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課有效性提高的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21世紀人們已經進入到快節奏的生活,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也隨之越來越密切,這就需要每一個人不但要具備相應的才華,還必須具備良好的道德水平,這就體現了思想品德課程在教學中的重要性。初中生具有性格激進、好奇心強的特征,他們對外面的世界充滿憧憬,但是又缺乏與人交往的技巧,這時候我們就要做好在初中階段的思想品德教學的工作。但是當前我國思想品德教學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筆者為了讓初中思想品德教學可以更高效的開展起來,對初中階段思想品德教學的有效性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初中;思想品德教學;有效性
思想品德教學是指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為了實現教學目標,向學生傳授思想品德課本上,相關的知識和方法的基礎上,再向學生傳授關于道德準則、法律法規和行為方式等方面的知識,使學生不但可以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還可以讓學生通過對思想品德課程的學習,讓自己今后在社會上的行為方式更加符合社會的要求。初中生由于身心發展不成熟,他們的模仿能力和可塑性都很強,這個時期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學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夠讓學生摒棄不良思想和行為,養成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這對于今后的發展有較大的幫助。
一、當前初中思想品德教學存在的缺陷
(一)教學內容與生活相脫離
在工作上我們經常發現很多教師,迫于教學業績的壓力和升學考試的負擔,而采用灌輸式教學法不斷的向學生傳授書本知識[1]。課堂上教師以掌握考點為目標,要求學生緊緊圍繞書本知識展開學習,課后為了學生能夠及時鞏固,要求學生完成練習冊的習題,以及背誦相關的內容。整個學習的過程只是以書本上的間接經驗為基礎,但是思想品德課程的最終目標是要求學生在生活中能夠按照社會要求的準則去行事,所以脫離了生活實際的思想品德教學,不能算作有效教學。
(二)教學模式過于傳統
既然思想品德課程是一門緊密聯系實際的課程,那么我們在實施的過程中肯定不能夠和其他教學科目那樣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2]。但是從實際來看,很多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都是采用在教室授課的模式當中進行,通過教師講和教師展示來,提醒同學們在生活中應該注意什么,這只是紙上談兵,并沒有將思想品德在社會生活中的應用體現出來,再加上初中生好動的性格,長期坐在教室聽課,他們的思想也容易開小差。因此一貫采用傳統的教室授課的模式,也是阻礙初中思想品德教學有效性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二、初中思想品德課有效性提高的實踐研究
?。ㄒ唬┩ㄟ^生活實例導入課堂
在實際教學中,我們首先應該通過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興趣,教學情境的創設我們應該精選那些學生生活中熟悉的,能夠激發學生的情感的事例作為課堂的導入。例如筆者在講授:《敬畏生命》這一節課時,如果采用傳統的直接將生命的概念作為導入,或者教師口頭敘述某一個體現生命值得敬畏的例子來作為導入材料,這樣會讓學生感覺到非常的空洞,而且上課之初,學生的心還沒有完全平靜下來,他們也許并不會認真的聽教師的講解。針對這種弊端,筆者將汶川大地震中,能夠體現生命頑強的事例通過多媒體視頻的形式展示給學生。學生通過對視頻的觀看,可以看到了解到:被廢墟掩埋著仍然打著手電看書的鄧清清、背壓三塊水泥板的陳堅以及120多個小時通過尿液求生的卞剛芬,這些頑強的生命在災難到來之時是多么的勇敢,堅強。學生通過觀看視頻真實的體會到了生命的偉大,同時對視頻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節的分析,在心靈上能夠產生與視頻中的主人公一樣的情感體驗,從而在內心情感上樹立對生命的敬畏之情,讓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得到了提升。通過本視頻的觀看,成功的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入到,與本節課教學內容相關額主題上—敬畏生命,有利于教學的開展。
?。ǘ┩ㄟ^戶外拓展引導學生參與社會實踐
思想品德教學最終目標就是,讓學生將所習得的思想品德知識運用與社會生活中去。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適當的安排學生參加相應的社會實踐課程,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將所習得的知識應用于社會生活,讓學生感受到思想品德知識的價值。例如,筆者在講授《我與集體共成長》這一課時,在學生學習完,本節的理論知識后,筆者為了讓學生體驗到實際生活中集體的重要性,為學生開展了一次戶外拓展活動課。筆者將班上49位學生分為7人一組,一共7個組,來進行校園衛生的打掃,并且為每一個組分配了相應的打掃區域,筆者要求每一組的學生認真的打掃好本組的區域,最后教師會對這7個區域分別進行了一次評分,根據評分的結果,來選出前三名打掃的最干凈的區域,并且位這三個組的每一位學生頒發一張獎狀。在參與打掃的過程當中,筆者時刻提醒著同學們,作為小組的一份子,每一位同學都應該盡心盡責的將本組的打掃任務完成,同學們也意識到了集體榮譽感的重要性,都在認真的完成各自的本職工作。通過這么一次小組戶外活動,讓學生親身感受到了課本上學習的,關于“集體的重要性”的相關知識在社會實踐中的應用,真正的思想了思想品德教學的最終目標。
三、結語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為了保證教學的有效性開展,我們可以將生活事例作為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引發學生學習的欲望。但是僅通過課堂教學,來指導學生學習思想品德課的理論與方法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需要引導學生將知識運用與實際生活中,讓學生在生活中按照社會道德準則去行事。
參考文獻:
[1]薛永龍,汝倩倩.新時代課堂教學情境創設再探——以初中思想品德課為例[J].教育導刊,2018(12):54-58.
[2]劉宏濤.試析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感恩與責任意識[J].中國校外教育,2018(23):31+5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08164.htm