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素質教育思想下小學思想品德課的教學改革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小學思想品德課程的教學能有效促進素質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對學生進行全面培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小學的思想品德課程老師要進行相應的教學改革和創新,從而提高學生的素質教育和思想品德課程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素質教育;小學思想品德;改革
  【中圖分類號】G6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9)12-0232-01
  現如今提出對學生進行全面素質教育,不僅要對學生進行智能教育,更要進行德育教育。小學教學時期,思想品德課程的學習和教學對學生的德育教育有重要的影響,小學老師要應用相應方法和措施,對教學方式進行改革和創新。社會和科學技術在不斷的發展和進步,人們更加重視學生的德育教育。小學思想品德課程教學要和時代發展相適應,進行相應的改革和轉變,把素質教育思想和思想品德課程教學緊密結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小學思想品德課程的教學質量和效果。
  一、改變教學思想,轉移教學中心
  因長時間受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小學教學比較重視文化課程的分數,重視的是語文、數學、英語等課程,而小學的思想品德課程教學,學校和老師常重視不夠,也沒有很高的要求,導致不能積極改革思想品德課程教學[1]。老師在開展思想品德課程的教學時,常以課本教材為主,不能及時掌握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也不能及時反饋教學缺陷和不足,課堂教學是以老師講解課本為主,課堂學習和教學氛圍枯燥低沉,教學效果也不是很明顯。
  因此,在新課標實施中,現在的教學不能只關注課本教材,也不能只是以老師講解為主,要理解素質教育思想,改變教學思想,進行教學中心的合理轉移。在具體教學時,要以學生為中心,引導學生自主創新學習。老師在開展教學時,老師是教學的組織者,要求老師對課本知識詳細分析,應用各種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有效引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小學思想品德的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根據教學內容分組學習,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分析、討論、交流等,在小組談論中激發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喜歡學習。這樣的教學給學生很大獨立思考和分析的空間,讓學生自主深入學習和理解課本內容,讓課堂教學氛圍活躍,提高了教學效果。
  二、應用各種情境,豐富課堂教學
  小學生因年齡原因,不能更好的集中注意力,傳統課堂教學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導致學習效果很低[2]。所以,思想品德課程老師要根據素質教育思想,結合教學內容,對教學方式進行合理改進和創新,豐富教學實踐。具體教學中,不斷發掘、整合、利用各種教學資源,設置不同的教學情境,實現教學任務和目的。如應用互聯網等工具搜索相應的教學資料,應用多媒體制作各種形式的教學課件,形象、直觀的講解相應的知識,通過顏色圖案、聲音形象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老師應根據教學內容設置各種靈活的情境,引導學生參與學習和課堂教學。如學習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的“集體的事誰說了算”時,老師根據教材內容,給學生提出相應的問題,然后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學生討論、分析、研究,并總結問題的解決辦法,老師對每個小組學生的觀點都給予分析和評價,讓學生在具體事件的處理過程中,理解相應的知識,增長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分析總結能力。
  三、重視學生的個體教育
  素質教育思想是和現代新課標教學思想是一致的,要求老師關注每個學生的個體教育,促進其全面發展。社會在發展和進步,學生會受到社會和家庭的影響,不同的家庭環境會導致每個學生會有其自己的性格特點。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思想品德課程老師要對學生的心理活動和情感深入了解,全面掌握學生的具體情況,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給學生相應的幫助和引導,促進學生健康成長。老師在教學時,要經常引導學生換位思考,體驗不同感受,讓學生深入理解道德知識,激發道德情感,讓學生能在不同的感受中培養自己的正確思想,為其今后的發展和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
  綜上所述,小學時期的思想品德課程和素質教育思想的結合教學,對學生具有重要作用和意義。老師要結合學生特點和教學內容,改變教學思想,運用各種靈活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思想品德和獨立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黃建國.素質教育思想與小學思想品德課的教學改革[J].戲劇之家,2015(21).
  [2]岳芯竹.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思想品德教育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7(3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404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