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中華傳統文化融入高職英語教學研究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的積淀,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民族特性,是中華民族思想文化和觀念形態的總體表達。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高職英語要改變教學模式和教學現狀,融入傳統文化,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為時代發展助力。
  【關鍵詞】傳統文化;高職英語;知識儲備;教材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9)06-0036-01
  隨著我國國力的不斷增強,越來越多的西方人開始學習漢語。了解中國文化,每一個中國人都肩負著傳承中華文化和傳播中華文明的使命。高等職業院校作為高等教育的組成部分,高職英語教育中學生綜合能力仍然應該從更高更大的文化格局去引導,同時兼顧學生語言的實際需要。以尊重學生獨立個體的全面發展,服務國家和社會為方向。在了解和學習西方文化的基礎上,轉向以中華傳統文化為主導的多元文化,在增強學生跨文化交際中貫徹文化自信理念,弘揚和傳播中華傳統文化。
  當前,高職學生和教師在傳統文化的知識儲備上相對匱乏,重視程度不高。傳統文化融入高職英語教學應當從思想意識、知識儲備、教材內容改革入手。
  一、增強重視程度
  傳統的英語教學認為英語作為一種語言是交流的工具。以西方文化為載體,學習語言的應用,了解西方文化是高等職業院校英語課堂的價值所在。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高等職業院校英語課堂需要重新調整認識。我們的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國人的經濟實力得到很大改善,越來越多的年青人希望走出國門,開闊視野,這是增強自身學識的一種途徑。同時很多學生學成之后渴望在國外工作和生活,認為國外的生活更適合自己的發展。當然還有很多學生愿意回到祖國建設中來。
  作為教育者,從某中程度上看這是對自身文化不自信的表現。我們的國家正在蒸蒸日上,如果學生在學校有更多機會去深入認識中華文化的精髓,有助于學生主動比對中外文化差異,形成對自身文化的認同感,從而增強對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實現偉大中國夢需要每一個中國人的助力。
  二、教師增強自身對中華傳統文化的修養
  高等職業院校公共英語教師多為英語專業畢業生,比較精通西方文化,但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知識相對匱乏。教師傳道受業解惑也。教師自身的專業能力和知識水平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影響了傳統文化在實際教學中的傳播和講授,很難從根本上實現跨文化交際的雙向性。因此,教師本身應當增強中華傳統文化知識的儲備,實現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雙向學習和運用。
  三、傳統教材的改革
  傳統的高等職業院校英語教材未涉及中華傳統文化知識,教師可以嘗試結合學生的專業改革教材內容。如針對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在英語教學內容中融入更多關于中華傳統文化形象、節日等傳統文化意象符號,引導學生比對中外文化內容更好地服務于學生的創意設計能力。傳統文化中的誠信、友善、孝親敬老等美德融入教材。中華傳統文化以禮儀、謙和和仁愛著稱,這符合我國外交政策中倡導世界和平、反對霸權、求同存異等外交政策,這也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契合。教師需要改變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教師可以借助微課、云班課或者各種英語APP來使學生在學習中參與進來。學生可以在手機有網絡的情況下的隨時隨地學習。
  在教材內容方面需要改變當前高職教材集中反映的西方銀行、旅游等傳統知識的現狀。在教材中融入中國傳統節日、文化價值觀和歷史等知識,教師可以借助學生在中學階段所學習的中國文化常識,借助英語語言了解自己熟悉的中國文化,能減少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畏難情緒。英語學習是幫助學生開啟看世界的一門課程。我們需要借助英語引導學生比對中西文化差異,教材的內容需要在現有教材的基礎上進行適當改革。教師必須明確中華傳統文化的融入不是變英語課堂為傳統文化的講授,不是傳統文化的簡單漢語翻譯到英語??缥幕浑H的雙向性是最根本的價值所在。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400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