解所學所閱的文章以及相關詩詞,在運用中更深層次的了解知識。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敦促學生學以致用,在寫作運用中也要不斷思考,提升閱讀理解能力[2]。
四、促使學生養成寫閱讀筆記和讀后感的習慣
初中生課外閱讀涉及較為廣泛,在閱讀中同步的記錄和讀后感的編寫,有助于學生閱讀、思考、書寫三位一體的進行,使學生對內容的印象更加深刻。閱讀筆記主要以詞匯和句式積累為主,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語文的基礎知識認知能力,還可以提高語言表達方式。讀后感的撰寫使學生的思維框架更具象化,在語言組織的過程中培養了寫作的能力,學生同時可以把內心感想再次加工后升華到真情實感中,從而不斷加深學生對閱讀材料的理解,提高學生寫作時的思想境界與情感豐富,為學生的深度寫作奠定基礎。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的教學要求教師創新教學理念,將閱讀和寫作緊密結合,避免單一化的教學模式。閱讀作為學生知識輸入的過程,寫作作為學生知識輸出的過程,兩者只有共同發展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教師應引導學生全面的閱讀,為寫作夯實基礎,也在寫作中提高閱讀能力,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語文綜合素質及人文素養,使學生成為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苑航.初中語文教學中讀寫結合的研究[D].渤海大學,2017.
[2]王詔如.探討讀寫結合應用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具體措施[J].新課程導學,2016(1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39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